他只是模糊地记得,原有历史时空里,建奴曾数度绕过宁锦防线,从蒙古境内突入长城一线,肆虐大明京畿、河北,以及山东地区,几乎将北方打成一片白地,极大地削弱了大明经济和军事实力。
但历次入关时间,他却根本无从得知。
至于东征朝鲜,他也是了解的一鳞半爪,仅知道大概的过程和结局。
反正就是建奴一举将朝鲜给摁到了地上,使劲摩擦,最后成功地将它“收”了,斩断了与大明的宗藩关系。
建奴好像还掳走五十余万朝鲜百姓,以及大量的金银、粮食和其他物资,这一系列掠夺行为,极大地充实了建奴自身的实力。
在这一战中,建奴攻掠如风,几乎未遭遇任何激烈反抗,仅十余日,便快速推进四百多里,打得朝鲜王国“手足无措”,军队溃不成军,毫无还手之力。
若是没有外力介入,朝鲜是难逃一劫了。
某一天,一名书办嘴里顺口提了一句,丙子年即将过去,他方才醒悟。
建奴攻朝,是为丙子之役。
随即,他便调动辽海拓殖队所有资源,开始为这场战争做全面准备。
尽管,以新华目前的实力,根本无力阻止建奴大举入侵朝鲜,更不可能来挽救朝鲜的败亡,但多少可以进行一些细微操作,利用这场战争,为新华谋取最大的利益。
“队长!”
“大帅!”
辽海分舰队司令、海军上尉李志尚、白翎岛负责人郑大元接到传召后,匆匆赶来,朝着虎皮软椅上的钟明辉躬身一礼。
“李志尚,你们辽海分舰队这两年来对朝鲜周边海岸地理水文可探查清楚?”钟明辉直接开口问道。
“回队长。”李志尚脸上露出一丝难色,“卑职就任辽海分舰队一年多来,虽持续巡戈朝鲜海岸,不断测绘地理水文情况,但尚未完成朝鲜周边所有海域的探查。”
“朝鲜东海岸和南海岸且不管它,西海岸水文情况可已熟稔?”
“从鸭绿江口至朝鲜忠清道沿岸海域水文和地理情况,我辽海分舰队已基本掌握。”
“很好。”钟明辉从虎皮软椅上站了起来,走到墙边的那幅朝鲜八道地图前,伸手指了指汉城方向,“这个时节,汉江是否上冻?”
“到了冬季,汉江会上冻。”李志尚立时明白了钟明辉的意思,随即肯定地答道:“若是想要从入海口驶入汉江,进抵汉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哦……”钟明辉有些惋惜地摇了摇头,随即又将手指向了汉江入海口附近的一座岛屿,“那么,江华岛附近海域可会上冻?”
“不会。”李志尚答道:“尽管,该地冬时气候寒冷,但周边海域毕竟盐度较大,流动性较强,结冰所需温度要远低于淡水河流。”
“你们辽海分舰队的两艘武装船能否封锁江华岛与大陆之间的海上通道?”
“这个……”李志尚闻言,顿时有些踌躇起来,“队长,我们只有两艘战船,想要封锁该岛至大陆之间的通道,怕是力有不逮……”
江华岛虽然面积不大,但好歹面积也有四百多平方公里,就算只是封锁该岛至大陆之间的海上通道,也不是两艘武装船所能做到的。
“那么,仅封锁江华岛南部的摩尼山城堡(朝鲜王室避难行宫所在)附近的码头渡口呢?”
“那没问题!”李志尚松了一口气。
“大元。”钟明辉转头看向白翎岛负责人郑大元。
“大帅。”辽民出身的郑大元喜欢称呼这位杀伐果断的“大头领”为大帅。
“岛上目前有多少人?”
“九千六百余。”郑大元回道:“数月前,建奴肆虐京畿、河北,造成了数以十万计的难民,哭娘岛及长山岛那边实在装不下,这几个月已陆续转移过来数千人。”
“可还有多余收容之地?”
“若是动员岛上数千难民伐木建屋、挖洞搭棚,可再收容两三千之数。”郑大元审慎地说道:“不过,要是收的人太多了,粮食储备怕是会变得有所不足。”
“粮食无需担心,我会指示第二航运公司加紧从南方装运粮食过来……”钟明辉说着话突然感觉头有些晕,便伸出一只手扶在了墙上。
郑、李二人见状,连忙上前几步,搀扶着钟明辉做到了那张虎皮软椅上,并小心地将锦被盖在他身上。
“大帅,要不你先休息一下,就算天大的事,也没你身体重要。”郑大元关切地看着他。
“无妨的。”钟明辉轻轻地靠在温暖的软椅上,露出一丝苦笑,“这不过发个烧而已,还不至于让我挂掉。”
“大元,除了命令岛上难民再行扩建临时收容之所外,立即进行紧急动员,将此前参加过军训的难民尽数组织起来,并配发武器装备和护具。”
“大帅,咱们这是现在就要攻朝鲜吗?”
“建奴大举侵入朝鲜,未来数月时间,朝鲜境内必定会乱成一片,大部分地方也会失去相应的社会秩序和政治机能。在此情势下,咱们要未雨绸缪,准备开始积极介入朝鲜局势,捞取足够的好处。”
“人口、粮食、物资都是我们所急需的,那些朝鲜积存的许多好东西,与其便宜建奴,倒不如咱们提前将其尽数拿走。”
说着,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抬手示意郑大元去倒一杯热水过来。
“另外,临近白翎岛附近的朝鲜安西都护府(今朝鲜海州市及康翎半岛地区)有大片开发成熟的农地,而且地处海边,若将其占据,足可养十数万大明难民。”
“所以,咱们出兵将它夺了,为我辽海拓殖区谋一块面积足够大的地盘!”
“至于怎么做,就按事先做好的预案执行吧。”
话音落下,政事厅内气氛陡然变得热烈起来,一场新的谋划与行动即将展开。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