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补给链”(二)
1642年6月2日,南平堡(今圣叠戈)。
晨雾被海风徐徐吹散,將整个南平堡清晰地展现在阳光下,这片曾经属於西班牙人的海岸已彻底改变了模样。
高耸的瞭望塔上,共和国的赤澜五星旗迎风飘扬。
新扩建的木製栈道如利剑般直插海中,可供两艘运输船同时装卸。
夯土和巨木筑成的寨墙高达四米,几座棱堡矗立著,数门城防重炮泛著幽冷的光芒。
定居点內整齐排列著新搭建的木屋,远处是大片新垦的农田,向內陆延伸。
仅仅一年前,这里还只是西班牙人在北美洲最北端的偏远前哨,如今却已成为新洲**共和国向墨西哥进军的战略支点。
其实,在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版图上,北方曾一直被视为安全的后方。
儘管十几年前,那个被称为“新洲**共和国”的政权在北方三千多公里外的新华湾悄然崛起,但西属美洲殖民当局的官员们仍然始终认为,双方之间隔著足够大的安全距离。
从地图上看,从新华湾到西属墨西哥核心地区足足有三千五百多公里。
即便,数年前新华人在圣弗朗西斯湾偷偷摸摸建立了若干拓殖据点,但距离墨西哥仍有两千多公里。
后来,出於警戒作用,墨西哥殖民当局在圣叠戈湾设了一处殖民据点,但该地距离新华人所据的渝州堡(今旧金山)也有七百多公里之遥。
因而,在西班牙人看来,这片广袤的“无人区”足以构成双方之间天然的屏障。
倘若新华人胆敢进犯墨西哥,必將面临数千公里的劳师远征的困境,艰难的后勤补给將成为他们最为致命的软肋。
他们甚至乐观地预计,任何形式的进攻都会重蹈十年前西班牙远征军的覆辙--在那次征討新华人的军事行动中,因为漫长而遥远的征程,后勤补给的不畅和人员的疲惫,导致远征军遭受到一场可耻而又悲惨的失败,一千四百余登陆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超过四艘武装舰船被击沉。
正是这种地理上的漫长隔绝,让西班牙人心理上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这也是他们在去年与新华人发生圣叠戈湾衝突和贸易纷爭时,採取了异常强硬的立场。
当新华人数次派出使节提出谈判要求时,新西班牙总督府甚至懒得给予正式回復。
在墨西哥城的宴会上,贵族们轻蔑地谈论著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新华人野蛮而又无礼的举动”,认为总督区就应该好好“教训一下这些桀驁不驯的新华人”,让他们学会遵守西班牙人的规矩。
然而,所有人都低估了新华人的“脾气”和“容忍度”。
於是,让西班牙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新华人似乎完全不顾及漫长的海上补给线带来的挑战,也不担心劳师远征所具有的种种弊病,以一种极为决然的姿態向西班牙宣战。
更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新华人在开战初期就展现出了他们令人震惊的作战效率和巨大战果。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事实上,为了这场战爭,新洲**共和国在各个层面早已做著悄然的准备。
虽然新华中枢政府曾就是否开战而爭论不休,但各个职能部门却很早就开始积极备战。
军方自不必说,去年二月便说服决策委员会,將部队中的三个“架子营”迅速满编,然后又另外组建了两个“架子营”,使得新华陆军的规模达到两千八百余人。
两艘刚刚下水的“海燕级”巡航战舰,也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了海试和调整,並立即列装於海军部队。
物资储备部也从一年前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內收购和储备粮食、药品、军需品。
移民拓殖部在两年时间里先后往永寧湾拓殖区塞了一万二千余移民,极大地充实当地拓殖力量,使之成为一座巨大的后勤补给中心。
贸易事务部提前调整了西属美洲走私贸易业务,加大了各种战略物资的採购。
交通运输部则將国內有限的运力向南方倾斜,优先保障物资和移民向南方转运。
而具有官方背景的美洲贸易公司更是成为了战爭物资採购和情报信息搜集的主要渠道。
去年七月,新华军队攻占圣叠戈西班牙据点后,除了升起新华的旗帜,並將其更名为南平堡外,还立即向该地输送了五百多名移民。
这些移民中绝大部分都是青壮男子,他们到达后立即投入热火朝天的建设:扩建营地、加固堡垒、建造仓库,在开战前就將这个西班牙人的前哨据点改造成了一个功能完备的军事补给基地。
与此同时,在后世洛杉磯县长滩港所在地,另一处补给点也在大张旗鼓地进行建设,这使得永寧湾拓殖区与南平堡这座前沿据点完美地连成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