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吴有训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同样有千斤重。
“对了,院长,我们的初代计算机终于研发出来了!”
“它的计算能力可以达到每秒1万次的加法,这远远超越了人类。”
“我认为它对于盘古计划有重要的帮助。”
李奇维拍拍吴有训的肩膀,笑道:
“好!”
“你真是立了大功!”
“五师他们已经开始向我抱怨计算太困难了。”
“有了计算机,盘古计划的进度将会加快。”
每秒5万次的算力,在李奇维看来,简直和蜗牛差不多。
后世的超级计算机,已经达到了千万亿次的级别。
这个千万亿可不是两个数字,而是千万个亿。
即一秒可以算几十千万亿次加减法。
可以想象,这是多么恐怖的计算能力。
但是在现在这个时间点,5万次已经足够惊世骇俗了。
计算机的出现彻底将人类从纷繁复杂的数字中解放出来,转而关注更本质的问题。
李奇维忽然又想到马誉澄发来的电报。
对方已经在东北区域找到了青霉菌高产株。
但是马誉澄担心来回长途跋涉,容易出意外,所以暂时留在那边,等培养稳定后再回来。
“这件事将比计算机更加震惊世界!”
随着盘古计划秘密进行,婆罗洲的科学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钱五师、于隐、何育杰等初代大佬逐渐低调起来,很少再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现在活跃的是新生代们。
原子研究所。
饶敏泰坐在办公室内,正在处理所内的大小事宜。
在导师于隐不在的情况下,他这个副所长开始扛起大旗。
这种情况还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比如,颜任光成为黄埔理工大学的校长;赵忠尧成为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长,主持日常事务;周培源成为力学研究所的副所长,等等。
他们这些人同样参加盘古计划,但不是核心人员,只知道院长等人正在谋划一件大事。
至于具体是什么,没有人清楚。
不过对此,没有任何人觉得不满,大家都老老实实完成自己的任务,绝不多嘴。
何育杰和众人的谈话取得了效果。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李奇维本人的威望。
开玩笑,以他如今在华夏科学界的地位,可不是当初奥本海默能比的。
后者需要通过情商协调诸多大佬,而李奇维甚至不需要解释一个字。
他的意志将被无条件执行!
盘古计划对于饶敏泰这样的高层次研发人员约束较少,毕竟他们都是久经考验的黄埔理工毕业生,忠诚毋庸置疑。
因此,他在每周工作结束后,还要回到原子研究所办公。
“嗯?”
“《使用回旋加速器加速中子轰击铀元素的实验》?”
“这是谁的研究申请?”
“很有意思啊。”
原子研究所对于新人的培养和后世类似。
都是导师先给几个课题试一试,看看学生对哪个感兴趣或者能做下去,然后确定为自己的毕业课题。
而目前所内只有一台回旋加速器,采用的是申请制。
饶敏泰打开申请书,顿时一惊。
这个课题非常有创新性。
轰击铀实验本身目前依然是大火的领域。
虽然铀核裂变已经被发现了,但也许还有其它的未知现象。
所以继续轰击是对的。
但改用回旋加速器加速中子,和天然放射的中子,有什么区别呢?
不都是中子吗?
“最重要的一点,中子要怎么加速?”
饶敏泰轻轻摇头。
不过当他看到申请人名字时,又是一惊。
“竟然是李承仁的课题?”
“而且还是老师给他的题目!”
哗!
那还用说啥,直接通过。
自家导师是原子学领域的超级大佬,他给的课题肯定不会错。
而且李承仁可是院长的孩子呀。
李家终将成为科学世家的说法早已深入人心。
——
今年刚毕业的李承仁顺理成章地来到原子研究所攻读博士,他的导师正是于隐。
只不过令他蛋疼的是,他连一个月见一次于隐的机会都没有。
“我这是直接被散养了?”
不过,他毕竟是李奇维的孩子,当然了解一二,所以并不在意。
当初的五人小队现在开始真正踏入物理研究之路。
王淦昌和他一样,也在原子研究所,研究课题是关于中微子的。
当时引起众人一阵惊呼。
“这个课题牛逼!”
“要是真能发现中微子的踪迹,绝对是诺奖级别的。”
吴大猷去了物理研究所,课题是原子分子光谱的理论研究。
赵九章和束星北则去了国内。
没办法,国内那边来人,声泪俱下地卖惨,想要从婆罗洲挖一些精英回国。
“不然以后没人愿意在国内深造了。”
于是,二人就同意了。
五人虽然分开两地,但大家经常书信交流,丝毫不影响感情。
此刻,李承仁正在和王淦昌讨论自己的课题。
后者眉头微皱,说道:
“你说的第一种方法我能理解。”
“用高速质子撞击中子,通过动量守恒,使中子获得质子的速度。”
“但是第二种方法,让一个带电粒子带着中子加速,然后再把中子单独分离出来,这要怎么办到?”
李承仁挠挠头,说道:
“我也不知道。”
“这是之前于隐教授告诉我的。”
“我想不到第二种要如何进行。”
“反正我决定先试试第一种方法了。”
王淦昌点点头。
“第一种方法可行性很高,应该能获得稳定速度的中子轰击源。”
“老李,未来可期啊!”
真实历史上,到了后期,可控的中子源都是通过核反应来获得。
因为中子只能通过间接加速,这大大降低了加速效率。
它不可能达到质子、电子那样的速度。
所以,物理学家们考虑通过核反应直接产生中子。
核反应的狂暴能量足以将中子加速到一个很高的地步。
此刻,李承仁信心满满,他打趣道:
“老王,你的课题也牛皮。”
“到时候发现中微子,诺奖手到擒来。”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