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振源也无语了下,不过马上笑着开口,“就送到这吧。我要回去城区,接下来就恭候魏同志你的好消息了。”
“不留下来看今晚的晚会吗?央台、省台都来了记者。”
“呵呵……市里不能没有人主持工作。”吴新笑着看了看乔振源,随后开口,“振源要回去主持工作。今晚我会过来的,毕竟是两岸三地联欢的好事。”
魏子俊懂了。
这两人应该私底下谈成了什么交易。
吴新方当仁不让拿走了今晚可能在央视和省台露面的机会。
然后在其他地方补偿乔振源,毕竟两人年龄差了十岁。
有共同努力的目标,那么是可以把矛盾降到最低的。
即便是身处官场之外。呃……算是官场与商场的交叉地带吧。
但魏子俊还是依然早早地就开始感知到了整个国内上上下下的那股子躁动的气息。
特区的李浩、刘唯他们,省城的孔松德他们,温琪的姑父周明生和张景明。
还有810挨了一巴掌的老丈人,他们应该是都已经筹谋许久,今年开始有发动的迹象。
没办法,老人家眼看着真要不管事了。
今明两年算是大年,一大批人到了要退。
会空出很多位置让给后进,实在是极为重要的时机。
这一步把握好了,上去那一级,接下来实在是步步领先、先机占尽,可要是这一步错过了,该升的没能扒拉上去,那就意味着被同龄人、同事,给甩开了,接下来要面临的,就是一步晚、步步晚。
没机会也就算了。
逮到了机会,想进步的都不会松懈。
吴新方和乔振源也一样。
在珠江台和央视露脸,也是有帮助的。
那自然要表现一下。
大家又笑呵呵地寒暄几句,吴新方和乔振源才真的走了。
转头看向墙壁上的挂钟,正好快中午十一点。
午饭之后,温正涛被林国昌和魏家一帮人拉走做客吹牛喝茶。
温琪则被林心怡拉走,主动带她去认识魏家妇女们。
顺便展示林心怡自己的大妇地位。
一时间家里就剩下魏子俊,他反倒空闲下来。
外面天气热的很,暂时无事,魏子俊也懒得出去。
他从柜子里把前天去学校看人装空调时,在老校长办公室里看见的有五卷的老师的书掏了出来,翻到折页处,开始认真地看书。
这书有点旧,老校长说是1977年出版的。
有点历史了。
不知道怎么的,那天他随便翻了几页,忽然就迷上了。
一边看一边想——
其实是越来越富有了,而且各项事业都发展的比较顺利,正在一步步走上正轨。
但与此同时,其实他却没有多快乐,反而感觉越来越憋屈。
因为他能清楚地感觉到,那从四面八方向自己涌过来的压力正在越来越大。
特区,省城。
甚至还有天上,还有那些注视过来的目光。
颇有些欲挣脱而不能的无力感与窒息感。
身边有林心怡她们,也发泄不了这种被人盯上之后,开始往身上套绳索的愤懑与无奈——虽然有的绳索是他自己给自己套上的。
于是开始看老师的书。
他老人家看事情透彻、入骨,而且提出的办法总是朴素、实用。
并且是经过了事实验证的绝对好用、绝对牛逼。
要与人奋斗,怎能不跟他老人家多学点儿?
魏子俊甚至还再准备买一整套的《24史》、《资治通鉴》,接下来也要认真看。
若是以前的他,自然看不下去。别说是老师的书和《二十四十》这种了。
以前的他连故事会都看不下去。
但他二进宫后,一开始虽然还是戾气十足。
但关了两三年,发现出去无望。性格渐渐平静下来,开始看书、看报。
一开始只看故事书、有趣的新闻之类的。
到快2025年的时候,其实也已经开始摸老师的书。
实在是没得看了,监狱里又不可能任他挑选任他看。
不过他还没开始看,就重生回到了一九九二年。
一开始他非常忙,忙着捞第一桶金,忙着建立自己的山头,忙着把女人拢到自己的身边。
一点空也没有。
现在虽然还是没空,但却是已经发现渐渐的有点力不从心。
必须学习,又无人可倾诉。然后就看上了老师的书。
以他从老师的书里,所汲取到的营养、经验,再来看经济发展大潮之中的官场倾轧。
这是个很有意思、也很是利益切身相关的角度。
要好好下点工夫、动点心思——魏子俊可不想做那个最终输了的人。
虽然接下来还是必须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了,但那只是以备不测。
魏子俊并不觉得自己就一定会输!
反正就是博弈呗!
关键看谁能捏的住谁!关键看谁更不怕输!
大约看到了下午三点左右。
魏英华过来找他,说是时间到了,人齐了。
“那就走吧。”
把教员的书合上,放好。
“人都到了哈……”等他说出后面这句话时。
他人已经到了五丰村的村公馆。公馆里此时已经坐满了人。
一眼望去,全是魏姓、林姓和李姓各房的“头人”、“公亲”们。
大家纷纷起来和他打招呼。
寒暄完,功夫茶也每人喝了一轮。
魏子俊开口了。
“今天请大家来,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事。”
“子平哥应该都已经提前通知过了吧?”
看到众人点头。
魏子俊接着道:“那好,那现在大家就来同意一下意见。关于五丰村、上林村、后溪村合并,一起在五丰山山下重新建个新村子的这件事。现在都可以拿出来说,拿出来讲。”
合村并居,这是个以后才会出现的词儿。
指的是将几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城镇或者一个大村。
原因是后世不少地方官府债台高筑,在去债务杠杆的基调下,在城市已经拆不动的情况下。
就想要通过合村并居,拆掉小村庄攒成大社区,释放出大量集体建设用地。
再将这些建设用地指标,卖给发达地区以化解债务危机。
另一方面,部分省份农村人口多,村庄规模小、密度大,管理成本高。
就想要通过合村并居集中管理,并盘活乡村发展。同时将农民赶上楼,“提升”其生活水平。
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后,又搞出来的“商品房下乡”。
不过本省就算是到了2025年,也是没有这种合村并居的需求。
因为上面说的那些问题,靠着全国第一的经济规模,和全国第一的生育率,本省暂时还不需要用上这一招。
在一九九二年的现在,本地官府更不可能拿这一招出来用。
这其实是魏子俊自己的一个想法。
他想搞一个在自己不在的情况下,能够用来争取利益的,在老家的本地利益集团。
以五丰村魏姓为基础,把上林、后溪这些关系近的村庄拉进来,组建新的“五丰村”。
“阿俊,我就只问一个问题。”
上林村村长兼大房老大和林姓族长,魏子俊的大舅哥林国昌问:“合村后,我们这些新进来的有没有分红?”
“当然有。不止分红,新学校本村学生的学费也可以免。还有我搞的奖学金,也会优先奖励本村村民。”
“除了这些,本村村民去特区、省城给我打工,也能拿到我给的补贴。”
“总之就是现在五丰村姓魏的能得的好处,合村后新村的村民一样也能得。”
“那我没问题了。”林国昌说:
“我回去会跟大房的人说。其他几房的头人都在,他们那边他们自己表态。”
魏子俊点点头,看向其他林姓和李姓的代表。
“有意见,有想法,大家现在都可以提。能解答的我都会回答,不能简单的大家就商量一下。”
“我现在跟大家先透露个事情。”
“今天早上,市里的书记和市长来我家坐了。”
“我和两位大官讲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我准备在我们本村投资一千万建厂。到时候最少能雇一千个工人。”
“大家想,全市现在都没有一千个工人的工厂吧?那这么多工人,他们的出行、教育、医疗卫生、娱乐等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件事,那就是我把我们合村的想法,跟两位大官讲了。他们都是支持的,所以在官面上的事情我来搞定。”
“大家要负责的,就是各村村民的想法。”
“好了。我的话讲完了。”
“谁赞成,谁反对。”
“举手表决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