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陈光良来沙特阿拉伯的时候,就可以准备签署合同了。
一个月后。
也就是1953年12月20日。
一条消息震撼了世界企业界——陈光良和沙特阿拉伯王国签订了“吉达协定”。
协议规定,双方共同组建“沙特阿拉伯海运有限公司”,公司拥有50万吨的油船队,挂沙特阿拉伯国旗,拥有沙特阿拉伯油田开采的石油运输垄断权。
消息经过媒体,传播至世界各地。
纽约。
埃索石油公司的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三世,看到当天的《纽约时报》,头版消息是陈光良和阿卜杜勒阿齐兹双方握着手,他立即感到不妙——陈光良去吉达港,果然是冲着石油去的。
当看到即将世界著名的‘吉达协定’后,洛克菲勒气得撕碎了《纽约时报》。
“疯子,两个人都是疯子,他们居然敢得罪整个西方世界的船东!”
“这个协定是无效的!”
洛克菲勒气炸了!
石油价格才不到3美元一吨,而运费远高于石油本身的价格。也就是说,沙特阿拉伯和陈光良‘偷走’了最庞大的利润。
“boss”
“马上给我订去沙特阿拉伯的机票,我要见国王!”
“是”
冷静下来的洛克菲勒,急忙决定亲自去沙特王国一趟,确定这件事的真假。
陈光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阿美石油公司的利益受到了沉重打击。人们为这位香港船王的勇气惊叹,屏息以待这场扣人心弦的商业之战会如何发展。
报界议论纷纷,甚至断言陈光良的目的不是阿拉伯石油本身,而是阿美石油公司的股票,一旦拥有,他将无敌于天下。
阿美石油公司从梦中惊醒,但木已成舟,协议已经签订并公诸于世。
直到此时公司的巨头们才想到,他们不该轻视那条停泊在吉达港的豪华游艇。
阿美石油公司不会轻易拱手让出自己的财富,它联合所有的力量开始向陈光良进攻。它向世界石油企业敲响了警钟:船东将会使他们丧失一切。
各大石油公司迅速联合起来,其中包括伊拉克石油公司、“埃索”、“壳牌”、伊朗石油公司等许多世界最大的石油企业。
美国为了它在中东的石油权宜也投入了许多力量,通过政治、外交等多方面手段给“吉达协定”的双方施加压力,迫使其妥协。
“吉达协定”又触犯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因为如果该协定生效,那么许多出口国都能据此垄断本国商品的运输权,这种自足海运将会导致许多船东陷于破产。出于竞争,也出于对未来共同利益的关注,许多船东都加入了反击香港船王的行列。
外界的舆论纷纷,香港本土也像是被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
以至于在12月29日这一天,香格里拉酒店酒店开业,都已经不是那么让人惊叹的消息。
这一天,前来参加的贵宾依旧很多,几乎邀请的纷纷都前来。
因为这一战,陈光良已经走到了前头,他们也想看看陈光良在孤军奋战,而面对他的却是一个多阵线的联合,这场战争的走向如何。
当然,香港华文媒体全部支持陈光良,认为这是一场‘合法合规’的胜利。甚至有媒体,将陈光良的行为视为‘华美大战的胜利’。
只是真的会胜利吗?
不得而知。
虽然陈光良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但他依旧携两位夫人,参加了香格里拉酒店的开业。
葛量洪带着夫人慕莲,走向陈光良和两位夫人。
“陈先生,恭喜恭喜!”
“谢港督阁下的大驾光临”
葛量洪看着陈光良淡定从容的表情,似乎外面的舆论压力并没有对这个年轻人产生太大作用。
他对陈光良并无意见,整个港府对陈光良也无意见,甚至英国也在看热闹,毕竟这次损失最大的是美国。
“陈先生,外面的舆论很大呀,你暂时可不要去美国!”葛量洪开玩笑的试探道。
毕竟这么大的事情,全世界的企业界都震动不已,他自然也要聊一句。
陈光良说道:“当然,最近我哪里也不去,就待在香港。实在不行,我还可以去英国。”
“哈哈”
“这倒是”
葛量洪认为,如果这件事真被陈光良搞成功,那陈光良可以将环球集团注册到伦敦,这样至少压力不会那么大。
随即,前来的宾客越来越多,不少人都纷纷向陈光良聊一两句‘吉达协定’,包括日本的前任经济达成小笠原三九郎等。
大家只是好奇,并不是真的很操心这件事。
当天,香格里拉酒店的宾客如云,很多海外的媒体也纷纷进行了报导。
期间陈光良还受到某个势力的警告,但他依旧不当做一回事。
这件事只要年轻的国王顶得住压力,那他陈光良就可以顶多住压力,毕竟最大的压力不是他。
第二天,陈光良约陈光聪在香格里拉酒店吃早餐。
“元旦过后,你去一趟沙特阿拉伯,和年轻国王见见面,表示我们将全力完成吉达协定。待沙特阿拉伯的事情办好,你再飞去德国考察油轮建造,未来的三年时间,我们要造四艘大油轮,四艘总吨位要达到20万吨。”
陈光聪惊讶了一下,说道:“每艘都在四万多以上?”
就在今年,德国已经造成4.5万吨的油轮并下水。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不错”
陈光聪犹豫了一下,说道:“日本的造船技术也可以,虽然不一定能造成四五万吨的油轮,但2万吨的油轮也是可以的。而且,他们的价格便宜一些。”
陈光良说道:“日本这边也要造,等后面再说,和德国这边的不冲突。”
“好的”
他要在1956年10月前,拥有一只庞大的船队,虽然这样代价很高。但一旦苏伊士运河关闭,仅去欧洲的油轮,一吨就可能达到30美金以上,翻个五倍的样子。
那么,一年时间,这一大批的新油船,也就基本赚得差不多了。
所以说,这一波他的船队,是朝着80万吨以上去的,油轮、货轮差不多各占一半。
安排陈光聪代表自己,也代表环球集团,陈光良就暂时不用离开香港。
毕竟,陈光良也担忧发生一些意外的情况,虽然这件事还不至于那么严重;但一向谨慎的他,还是决定坐镇香港指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