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又投降了
汉军在长阳县受阻,但当阳分路的汉军倒是进展顺利。
白楠这次没有领军,而是调了一个指挥使,领着本部两千人马,带了十门重炮,翻过玉泉山(不是那个玉泉山),往西直取宜昌府城。
“府台大人,府台大人,反贼杀来了!”
“哦,知道了。”
宜昌知府王冶山,正坐在小院里面喝酒,见到来报信的东湖知县董柏瀚,只是微微点头。
董柏瀚有些发懵,只能再重复了一遍:“府台大人,反贼大军兵分二路,目前已经拿下了长阳县。盘踞长阳县的白莲教已经遁逃,东北荆门也来了一支反贼大军,日前已经行至土门垭,还请府台大人尽快拿个主意啊!”
“拿主意,拿什么主意?”王冶山举着酒杯反问道。
董柏瀚一愣:“自然是募兵剿贼……”
王冶山摇了摇头,口中含糊不清说道:“宜昌城已经封闭两年多,哪还有银子募兵剿贼?找大户们要,他们可能有,但对付白莲教,大户们可能还会愿意,可现在来的是汉军。”
这话说完,给董柏瀚瞬间干沉默了。
因为王冶山说的都是事实,之前宜昌城能扛住白莲教,那是白莲教烧杀抢掠,不分大户小民,所以才能众志成城,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
可是现在呢?
两面夹击宜昌城的是汉军,虽然在他们口中也是反贼,可人家不胡乱杀人,只是会分地主的田,不许地主养奴婢,给百姓减税、地主加税而已。
如此种种曾经堪称“恶政”,可放到已经在白莲教围困攻打下,支撑了两年的宜昌城,这是哪里的天兵?
凡事就怕对比。
汉军只要他们的地,给了土地就是汉军的顺民,可白莲教却要他们的土地、钱财和全家的性命。
“可府台大人,难道就什么都不做?我们可是朝廷命官!”董柏瀚有些着急质问道。
王冶山放下酒杯,倒是无比淡定说道:“所以,待到汉军破城之日,便是本府殉城之时。董知县若是愿意,也可与本府一道殉城,或是现在就收拾收拾,准备好归降汉王吧!呵呵,汉王?这汉军也是成了气候了。”
说到最后,王冶山已经完全不管什么忌讳了,反正他也挡不住汉军,投降也不可能投降,那无非就是临了一死报朝廷。
他都帮朝廷守了两年的宜昌城了,宜昌城破已经不怪他了,殉城了朝廷还得给他追封嘉奖,给他儿子再荫个官缺。
王冶山彻底躺平摆烂,准备等着殉城了。
董柏瀚与之话不投机,也看出了这位知府上司心存死志。当下不再废话,扭头就回了衙门,打算召集衙役兵丁准备守城,又去派人游说城中富户,让他们也出钱帮忙。
可惜,曾经不用二话,官府一说就掏钱出人的几家富户,这回鸟都没鸟董柏瀚。
董柏瀚派过去的差役,连大门都进不去,个个都是闭门谢客。
好不容易有一家开门的,却是更离谱,直接给了董柏瀚一百两银子,让董柏瀚跟他们一起献城投降。
董柏瀚拿到银子,没有愤懑,只有无奈,他也不再浪费时间,去号召大户了,直接登上城头察看敌情。
就见城外数千汉军云集,其中起码一半才来又走,当着宜昌城的面坐船沿江往西。
他们是去看看归州情况,要是有白莲教的乱军就清理掉,没有白莲教那就把归州也顺手夺下来,肯定是不能放弃这些沿江的战略要地。
汉军已经不把宜昌城放在眼里,虽然宜昌城在白莲教围攻下坚持了两年多,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此城已经守不了多久。
“反贼在做什么?”
董柏瀚趴在城头上观察,就见到汉军也不知道做了什么,许多城外游散的饥民,都在往汉军那里聚集。
过不多久,董柏瀚明白了,也更沉默了。
他看到汉军居然在给饥民施粥,城外的汉军仿佛赈灾的官兵一样,正在把饥民弄成一组组队列,给他们排队施粥。
身边的心腹文吏说道:“太爷,咱们降了吧!这反贼似乎不像其他反贼那么坏,太爷若是能降了,也不必害怕反贼的清算。”
董柏瀚闻言顿时大怒:“本官怕什么?本官一没贪污,二未害民,反贼凭什么清算本官?”
这话说完,那心腹文吏也不讲话了。
这位董知县确实是一没贪污,二没害民,但那是因为他是新来的,还是附郭知县,没太多权力去搞这些动静。
再加上白莲教的祸乱,宜昌城都变成了孤城,他忙着鼓舞组织守城都快累得半死,哪还有功夫去盘剥虐害百姓。
正因如此,城里的大户才会想要邀请这位县令,跟他们一起从贼,他的心腹文吏也能大着胆子劝他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