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禁绝
阿片最早在唐朝就已经传入中国,因为服食少量可镇痛止咳,就被当做一味药材。
阿芙蓉的学名,也是来自阿拉伯语里的鸦片音译。
明清时期的福寿膏,则来自晚明四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这货天天窝在皇宫里炼丹服药,炼丹用的其中一味药材便是阿片,因为觉得这东西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就赐名福寿膏。
之所以前明始终没有大范围传播开来,在於前明时候阿片还很贵,不是达官显贵压根吸不起,而且这时候的阿片没有菸草,所以基本都是內服,成癮性不如直接吸来的那么欲罢不能。
可隨著嘉靖、万历长达六十年的超长掛机,菸草传入中国以后缺乏管控,开始大范围传播。
而又恰好,中国的阿片传播渠道,差不多跟菸草是相互重合的。
双方都是走的两条路线:
第一,海外舶来闽广,而后在福建山地大规模推广种植,再传播到浙江、安徽。
第二,从东南亚传入云南,並在云南本土山地小范围推广种植。
之后,最早是福建人尝试將菸草跟阿片混合吸食,往后到了崇禎年间,阿片菸草的混吸现象已经变得相当严重,就连《本草纲目》都对吸食阿片的副作用有所记载。
明末清初,崇禎、康熙、雍正都曾採取过对应措施,崇禎、康熙是禁止吸菸和种植菸草,而雍正比较狠辣,直接禁菸禁鸦,二者都不许种植吸食。
具体有无效果不清楚,反正在乾隆四十七年,纪晓嵐编纂完成的《四库全书》初稿,其中《子部·医家类》收录的浙江医者赵学敏著作《本草纲目拾遗》里就有说:
“阿片,本来自外洋,近时闽广盛行。”
什么叫“近时盛行”?
就是说康熙、雍正两朝,因为朝廷的管控力度,阿片还不是很常见。到了乾隆晚期,阿片才开始在闽广快速流行传播。
同样,在清廷的广州海关记录档案里。
乾隆四十七年,英国嫩实兹號商船从孟加拉运去澳门的阿片只有 1600箱,而到了嘉庆四年,也就是今年,阿片的运输交易量,已经达到了4600箱。
短短十八年的时间里,阿片交易额几乎增长了三倍,这还不能算上沿海走私和闽广、西南百姓自己种植的本土阿片。
所以,阿片凭什么在乾隆晚期,能够在中国传播的那么快?
真的好难猜啊!
大汉因为在湖广起家,湖广不属於本土阿片种植传播范围,而清廷在大汉起兵以来,又一直在控制对湖广的商品走私。
要不是汪乔生突然献上海外贡品,聂宇差点都快忘了自己还有这么重要的事情没做。
一鸦战爭四十年后才爆发,可实际上现在的中国,阿片种植传播已经相当厉害。
福建、浙江山地都有大面积种植,安徽似乎也有传播推广,但杨芳和白楠都没有匯报。
可能是安徽目前的推广种植面积太小,汉军就算已经打下徽州府,但也没把地方百姓在山里零星种植的阿片放在心上。
云贵川相对而言倒是更严重,因为云贵川比闽浙更穷,越穷的地方越渴望改善经济。
而阿片种植成本又低,还不会抢占平原耕地,种在山里也能存活,收穫的罌粟全身是宝。
可以卖给药铺製作阿片,还能当做普通药材,生津止渴。
聂宇熟悉了情况,对此也不好太过苛责。
因为这都是乾隆的刻意纵容造下的孽,雍正下了旨意禁绝阿片、菸草,乾隆又为了阿片带来的財赋关税,给雍正的阿片禁令解了。
这能怎么说呢?
《大汉新律》虽然很新,但为了適应时代和百姓,主体也是参考了《大明律》和《大清律》,所以里面没有半句提到过阿片的论罪量刑。
整整在书房思量了一个晚上,聂宇最终做出决定:
第一,严格规范罌粟种植,任何士绅、商贩、百姓不得私种罌粟,违者按律当斩,三代以內不得科举做官。而已经种过罌栗的,限期內在官府监督下毁苗掩埋,毁苗方法不得焚烧,须按官府引导,以生石灰和盐水自然烧煮。此后,再有种植罌粟,必须获得朝廷官府许可,还要有汉王用印,种植罌粟必须课以重税,令其无利可图。
第二,凡罌粟药物,只能由官办药铺经营,民间药铺若要经营罌粟,需要申请许可。所有罌栗药品,採购时间、价格、来路,都要记录在帐,由官府定期核查。若有违反,私售罌粟,三代以內不得参加科举,不得进入学府读书。
第三,已经吸食过阿片、罌粟药物者,立刻投入牢狱戒毒。有官身者暂且罢职,戒除以后官降一级留用,若再有吸食,则罢官夺职,子孙三代不得科举,不得做官。
乱世用重典,聂宇这次算是发了狠了。
不下手狠一点的话,这帮士绅官吏怕是根本不懂阿片的危害,他们不懂阿片危害,百姓自然也不会明白。
聂宇倒是想过把罌粟彻底禁绝了,但这明显是不可能的,阿片不是好东西,可罌粟却是有用的。
这东西最开始还真就是药用,就像伟哥实际是心臟类药物,直到研发伟哥的医生发现了它的奇怪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