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刘你这耳朵真该让吴大夫给你噶了,朝廷的意思是说纺纱机……嗯,就是跟你说不明白,你婆娘平时咋给你做的衣,那衣的布就是用这玩意给你纺出来的。”
“哦,还是没听明白。”
“……”
“算了,反正咱俩用不著,朝廷这意思好像是打算给那些有钱人租的,咱们可没几个钱租这玩意,而且这玩意租来有啥用,自家不能织吗?”
围观百姓听到这纺纱机,全都在那里议论纷纷,对这能织布的纺纱机,说新奇倒也不是很新奇。
因为纺纱机很早就已经有了,男耕女织的里面的织,基本都是依赖於古早纺纱织布的手工器械。
只不过这种纺纱器械年代久远,最多就在前明革新过一次,搞出了水转大纺车,而且限制颇大,许多地方都用不了,整体上效率的提升也不是很大。
百姓们对邸报上推广的纺纱机不以为然,而那些商人就不同了。
他们得到了邸报上,有关朝廷推广新型纺纱机的消息,全都敏锐抓住了其中的关键点。
这个吃人的时代,能成为商人的,就没有不是人精的。
邸报是什么东西?
虽然已经被朝廷逐步推广下行,可依旧还是属於官办机构,掌握了大汉朝廷的舆论权。
能登在邸报上的,要么是军情急报,要么就是重大国策,怎么可能会有真的平平无奇的消息?
所以,这新型纺纱机绝对是有什么独到之处,再联想到一年多前,曾有小道消息说,朝廷在长江放了一艘能无风自动的战船。
这一听就是谣言假消息,可不少人都上了心,觉得不会空穴来风,而且朝廷事后的措施只是封堵消息,而不是矢口否认。
凡是知道纺纱机消息的荆州商人,全都对这朝廷即將租赁展示的新型纺纱机,投去了关注度。
就连一开始不知道详情的商人,后面也通过各自的手段,慢慢得知朝廷即將推广新型纺纱机,甚至还有小道消息宣称这新型纺纱机,纺纱织布的效率胜过原来纺纱机十倍。
这则小道消息明显是大汉朝廷藉机放出来,不少富商巨贾都看出来了,但他们还是不约而同保持沉默,同时对朝廷贸然吹下这么大的牛感到惊诧。
別说胜过十倍了,就算胜过一倍,那这新型纺纱机都值得他们入手了。
大汉朝廷也没让这些满怀期待的商人等待太久,才到了九月份,工部就把第一批“兴华”號纺纱机下放出去。
第一批机器,都是纯手工人力机器,但已经改进过数次,效率比之欧洲珍妮机还高。
它的名字来自大汉的年號,没什么寓意,就纯粹图个吉利省事。
第一批纺纱机出来,马上就是商人围观疯抢。
反正这第一批机器,只是租赁,不用他们直接购买,就算亏也亏不了多少。
嗯,这些商人原本是打算要亏钱的,虽然他们觉得大汉朝廷不至於撒谎,但又怕朝廷可能因为连番战爭,国库有些空虚,所以才出此下策集资筹钱。
他们倒是不介意,甚至很愿意给朝廷出钱,偽清那边出钱就真的出钱了,可能官府还觉得你给的不够,觉得还能再榨点油水出来。
而大汉则不同,这个朝廷简直正牌的不像话,他们就算主动给钱,这大汉朝廷的官员也都不要,要了也会打借条。
可以说,跟大汉比起来,偽清反而更像是反贼,行径更像反贼。
许多抢购商人,打算藉机出钱资助朝廷,顺便在汉王跟前刷个好感。
可没想到,纺纱机租回去短短半个月,他们就被这新型纺纱机给完全镇住了。
不是,朝廷哪里弄来的这纺纱机?不论速度效率,简直高的离谱。
没有任何迟疑,察觉到了纺纱机居然真的言如其实,甚至比起说的还夸张,许多商人瞬间意识到了这东西的前景。
他们立刻爭著抢著,派人前往工部衙门,甚至自己本人带著钱,去工部衙门要租赁更多“兴华”號纺纱机。
部分家大业大的商人,乾脆带上了田契、地契,要去主动献给朝廷,来换取採购纺纱机的特权。
短短半个月,工部衙门的门庭都快被商人挤破。
荆州府衙的衙役,还有巡逻的军卫,都被借调去了工部外衙维持秩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