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走私 海路
嘉庆要调大名鼎鼎的索伦兵入关了,人在荆州的汉王聂宇对此还不知道。
知道了也无所谓,索伦兵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在偽清无止境的压榨下,现存的索伦部人口,能有五万都算顶天了。
而且,偽清为了確保索伦兵的战斗力,强迫索伦人生活在白山黑水的苦寒之地,只允许他们茹毛饮血,不许他们种地农耕,获得稳定的生存环境。
对了,雍正时期曾经意识到火銃技术的进步,所以对索伦兵也进行了火銃武备,操练出了先进的索伦龙骑兵(火銃骑兵),足以跟准噶尔龙骑兵相抗衡。
然后,乾隆时期的一次索伦人演武围猎,乾隆看到索伦人居然使用火銃,顿时大生警惕。
派人先收缴了索伦人的火銃,接著下旨斥责索伦部,数典忘祖,忘记了索伦部的骑射本领。
换言之,这支嘉庆寄予了厚望,入关的2000索伦兵,可能確实敢打敢战。
但抡起实际战斗力,对大汉来说甚至可能不如普通清军。
因为这特么就是一支纯冷兵器部队,一把火銃都不带,纯靠血肉之躯跟汉军的线膛枪、迫击炮对轰。
荆州,汉王府。
聂宇正在接见汪兴尧和汪兴业这两个族兄弟,徽商已经在月前被杨芳的武力威慑下,“自愿”解散了商帮。
商帮解散了,但未来何去何从,徽商们得知道。
汪兴尧和汪兴业作为商帮这一大票商人的代表,主动来到荆州面见汉王,顺便询问大汉未来到底打算怎么搞?
徽商总得摸清一个大致的风向,看看什么生意能做,什么不能做。
汪兴尧来大汉已经不少次,所以还算能放得开。
汪兴业却是相当拘谨,毕竟接见他们的可是汉王,大汉的实际掌控者,相当於新朝的“皇帝”了。见到“皇帝”不用拜见,这太不可思议了!
二人行礼过后,聂宇叫人搬来椅子赐座。
等两人都略带侷促坐下,聂宇才说道:“二位能过来,倒也省的孤下旨给徽州府那边的徽商们了。直说了吧!孤不喜欢讲废话,徽州那边的徽商,都想知道些什么?”
聂宇如此客气好说话,倒让汪兴业有些惊诧,仔细確认不似作偽后,当下大著胆子问道:“草民……草民只想斗胆请问汉王,这未来大汉的商人,到底应该如何去做?我曾经看过《大汉律例》中,有关如何管理商人经商的条目,里面的各种明规確实很好,但並不能完全表明大汉对我等商人正经营商的立场態度。徽商还没解散之前,许多商帮的成员对此都颇为忧虑,希望大王能给我等一个准信。”
聂宇听到这话顿时笑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你想问的应该是走私和开海吧?”
走私、开海才是汪兴业要问的重点,也是徽商目前最关心的东西。
商人不一定要走私,也不一定要在海上討生活。但能做到顶级富商,还能在这个时代登顶全国首富,那与走私和海路必定脱不了干係。
大汉的律法,禁止商人走私!
抓到了就是从严判罚,不论走私的商人,还是故意放商人走私的关卡。
汪兴业被点破了,倒也很坦然:“正是走私与开海,汉王明鑑,我等徽商不过没有官身功名的草民,若是真能不用走私,就能正经做生意,那自然没人不愿意。”
言外之意,他们徽商不反对禁止走私,但问题就怕走私禁止了,他们正常做生意了,还是既要交税,又要出银子贿赂官员。
这才是走私大兴的根本原因,走私难道就不钱吗?
走私前后贿赂官员,打通关係人脉,要的银子可能比要交的税都多,但他们还是决定走私。
因为走私的话,两笔钱只用交一笔,好过正常做生意被扒两层皮。
聂宇点头:“孤明白你们徽商的意思了,这也是孤的想法,走私是必须禁绝的。开海的话,孤这里给你们个准信,只要孤的大军打到两广和闽浙,就会立刻开海通商,不再奉行偽清的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是锁不住的,就说这害人的阿片罌粟,不就是年年的海关运来的外夷商船,上面带的什么大补壮阳药物。”
“而且,实话也与你们说吧!孤已经接见过了英吉利国的东印度公司使者,已经跟对方確定未来两国海贸通商的贸易许可。所以这走私你们可以不用干了,孤虽然还没到广东,但已经在打造近海水师的战船,一旦广东拿下,这些战船会负责打击沿海走私,同样孤会在沿海设置廉政官署,稽查沿海税关的官吏。”
“你们不必担忧会有官员,来找你们索要贿赂,只要是正规做生意,遇到有官员索贿,都可来衙门举报……”
聂宇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说的基本商都是空话,要么就是未来打下两广、闽浙才会干的事情,但还是让汪兴业颇觉震撼。
因为他感到这位汉王不是在给他画大饼,对方是真打算將来开海通商,还有严厉打击走私,维护正常的海外贸易。
最主要的是,这位汉王还跟英吉利国的东印度公司取得了联繫,甚至还確定了两国的通商贸易。
许多內地商人都不知道英吉利国,不知道什么是东印度公司,但他是徽商前首席,知道的信息可比一般商人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