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孙府!
朱应坐在了自己处事的主殿内。
“领取宝箱。”
朱应带着期待,沟通面板。
这一次。
老头子给了他几个惊喜。
晋封皇太孙,这可是国之储君,位分可是比亲王都还高了。
除此外。
还官至总兵,掌大明兵权。
而这正是朱应想要的。
“宿主晋位【皇太孙】,奖励三阶宝箱两个。”
“宿主晋位【副总兵】,奖励二阶宝箱一个。”
“宿主晋位【总兵】,奖励三阶宝箱一个。”
“宿主诞子嗣【朱文战】,奖励一阶宝箱一个。”
“宿主长子【朱文熙】已至四岁,奖励一阶宝箱一个。”面板接连提示道。
“三个三阶宝箱,一个二阶宝箱,两个一阶宝箱。”
“还有之前得到的四个普通宝箱。”
“希望是一场丰收局啊。”
看着这些宝箱,朱应心底也是有着一种期盼来。
“打开全部宝箱。”朱应立刻下达指令。
应声。
“打开四个普通宝箱。”
“获得【增力丹】丹方。”
“获得【架火战车】制造图纸。”
“获得【白银1000两】。”
“获得【蒸汽机】详细论述。”
“打开两个一阶宝箱。”
“获得【获得蒸汽织布机】制造图。”
“获得【获得蒸汽纺纱机】制造图。”
“打开一个二阶宝箱。”
“获得玄阶下品【后天内功】。”
“打开三个三阶宝箱。”
“获得【寿元丹】2瓶。”
“获得【中品灵石【中级能量结晶】1000颗】。”
“获得【蒸汽战舰】制造图。”面板提示道。
看着眼前抽取到的诸多宝物,朱应心神也是沉在了上面。
“架火战车。”
“以火药为引,一瞬间释放数十根弩炮。”
“如若数量足够,也是大杀器,虽然比不上火炮,但同样也是临阵破敌的杀器。”
“蒸汽机详细论述,我已经有了蒸汽机的图纸了,只需要逐步制造,只不过毕竟还是太超前了,想要真正研发出来还需要时间,这个论述或许也有些作用。”
“玄阶下品的内功,也不错了。”
“寿元丹两瓶,一家人足够用了,也可以拿出几颗来作为激励,让朝臣沸腾,更为卖命。”
“灵石,好东西。”
“蒸汽战舰,这可是不得了啊。”
“不过还是需要将蒸汽机吃透了才能够制造战舰,时间,还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行。”
看着这一次抽取到的宝物,朱应也是略微满意吧。
并不能说是真正的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
“接下来。”
“便是等到秋收,看看摊丁入亩的效果究竟如何了,只待施行完成,便可以开启对商业税的改革了。”
“而且工坊的流水线模式也可以逐步推行起来。”
“大明改革,便从如今开始了。”朱应暗暗想到。
回过神来。
“对了。”
“总兵,或者皇太孙不知道有没有权印?”朱应想到了这一个。
以前在军中时。
便有军权权印的凝聚。
到了现在。
应该也会有。
“凝聚权印?”
朱应尝试给面板下达了指令。
“宿主身份已蜕变为国之储君,脱离人臣身份,拥有国度继承者身份。”
“是否将【总兵权印】与【太孙权印】融合?”面板提示问道。
“融合。”
朱应不假思索,充满期待。
如若这两种权柄融合,会得到什么权印?
“权印融合。”
“成功融合为【储君权印】。”
“佩戴后可查看权印属性。面板提示道。
朱应见此自然是不会有停顿,立刻就佩戴这全新的权印。
顿时!
这权印的属性就呈现在了眼中。
储君权印:统御军政,由宿主下发政令,领政令之臣处政效率递增一倍!统御军队,下发军令,令军令战将调军效率递增一倍!宿主统御军队,上阵之后,战力递增一倍,士气递增一倍,体力递增一倍,获得权印特性,【华夏魂】,凡宿主下令指派军队,凡华夏族群,临阵之下,血勇为先,不克敌军,死战不退,士气不衰。
“这权印不单单是针对军队,更是针对政务。”
“不愧是两个权印融合啊。”
“储君权印。”
“好东西。”
在看到了这储君权印的属性后,朱应脸上也露出了一抹激动之色。
未来他施政之下。
要带来的改变,太大了。
可以说。
这印记不仅仅是针对朝廷,官府,只要是朱应麾下的臣子,手下,都可得到这权印的加持。
意义非常。
“如今。”
“便等着秋收之果了。”
凝聚完印记后。
朱应脸上也是带着一种期待之色。
自认祖归宗大典之后。
应天平静,天下安宁。
诸多国策施行之下,虽有一些波澜,但是在开国皇帝还在的无尚威严下,也并未出现太大的波澜。
而且。
随着【加俸旨意】的出现,更是激励了朝廷,官府的官吏处政的速度。
各项国策有条不紊的施行着。
过去了十天。
原本停留在应天的藩王也是纷纷归于封国。
只不过相比于之前来时,不仅少了四个藩王,更是直接被废了四个封国,封国不存,王爵被废。
而回去的,他们也不再拥有封国内的军政大权,只有一个藩王的头衔,并无实权。
入应天一趟,失去了一切权柄,成为了吉祥物。
在历史上。
朱允炆因为削藩而葬送了他的天下,让他最终成为了一个失败者,可是在朱应面前,这些藩王已经完全失去了与他抗衡的力量,现在也完全变成了毫无威胁,如若朱应想,随时都可以处置他们,轻而易举。
时间逐渐过去。
很快。
便又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
自朱应推行摊丁入亩,废免税之权的国策已经有近五个月的时间了。
而如今,便是秋收果实收成之时。
文渊阁内。
朱元璋祖孙三人汇聚一堂,都在等待着秋收的成功。
这也是摊丁入亩之策落下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收取田亩税。
对于国库的税收究竟是更多,还是更少。
便是在这印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