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张燕高估了这些心腹的忠心,本就厌恶贼名的陶升,自然不愿错过机会。
几番书信往来后,今日应承亲身下山,与董卓会面洽谈归降事宜。
至于担心董卓将他趁机拿下?
拿下他有什么用,能安然通过滏口陉吗?
陶升料定,只要董卓不蠢,就会善待他这个愿谈、能谈的渠帅。
即便今日谈不拢,将来官军发兵,想从滏口陉进山,未必不能再谈。
不过降是可以降的,但陶升也希望能将自己卖出个好价钱。
“将军此言当真是羞煞了在下,您这两万五千兵马乃是官军,又有黎阳营五千劲旅,而在下这所谓的一万兵马……说是兵马,不过是上不得台面的流寇草莽,焉能与官军相提并论?”陶升连忙起身,向董卓抱拳深施一礼,脸上带着谦恭的笑意,而后目光转向坐在对面的许褚,语气愈发恭敬,道,“更有天子亲信大将、右武卫将军同行坐镇,那张燕再是骁勇,也只敢潜身缩首于山间苟活,岂敢与两位将军正面交锋?”
董卓听着这番奉承,眼眸微微眯起,看向陶升的目光中非但没有得意,反而添了几分忌惮与凝重。
许多情报朝廷并未刻意隐瞒,甚至通过《大汉邸报》公之于众,以安抚受黑山贼荼毒已久的百姓。
但对于被封锁在太行山中数月的黑山贼而言,这些消息理应难以获知。
至少,他们不该有能力轻易得到发至乡亭一级的邸报。
然而陶升不仅摸清了董卓麾下军队兵马数量这等与邸报公布的数字有出入的真实数据,竟连黎阳营的调动也一清二楚!
黎阳营作为朝廷直接掌握的机动部队,由冀州良家子以及幽、冀、并三州囚徒组成,驻扎于黄河以北的魏郡黎阳县,是京师洛阳北方的铁壁屏障。
董卓沉默片刻,缓缓摇了摇头,从面前的食案上掰下一只油亮的鸡腿,狠狠咬了一大口,咀嚼着,目光依旧落在陶升身上。
良久,董卓咽下口中食物,才带着几分惋惜叹道:“可惜了,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不过你自称微末小人……”董卓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追忆,道,“某家昔日,也不过是陇西郡一个小小豪强,亦是微末小人,只不过是巧得机缘,得蒙天子信重,方才有了今日。”
说着,董卓站起身,将沾满油渍的手随意在袍服上蹭了蹭,然后迈步走到陶升面前,席地而坐,将手中那根啃得只剩骨头的鸡腿,径直放进了陶升的碗盘里,脸上堆起笑容,道:“今日,某家愿送你一场机缘。除去朝廷该给你的赏赐,你若是有意,可入某家的左将军府担任府掾,将来保举你做个千石校尉或是一方县令还是绰绰有余的!”
坐在一旁的李儒,冷眼瞧着董卓的神色变化,瞬间明白了自家将军的意图。
他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担任帐下都督的杨腾,递去一个隐晦的眼神。
杨腾心领神会,左手悄然下移,拇指顶在了佩剑的剑鄂之上,全身肌肉微微绷紧,随时准备暴起拔刀。
董卓脸上笑容不变,一只手却按在了陶升的肩膀上,力道不轻,另一只手则把玩着方才用来切肉的小刀,刀锋偶尔闪过一点寒光。
陶升立刻感觉到了厅堂内气氛的陡然凝滞,不由心头一紧,顿时有些慌乱,却还是强自镇定道:“将军当真欲杀我?”
董卓嘴角勾起一抹弧度,目光锐利如刀,回道:“换谁来……都比你好对付。”
陶升是个聪明人,但可惜还是不够聪明。
解决不了麻烦,就解决掉带来麻烦的人!
真正的聪明人,如李儒这般,很少会将自己置于险地,尤其是邺城这座对于陶升而言的死地。
陶升自忖董卓不会杀他,然而在董卓眼里,那些出身黔首的黑山贼渠帅寡谋无智,反倒好对付,也更容易掌控。
陶升这种有头脑有根基又心思活络的聪明人,若是不能为己所用,不如趁早除掉以绝后患!
解决不了你的麻烦,还解决不了你?
“将军你……”陶升脸色瞬间煞白,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恐。
他万万没想到,董卓竟是这样蛮不讲理的人物!
嫌价高你倒是砍价啊,砍我作甚?!
尽管心中将董卓骂了千百遍,此刻当真是他为鱼肉,董卓为刀俎,任何怨怼都无济于事。
陶升是不愿意死的,至少不能是因为这种事而死,那还有其他选项吗?
何况董卓给的条件也算优厚了,一个左将军府府掾的身份,千石校尉和县令都不过是下限而已。
“某愿归降,请将军接纳。”
陶升叹了口气,起身离席,伏于地叩头请降。
(3401字)
——
注1:《后汉书》:袁绍大会宾徒于薄落津。闻魏郡兵反,与黑山贼于毒等数万人共覆邺城,杀郡守。坐中客家在邺者,皆忧怖失色,或起而啼泣,绍容貌自若,不敢常度。贼有陶升者,自号“平汉将军”,独反诸贼,将部众逾西城入,闭府门,具车重,载绍家及诸衣冠在州内者,身自扞卫,送到斥丘。绍还,因屯斥丘,以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简而言之就是,黑山军趁着袁绍在邺城外的漳河边宴请宾客,勾结城内的魏郡兵攻克了他的大本营邺城,陶升果断选择关闭西门,不让黑山军入城,还放走了袁绍的家人和臣子,换了个建义中郎将的回报。
ps:呱,晚上尝试了一家新开的烤肉店,味道还不错!
所以心情好好,顺便加个2000字的小更。
求读者老爷们看在作者加更2000字的份上,多砸点月票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