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变弱,在情理之中。
就连武人的地位,也会随之降低,也同样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对于这事儿,徐达却想要做出一定转变,看看能不能扭转局面。
可不单单只是为了给武人,保证地位这么肤浅。
更为重要的是,他知道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强横的武力,不能荒废了军备。
一支强军想要打造起来很难,可荒废起来却很容易。
一代人的时间,便足可以将一支强军给磨灭了。
而到了那时,再想要将之给建起来,可就千难万难,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
而国家,一旦承平之后,在军事等上面投入会逐渐变小。
很多将士,没有用武之地,等事情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为了应对这么一个情况,徐达其实思索了很多。
其中的一条路,是前人探索出来的。
比如武则天首创,而到了宋朝之时,成为了惯例,被定下来的武举。
这确实是一个能够提高武人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给军队提供一些新的人才的途径。
但是从历朝历代的结果上面来看的话,武举不怎么理想。
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起到的作用确实很有限的。
尤其是和文人所进行的科举取士,来进行做一个对比的话,更让人印象深刻。
更能看得出,武举所起到的作用有多么的细微。
经过一番的思索之后,他最终发现了问题之所在。
这个问题就是,武举之所以式微,所起到的作用有限,不是因为武举不好。
而是和文人们所进行的科举,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文人所进行的科举取士,除了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之外,在后面更有诸多的学院,诸多的书籍,诸多的教书先生等等,来教人相应的知识,相应的道理。
除了选拔人才之外,还有大量的人,去培养人才。
所以,还能令文人不断的发展。
武举就不一样了。
武举,只是一个选拔人才的手段。
却没有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
在这种情况之下,武举又怎能起到太大作用?
武将这边,没有很多的仗打,本身就得不到太多的升迁。
武举也在很大程度上,等于说是流于表面。
二者相加之下,武人地位,可想而知。
所以,想要改变这么一个局面,除了要有武举之外,也要建立相应的学院。
去教授相应的军事知识,来培养相应的人才。
把这些培养好了后,再将这些人给放到军中,进行相应的历练和升迁。
如此一来,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缓武人的衰落速度。
能够尽可能的,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令其在百年,甚至于两百年后,不会过于衰落。
还能有一定的战斗力。
若是能通过上军事学院,而后再入军中为将,能够给人一个不错的前途。
那么,也会在整个天下形成一定的尚武之风。
不会如同宋朝那样,虽然实行了武举,却把武人往死里面进行打压。
并且将很多的犯罪之人,以及流民这些,都给一股脑的弄到军队之中。
以至于让人想起兵马,就忍不住的会在脑海当中升起贼配军这么一个称呼来。
让许多人都下意识的觉得,成为将士,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
这是不好的。
原本,徐达觉得自己的这些考虑,遇到上位之后可能需要费上不少的口舌,才能让上位同意。
哪能想到,还不等自己开口,上位这边就已经是主动的向自己提起这事。
这让徐达,如何不开心?
“上位,这是一个大好事,如此才能够培养我大明的尚武之风。
才不至于让子孙后代,忘了战斗,不敢战!”
徐达站起身来对着朱元璋行礼,语气很是诚恳。
“这学校的名字,咱都想好了,就叫大明军事学院。
这大明军事学院,在北平那边建立。”
朱元璋笑着说道。
“学员在各界进行招收,有人报名后,需通过考核,才能进入到军事学院进行学习。
首先,必须是身家清白,其次,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方才可以。
这是现在一切都还没有形成定制,等到后面咱这边将相应的基础教育的制度给完善了,各类学院给办成了之后。
军事学院再招收人之时,除了一些特殊人才之外,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完成了基础教育的之后,才能去报考军事学院……”
朱元璋说出他在这件事情上的考虑。
军事学院是必须要进行建立的。
只有有了相应的学校,才能培养相应的人才。
他们这一代,那都是通过一场接着一场的战争,摸爬滚打,厮杀出来的战斗经验。
过程艰辛,很残酷。
而这种学习环境,在今后显然是没有的。
那么,想要给军队提供新鲜的血液,能够让军队尽可能的别衰败。
那么就得需要用别的办法,在全社会培养尚武精神。
并能让人通过相应的学校,来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并进入到军队之中。
能实际的获得好处。
让很多人,由此而改变命运,便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虽然这种通过教育出现的将领,在实战经验等方面,肯定是比不上自己这些在战场之上,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人。
但是,也已经是很好了。
尤其是到后面,真的遇到什么战事了。
这些学习过专业军事素养的人,也能够通过战争,迅速的将他们所学习的一些相应的知识,和战争给结合起来。
学以致用,迅速成长。
当然,平日里军队里面的训练,演习,大比这些,也一样不能少。
这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保持战斗力。
上辈子时,他自然想不到这么多。
从后世经历了这么一遭之后,很多想法也都发生了改变。
并且能通过后人的智慧,来解决自己大明现在所遇到,以及今后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上位,您考虑的周全。”
徐达给朱元璋点了个赞。
这话,他说的真心实意。
他是真觉得上位在这上面的考虑很不错。
不仅是将他的自己的一些想法给考虑到了,而且要比自己所想的还要更加的完善,更加的好。
这让他在这件事情上,连提个建议都不必了。
对上位,那是真的心悦诚服。
这个当年年少之时,因为属于邻村,而和自己之间还因为摘野果等事情,起过一些冲突的上位,如今是越来越不简单了。
“只是……上位,我有一事不明。”
徐达迟疑了一下,望着朱元璋开了口。
“何事,天德只管说。”
徐达当下便开了口,问出他的疑惑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