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为陛下死战!”
众将纷纷拱手。
号角声铺天盖地。
还是跟以前一样,步军在前,骑兵在后督战。
只是这些骑兵的战马明显有些羸弱,没走几步,便气喘吁吁。
魏军连人都没有吃的,更别提这些战马,秋天不养膘,牲畜大多活不过冬天。
但现在的拓跋嗣已经顾不上这些,不战,半分胜算都没有,出战,还有两分获胜的可能,毕竟魏军的兵力是对方的两倍。
人多势众,人多往往会造成一种胜券在握的错觉。
咚、咚、咚——
对面沉稳有力的战鼓声却逐渐打碎了他的希望。
龙旂和旌旗遮天蔽地,甲士阵列森然,骑兵雄壮威武,稳如磐石。
平均身高高出魏军一头,多是虎背熊腰的壮士。
远远望去,汉军士卒的眼神如狼一般深邃和贪婪,仿佛在看待一群羔羊一般。
“杀!”
魏军吼声如雷,却缺少底气,仿佛在给自己壮胆。
汉军一动不动,分成左右后三阵,左右两阵最前面一排,是在枋头之战中,给魏军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的弩车。
弩车的弓弦已经拉开,如长矟一般的箭矢平对着魏军。
后阵则是骑兵,成片的铁甲寒光隐藏在人影绰绰之中。
军容即战力。
能维持这种军容,战力一定不会差。
“这怎么可能,难道汉国的六万虎卫军都在此地?”拓跋嗣额头上渗出冷汗。
一旁的崔浩道:“汉国效仿汉魏,行中外诸军制,虎卫军为中军,府兵为外军,战胜,府兵凭战功受赏分田,因此汉人闻战而喜,这些年的大战,府兵皆有参与,遂越战越强。”
府兵这些年吃饱了饭,有足够的财力习练弓马刀矟,也有钱打造盔甲和兵器。
魏军士卒则没有这种待遇。
虽然也分了田,但还未转化为战力,输了枋头之战,更是输了国运。
就在两军将要解锋时,一支甲士从汉军左阵中走出,为首一将骑着白马,身穿金甲,背后举着一面大旗,上书“公孙”二字。
正是魏国曾经的中书博士、吴兵将军公孙表。
“汉儿们听好,大汉已经杀回来了,杀贼就在今日,大汉皇帝令尔等——归汉!”
“归汉!”
汉军左右二阵吼声如雷,响彻整个战场。
前进的魏军忽然停下脚步,直愣愣的望着公孙表,满眼茫然之色。
他本就是河北大族,在魏国极有声望,很多魏军都认识,如今亲眼看到他在阵前劝降,冲击力可想而知。
无论如何,魏国都是鲜卑人的国家,虽然不排斥汉人,但压迫和歧视是必然。
以前没有选择,为了活下去,只能委曲求全。
如今汉军杀来了,打赢了枋头之战,收复了中原和关中,再迟钝的人也知道天下大势。
“你们还在等什么?还要继续为胡人卖命吗?”
公孙表生的高大雄壮,说话气势十足,天然令人无法抗拒。
不过魏军还在犹豫、迟疑。
但这时候后面督战的鲜卑骑兵先动了,驱马上前,驱赶步卒。
“后退一步者,斩。”
不这么喊,魏军还只是犹豫不决。
喊出这句话后,仿佛是在提醒所有魏军,已经没有退路……
“骑兵出击,不能再等了!”拓跋嗣毕竟年轻,有决一死战的魄力,却没有大战的经验。
魏国强盛时,还有笼络人心的自信,现在魏国处于崩溃的边缘,已经掌控不了局面。
令旗挥动,魏军骑兵直接从后阵杀出。
望着从背后奔来的骑兵,魏军步卒根本分辨不出他们是去杀敌的,还是来杀自己的。
慌乱之中,步阵中忽然有人振臂高呼:“归汉、杀胡!”
这一声喊顿时掀起滔天巨浪,当即既有数支步卒调转长矟,指向魏军。
其他不愿倒戈的步卒,也纷纷扔掉兵器四散奔逃。
还未接战,魏军自己就先乱了。
公孙表仰天大笑:“哈哈哈,拓跋氏,败矣!”
汉军战鼓声越发激昂,地动山摇,后阵骑兵一分为二,长龙一般向魏军左右两翼包抄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