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旧武馆新气象
冯通海一怔,随即眉宇一敛,略带斟酌地道:“若说从前,武者横行乡里者有之,背靠宗门挟令欺民者有之。我初掌赈济时,县中几名六品武者连义塾都敢劫银。但自从大乾废除‘武阶制’,改立‘明律考核’之后,情况已大为不同。”
楚宁轻轻点头。
冯通海继续道:“如今的武者,若不经‘魂明司’与地方‘清印堂’的三重印鉴,便不得擅用武力于凡地。一旦有伤民之举,轻者废魂籍、逐出本域,重者魂锁剥解、押赴律狱。近三年来,青阳再无因武致命之案。”
“特权,是否真的被废了?”楚宁语气依旧平静,但语调却沉得像一块压魂的石。
冯通海不假思索地应道:“确有残余,但‘废武榜’一年之中,已有九十四人被废格,其宗门无一敢私护。如今武者想要升品,必须‘入纪律’,受考明卷,立志于郡志、行列于民修。虽仍有门派藏私,但明纪之下,人人知避讳,已远非旧时可比。”
楚宁缓缓呼出一口气,语气低却坚定:“原来这世道,是真的开始变了。”
冯通海看着他,道:“变了,是因有人,先断了一条最难的根。”
那帝都一战,斩的是权贵横暴,也斩开了新时代的入口。
楚宁没再说话,只是眸光望向窗外朗日,仿佛隔着时空,看见了那个早年背剑而立的自己。
——他要的,不只是变。
是,不再回到过去。
“冯县令,”他回头道,“这城,你守得很好。”
冯通海眼眶微红,拱手作揖,郑重道:“我只是替你照看一个梦。”
楚宁静静看着他,轻轻颔首。他没有多言,但那一瞬,心中翻涌起百感交集。
这个曾因王家淫威而俯首的县令,如今却能以一人之力护全城人食衣,建义塾,治武风。他未言功绩,却实实在在地,把“宁明纪元”的第一道晨光洒在了青阳这片土地上。
一人一官,并肩立于厅前。
外头阳光温煦,透过竹影在厅前墙上斑斓浮动。春风穿堂而过,拂动长案上摆放的旧县志,那一页记录着——
“大乾九六年,巡察使立义司,还百姓赃银。”
“宁明纪元元年,青阳再无横税。”
冯通海回身欲言又止,楚宁却已抬步走出厅堂,未曾回首,只留下一句低语,随风而散:
“我回来看一眼,梦里的人,梦外的灯。如今,梦安了。”
片刻后。
赈济司门外,赤焰已等候多时。他仍维持人形,腰束火纹长带,气息内敛,一双赤眸看向楚宁,道:“阁主,下一站?”
楚宁望向南方,轻声道:“奔雷武馆。”
春日暮色,微光如釉。
楚宁踏入旧馆街角时,天色正好,青阳县西南,昔日王家驻权封馆之地,如今门前热闹,早无往日压抑死气。
他伫立街边,看着那座熟悉的老馆。
斑驳青砖,飞檐黛瓦,牌匾嵌金,“奔雷武馆”四字熠熠生辉。那不是一座高堂大殿,而是青阳百姓日复一日都能看见的所在,像一块砥柱,立在岁月里。
门前弟子来往穿梭,衣衫朴素却整洁有序,眉宇英气十足,年纪多在十六七岁。
更远些,一群七八岁的孩童正在师傅带领下练习最基础的“惊雷刀诀”,姿势稚嫩,时不时跌倒,摔得满身尘土,却又笑声不断。
楚宁沉默良久。
他记得自己当年,便是翻墙潜入,蹲在角落模仿着这些动作,日日夜习,只求习得一式入门刀法。
如今的孩子们,却可以堂而皇之地,在魂碑之下,阳光之中,正大光明地练拳学刀。
他忽地笑了。
赤焰看了他一眼,低声问:“阁主?”
楚宁未语,只缓缓抬头,望向门前角落——
一尊雕像矗立在那里,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神情坚毅,衣袂猎猎,眼中似燃着不灭的火光。
那是他。
年少之他。
他心中微震,目光沉静,右臂已缺,左眼已无光,魂锁五纹深埋血骨,如今早非旧日模样。但看着那雕像,他却没有生出半分自怜。
因为那不是在纪念他一人,而是在纪念“青阳少年曾可登天”的信念。
他走上前,站在那座“馆规碑”前。
“修武不为高位,只为守护”
“武不欺弱,道不负心”
“武馆弟子,凡入者皆平等,不问出身,不设门槛”
碑文在夕光下泛起微光。
他知道,那些字是他当年怒斥王家之后,一句句说出的誓言——后来被奔雷武馆代代沿用,刻入规训,流入十数州馆。
而今,碑上无名,碑下却众人可读。他无须署名,因为一切,已经成为规章,而非回忆。
赤焰望着他,忽问:“你立魂于界中,五纹压众,又何以念此处旧情?”
楚宁轻轻一笑,道:“这世上总有人该走在前头,为后来人砍出路,点一盏灯。我曾在此跪求过道,如今不过回来看看,那灯还在不在。”
他转身走入。
夕阳之中,风过院墙,刀影如流星,在少年手中翻转生辉——
魂灯未灭,道心犹燃。
武馆大门敞开,春光穿过红漆门框,斑斓洒落在干净如洗的青石道上。
往来弟子脚步匆匆,却不显慌乱。
少年们腰束黑布束带,胸佩“雷”字馆徽,正值换课之间,三三两两地奔入院中,面色带着专注与朝气。
楚宁缓步踏入门槛。
一如多年前的自己,只是这一次,没有翻墙,没有偷偷摸摸。只是静静地走进去,如一位普通过客。
无人上前迎接,也无人认出他。
赤焰立于他侧,略带讶异地低声道:“他们……都不认识你?”
楚宁看着那些少年们从他身旁跑过,不曾回头,不曾凝视,神情反而愈发宁静。
他淡淡一笑,道:“奔雷武馆这些年开枝散叶,将最早的老人全都调任各地新馆。或为教谕,或为训师,皆守一方育徒。”
“而唯独这座青阳本馆,留作‘教学之始地’,‘灯初燃之处,不应让旧火遮了新焰’。所以这里……如今全是新人。”
赤焰点点头,肃然道:“如此布局,倒也高明——守根者不扰枝叶,广枝者不乱本始。”
两人沿着武馆侧廊缓行。青砖地面整洁,院墙新漆未干,所经之处皆焕然一新。
远处中央训练场上,“十道石阶”赫然在目。
那是雷万钧亲手立下的武规:弟子入馆后,须循阶而上,心法、步伐、筋骨、魂识,十段十阶,循序渐进,不得妄越,不得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