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缓缓抬起头,看到魏延那傲慢的神情,他的脸形瞬间扭曲变形,眼中燃烧着忿怒的火焰。
“魏延,你为何背信弃义!”
他愤然无比地冲着魏延质问道,声音中充满了怨恨:
“你明明只是要借道伐交州,为何反要夺我蜀国?你这等行径,与强盗何异!”
萧和在一旁听到这话,不禁乐了。
这个杨怀,到了这个地步,竟然还恶人先告状,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谁给他的底气,让他如此嚣张?
于是,萧和向前一步,义正言辞道:
“我家天子与你主刘璋,乃是刘氏同宗,本应相互扶持,共兴汉室,可是你主刘璋却先攻阳平关,与我大汉为敌!”
“刘璋有什么资格来质问我家天子背信弃义?天子不过是以牙还牙罢了!”
萧和的话语如同利剑一般,直刺杨怀的心脏。
杨怀一时间无言以辩,嘴唇微微颤抖着,想要反驳,却又找不到合适的话语。
谁让他刘璋率先对老刘背信弃义,做出那等不义之举。
如今老刘无论以何种方式对他进行反击,在旁人看来,那都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之事。
毕竟,谁让刘璋理亏在先,自食恶果也是咎由自取!
“我主……”
杨怀面带惭愧之色,嘴唇微微颤抖,一时间竟无言以应。
“杨怀,你可听好了,天子乃天命所归,注定要一统这乱世天下,再兴汉室。”
“想那刘璋,昏庸无能,不思进取,只知偏安于蜀国一隅,根本不配坐拥这蜀国的大好河山。”
“而我们若此时归顺天子,顺应天命,不仅能保一方百姓平安,还能于史书上留下忠义美名,为后世所敬仰。”
“杨怀,你莫要再执迷不悟了,降了吧。”
一个充满诱惑与劝诫之意的劝降之声响起,那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一种无形的力量,穿透杨怀的内心防线。
那声音熟悉无比,仿佛一道闪电划过杨怀的脑海。
杨怀浑身一震,猛然抬起头来,目光搜寻着声音的来源。
“张……张松?”
杨怀声音沙哑,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出言劝他的人,竟会是张松!
“为什么他还活着?这怎么可能!”
杨怀心中惊涛骇浪,无数疑问涌上心头:
“萧和不是识破了他的计策吗?按照常理,他应该已经被杀了才对,为何还能完好无损站在这里劝降我?”
刹那间,杨怀的脑中涌起一阵惊愕的念头,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将他彻底淹没。
他瞪大了眼睛,盯着张松,试图从他的脸上找到答案。
“杨怀,其实从一开始,这一切就是大司马的计策。”
张松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敬佩的笑容,然后将全盘计划缓缓揭出。
“我只是奉命前往白关城中,故意露出破绽,诱你出击,如此一来,魏将军才能提前设下天罗地网,等你上钩。”
“否则,以我军的实力,想要轻松拿下那易守难攻的白关城,打开这入蜀的门户,又谈何容易呢。”
“从头到尾,你都在大司马的算计之中,却浑然不知。”
张松的话如同重锤一般,狠狠敲击在杨怀的心上。
杨怀身形凝固,僵在原地。
他嘴角不受控制抽动起来,眼珠也渐渐睁大,仿佛要瞪出眼眶一般。
终于,他明白了。
并非是张松的计策被萧和识破,而是从一开始,这就是萧和策划的一场大局。
张松,只不过是萧和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被利用来完成这宏大的计划。
而他杨怀,则更像是一个跳梁小丑,被耍得团团转。
羞愤、恼恨、绝望等无数复杂的情绪,如同锋利的匕首一般,一刀一刀地剜着他的心,让他痛不欲生。
“张松狗贼!”
杨怀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咆哮着大骂:
“你这无耻的背主之贼!你身为蜀国臣子,享受着蜀王的恩宠与厚禄,却敢背叛蜀王!你的良心何在?你就是畜牲啊!”
杨怀越说越激动,甚至不顾一切地扑向张松,想要亲手将这个背叛者杀死,以泄心头之恨。
左右两侧的汉卒眼疾手快,迅速将他摁住,任他如何挣扎,都无法起身,只能像一只被困在笼中的野兽一般,徒劳咆哮着。
张松看着杨怀那愤怒而又无奈的模样,心中没有一丝怜悯,反而将积压已久的怨气一股脑宣泄出来。
“当初天下大乱,诸侯争雄,强者为尊,这是乱世生存的法则,我蜀国地处偏僻,若想在这乱世中立足,必须有所作为。”
“于是我劝刘璋莫要满足于蜀国这一隅之地,要么率军北上,与各路诸侯逐鹿中原,匡扶汉室,要么率军东下,拓展疆土,增强实力。”
“可惜啊,时机稍纵即逝,以刘璋的平庸之才,根本无法把握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只能是困守蜀国,坐以待毙。”
“我亦为他献过谋生之策,劝他归顺天子,顺应天下大势,谁想他不听忠言,一意孤行,这等庸昏之主,怎配得上我的忠诚?”
“我若不叛刘璋,天理难容!”
“我张松也是有志之士,岂能甘愿在这庸主手下碌碌无为,虚度一生?”
张松越说越气愤,声音也越来越高亢,显然这份怨气,已经在他心中积怨已久,如同火山一般,终于在此刻爆发出来。
杨怀眼珠瞪得快要憋炸,脸上青筋暴起,却无法反驳张松的话。
除了愤怒,他发现自己竟然无话可说,只能无奈接受这残酷的现实。
他内心深处,其实对张松的某些观点是暗暗认同的。
尽管他对刘璋一直怀着一颗赤诚忠心,多年来为其鞍前马后、尽心尽力,可他也不能昧着良心,去否认刘璋身上存在的那些致命缺陷。
刘璋此人,性格暗弱,行事庸碌,难以担当起在这乱世中守护蜀国、开疆拓土的重任。
“杨怀!”
魏延立于阵前,目光如炬,声如洪钟道:
“念在你平日里对刘璋还算忠诚,本将今日就给你一个机会,我再郑重问你一句,你到底是降还是不降?”
魏延神色威严,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然。
这无疑是在给杨怀下最后通牒。
而一旁的萧和,心中却十分清楚,杨怀乃是刘璋的死忠份子,对刘璋忠心耿耿,想要让他轻易投降,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