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郭松很肯定的回答,肯定的话语,把林易搞不会了。
他端起茶水,咽下一口后对郭松问道:
“说说你们討论的结果。”
“好!”郭松点头,在林易的注视下,拉开公文包,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放到桌上,轻轻推到林易面前。
文件的封皮上没有任何文字,看起来就像是一份用a4纸隨意列印的文件。
稍微犹豫片刻,林易还是伸手,把这份文件抓到手里。
翻开,郭松解释的话语也跟著响起。
“无人作战体系,其实我们很早之前就有討论。”
“但是,我们不知道未来的发展会是一个什么模样,所以我们只能在科幻作品进行借鑑。”
“进行各种假设。”
“伴隨著假设,我们又发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在我们假设和实际发展中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个差距,拉得太大,那我们的假设就会变成一种新的科幻作品。”
“如果假设太保守,那我们的作品,就会变成马后炮。”
“我们要做的,就是儘量贴近纪实。”
“在此期间,我们也找过工业口的很多同志进行过縝密討论。”
“前几天刚討论完,正准备形成一个合適的方案,就碰上你们在燕京开的发布会。”
“那手机我们也搞了几台,尤其是红米1。”
“我们让专业人员把它全部拆了,拆开之后把那些零件一个一个放到桌上。”
“每个零件看起来都不起眼,甚至在专业人员眼里,那些零件还不如不存在。”
“可就是那些零件,凑到一起后,变成了一台在当下来说,科技含量还算很高的智能机。”
“当然,我们得先把那颗晶片刨开。”
“也正是看到了这个东西,我们发现,我们所谓的方案,又出现了偏差。”
“最后经过討论,我来了。”
“来找你,找你拋砖引玉,准备討论一个明白。”
郭松的话说完,林易也正好把这份文件看完。
文件合上,並没有放到桌上,而是被他放到了双腿上。
双手压著,他一双眼晴直直地看向郭松:
“其实严格来说就四个点。”
“分別是有人和无人。”
“攻坚和够用。”
“等一下!”眼看林易要继续往下说了,郭松赶紧拦住,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录音笔,打开,將录音笔放到两人中间,这才抬手示意:
“继续!”
在郭松的注视下,林易翻开压在膝盖上的文件,找到其中一页,手指按住其中一些內容,隨后翻转页面,將文字呈现在郭松面前:
“你们这里也討论过,当战爭开始时,无人设备应该如何打开局面。”
“我看到,你们在这里面討论了小型无人机,也提到了高超音速无人机。”
“其实,这里只应该出现高超音速无人机,但是除了高超音速无人机之外,海面应该还有无人船,水下应该还有无人艇。”
“除此之外,还有专业的反无人机装备才行。”
“旋翼无人机,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场景。”
“攻坚,是指高超音速无人机,无人预警机,察打一体无人机,地面无人坦克,无人步战车,
机械狗,蜂群无人机这一类要求极高的无人设备。”
“这一类要求高,需要动用额外的力量进行科研攻坚,在使用的过程中,这些装备的功能,就是敲掉对方的硬骨头。”
“够用,是小型无人机。”
“这东西要求不高,我们的產业链公司,如果权力生產,仅仅是能够使用级別的小型无人机,
一天就有四五万的產量。”
“这东西绑上100克炸药,就是一个小飞机炸弹。”
“如果换成二衝程发动机,一天也有1000多的產量,但这东西能够装几十公斤炸药,算下来,
算是一颗小飞弹。”
“这东西便宜,一旦用於攻坚的无人设备打开局面,就该这种够用级別的东西上场,对现场进行洗地打击。”
“有人,是某些区域,一些特殊场景,还需要人和无人设备进行配合。”
“无人,是未来科技发展,晶片算力疯狂提升,我们手里必然会出现类似终结者中天网的ai。”
“但没那么可怕。”
“在ai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大规模控制刚才提到的攻坚和够用级別的无人装备。”
“这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你不要露出那副忧国忧民的表情,想要让ai数据达到天网那种级別,需要的算力和数据,哪怕是这个星球上所有的国家凑到一起,也提供不了这种算力,当然,更提供不了那些数据。”
“因为网际网路上,至少有超过90%的信息,是垃圾数据,你餵给ai,会把ai给餵死。”
“到时候还得浪费时间去清理数据。”
听到这里,郭松嘴角扯过一抹尷尬的笑话,伸手摸了摸鼻子,又笑著说道:
“你刚才说,无人步战车,高超音速无人机。”
“然后你刚才还说,想要达到天网的一种级別的ai,哪怕是整个世界的国家凑一起也凑不齐算力。”
“你这话衝突啊!”
“没衝突啊!”林易眨了眨眼,身体往前一倾:
“其实,那还是够用的问题。”
“无人步战车,首先要解决的是动力,然后就是各种识別,用镜头捕捉对方,然后数据链自己控制武器,工具被识別出的敌方目標。”
“我们要的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机器人,而是一辆在if和or之间,疯狂做选择的车。”
“是车!”
“確定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要的东西並不复杂。”
“甚至,用现在的手机晶片进行组合,就可以做到。”
“只不过,需要组合到一起的手机晶片有点多。”
“但没关係,那是一辆车,一辆十几吨重的步战车。”
“只要解决电源问题,有的是空间放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