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远正坐在炮弹箱垒起来的凳子上,就着昏黄色的灯光看着地图。
一名参谋突然站了起来说道:“报告……侦查哨报告,日军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伏击圈。”
“知道了。”
李高远头也不抬,反问道:“炮团进入伏击位置了吗?”
“团座,炮团半个小时前就已经进入伏击位置,阵地也已经展开,随时可以开火!”
“好……告诉张志豪,不要给总座节省炮弹,一旦开打就要尽他所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炮弹全部打出去!”
“是!”
参谋也有些忍俊不住笑着应了一声。
都说一支部队的作战风格如何,跟他的首任指挥官是脱不了干系的。
经过苏耀阳大半年的熏陶,山西民团无论是作战风格还是平日里的做事风格,已经开始朝着后世美帝大兵的风格转变,而这种转变跟当今中国军队是有些格格不入的。
如今的中国军队,无论是中央军还是地方杂牌军,日子过得很是扣扣索索。
就拿弹药储备来说,中央军一名普通士兵平日里的携弹量也就60发左右,最精锐的德械师也就不过100发,杂牌军就羮勺了,充其量也就三十发左右。
至于八路军、新四军就更惨了,携弹量常年在个位数以下徘徊,以至于日本人经常轻蔑的称他们为三枪部队,意思就是说八路军的士兵开完三枪后就会耗光弹药,不得不开始和他们拼刺刀。
山西民团则不同,在苏耀阳这个挂逼的带领下,子弹这玩意只要你的口袋装得下,能拿多少拿多少。
伙食方面,每天都是雷打不动的三顿饱饭,高粱米、大米、白面馍馍管够,每天还能吃到肉罐头,每个月拿到手的都是白的大洋实饷。
不仅如此,部队甚至连、烟、甚至咖啡都发。
用士兵们的话说,苏长官除了不发媳妇,就没有不发的东西,这日子比他们村的土财主过得都舒坦。
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下,山西民团上至军官下至士兵,从来就没有节俭这个词汇。
就在李高远下命令的当口子,距离他两里外的一处山坳里,三十六门m1型155榴弹炮和十二门m2型105榴弹炮正一字排开,黑洞洞的炮口正对准着西南方向,静静的等待着日军的到来。
炮团团长张志豪站在一个土坡上来回踱步,显得有些焦急。
今天这个阵仗正是李高远专门为二十师团准备的,此次攻打忻县李高远一共准备了两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直接拿下忻县,摧毁日本人屯放在那里的辎重军火,只可惜这个计划失败了。
第二个方案则是利用日军着急增援的心态,在这里部下一个口袋,等日军进入伏击圈后,动用所有火炮对正在行军的日军展开炮击,尽可能的杀伤日军的有生力量。
为此,他有些冒险的整个炮团都部署在了距离忻县十多里外的山坳里,为的就是对来援的二十师团发起致命一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