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第一次巡逻
苏耀阳那道大规模扩军的命令,如同一阵强劲的东风,吹遍了五台县附近的每一个村庄和城镇。
其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具挑战性的,莫过于空军飞行学员的招募工作。
九曲河畔机场的一角,临时搭建起了一片规模不小的招募区。
这里不同于普通步兵的招募点那般人声鼎沸、锣鼓喧天,而是显得更为肃静和严格。一条醒目的横幅悬挂在招募处的入口:“踊跃参军,保家卫国,成为光荣的山西民团空军飞行员!”
横幅下,几张简陋的桌子一字排开,后面坐着几名神情严肃的民团军官。
他们面前,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都是闻讯前来报名应征飞行学员的热血青年。这些青年大多来自根据地周边的村镇县城,有些甚至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家子弟,此刻他们排着队站在征兵点前,脸上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对飞行的向往,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在招募队伍的最前方,一张单独的桌子旁,坐着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正是被苏耀阳委以重任的飞行大队大队长……吉米·杜立特,在不远处伊丽莎白、安娜、玛格丽特、苏珊等几名医护人员则是在给应征者们检查身体。
他今天特意换上了一身干净利落的飞行夹克,表情专注而认真,不时用还不太流利的中文和旁边的翻译以及民团军官交流着什么。
苏耀阳深知飞行员选拔的极端重要性,特意请杜立特这位飞行专家亲自坐镇,参与学员的初步筛选。
飞行员的选拔,标准之严苛,远超普通兵种。
这不仅仅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更是对智慧、意志、文化水平乃至家庭背景的全方位考察。
“下一个!”一名负责体检的军医喊道。
一个身材略显单薄,但眼神清澈明亮的年轻后生,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去。
体检的过程极为细致和繁琐。
首先是视力检查。
一块挂在远处木板上的视力表,上面的符号密密麻麻,小的几乎难以辨认。
玛格丽特站在视力表旁,用一根细木棍指着不同的符号,要求应征者准确报出。
杜立特也饶有兴致地在一旁观察,良好的视力是空战中发现敌人、锁定目标的首要条件。
不少人因为平时劳作,以及营养不良的原因导致视力受损,在这一关就被刷了下来。
接下来是听力、嗅觉、辨色能力的测试,任何一项有缺陷,都意味着与蓝天无缘。
然后是更为严格的体格检查。伊丽莎白等人会仔细检查应征者的身高、体重、四肢协调性、有无隐疾、骨骼发育情况等等。
有时杜立特甚至会亲自上前,让应征者做一些特定的动作,比如单腿站立、快速转身、闭眼走直线等,以测试其平衡感和身体的灵活性。
他解释说,飞行员在空中需要承受巨大的过载和复杂的气流变化,没有一个强健而协调的身体,根本无法适应。
一些看起来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可能因为扁平足、关节问题或者轻微的脊柱侧弯等不易察觉的毛病而被淘汰,他们往往会据理力争,但在铁面无私的军医和杜立特面前都只能无奈而去。
“飞行员是国家的珍宝,不能有半点马虎!”杜立特用生硬的中文强调道。
通过了严苛的体格检查,仅仅是拿到了进入下一轮的门票。接下来,是文化水平的测试。
如今的中国文盲率极高,想要找到一批既身体合格又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并非易事。
负责文化测试的,是几位从县城里的学校抽调来的教员。他们会拿出一些印着基础算术题和短文的纸张,让应征者进行读写和计算。
题目并不算太难,大多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水平。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身体素质极佳的青年,因为识字不多或者算不清简单的加减乘除而被刷掉。
杜立特在一旁看着,也不禁感叹。他知道,现代空战对飞行员的文化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需要学习复杂的飞行理论、空气动力学、导航技术、无线电通讯等等,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根本无法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身体合格,文化达标,但这还不够。作为未来要驾驶先进战机,掌握根据地制空权的核心力量,飞行学员的政治可靠性,是苏耀阳最为看重的一环。
负责政治审查的,是民团情报部门的军官。他们会对应征者进行详细的“盘问”,内容细致到令人咋舌。
“姓名?年龄?籍贯?”
“家里几口人?都从事什么职业?”
“祖上三代,有没有出过汉奸、土匪或者地主恶霸?”
“对我们山西民团和苏总指挥有什么看法?”
“为什么要参加空军?是为了打鬼子,还是为了升官发财?”
这些问题,如同连珠炮一般抛向应征者。而且这些情报官们则是仔细观察着应征者的每一个表情和眼神,试图从中判断其言语的真伪。
任何在回答中表现出犹豫、闪烁其词,或者被查出家庭背景有“污点”的,都会被毫不留情地剔除。
杜立特对这种严格的政治审查有些不解,在他看来,只要技术过硬,忠于职守就可以了。但苏耀阳曾私下跟他解释过:“吉米,在中国,人心比技术更重要。我们的飞机和飞行员,都太宝贵了,容不得半点差错。
经过这样层层筛选,能够最终留下来的,无疑都是百里挑一的精英。他们或许出身贫寒,或许文化程度不算太高,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健康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一颗拳拳报国之心。
就这样,经过大半个月的大浪淘沙般的筛选,总算选出了三百六十八名飞行员员。
…………
宽敞的指挥部作战室内,巨大的沙盘占据了房间的中央,上面精细地标注着五台山根据地周边的地形地貌和敌我态势。
苏耀阳、杜立特以及参谋长皮若愚,正围着沙盘,不时用指挥棒指指点点,并低声讨论着。
都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杜立特有着丰富的航空作战经验,对空军的编制、训练科目、后勤保障等方面非常熟悉。
皮若愚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胆大心细,从山西民团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各项计划的可行性、所需资源以及与现有部队的协同等问题进行着周密的考量。
苏耀阳则是居中协调,虽然在专业性上远不如其余两人,但却总能提出一些关键性的指导意见。
就在三人讨论得热火朝天之际,一名通讯参谋神色匆匆地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刚刚译好的电报。
“报告!”通讯参谋立正敬礼,“收到八路军总部发来的紧急情报!”
“哦?”苏耀阳眉毛一挑,示意他继续。他知道,八路军总部不会无缘无故发来电报,
通讯参谋清了清嗓子:“根据我部情报部门得到的情况,近日……日军在黄河东岸风陵渡机场集结了数量庞大的航空兵力,包括各型战斗机和轰炸机。
经我方分析判断,日军此次行动极有可能是针对五台县,特别是九曲河机场而来,意图通过大规模空袭,摧毁你方重要军事目标。请贵部务必提高警惕,早做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