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给老子吃下去
就在日军高层因为九曲河机场的空战惨败而鸡飞狗跳、互相指责、紧急调兵遣将之际,距离九曲河机场距离约莫八十多公里外,一处名为“金沙岭”的所在,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金沙岭,顾名思义,此地昔日曾因盛产金沙而闻名遐迩。
那是在不知多少年前,或许是清末,或许是民国初年,当第一捧金光闪闪的沙子在这片荒凉的山岭间闪耀时,便如同点燃了燎原的星火,迅速吸引了成千上万怀揣着发财梦的淘金客。
他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带着简陋的工具和炽热的渴望,在这片原本人迹罕至的土地上扎下了根。
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金沙岭上人声鼎沸,尘土飞扬。
简陋的窝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形成了一个个混乱而又充满活力的临时聚落。
镐头与铁锹的撞击声、淘金盘晃动的哗啦声、人们因挖到金沙而发出的狂喜呼喊声,以及因争夺地盘或利益而爆发的争吵乃至械斗声,日夜不息,共同构成了那段短暂“黄金时代”的喧嚣交响曲。
然而,好景不长,大自然的馈赠并非无穷无尽。
在经历了短短不到两年的疯狂掠夺式开采后,金沙岭地表和浅层的金沙很快便被挖掘殆尽。
那些曾经让无数人为之疯狂的金色颗粒,如同昙一现般消失了。
希望破灭,淘金客们的热情也如同退潮般迅速消散。
他们如同来时一般,又拖家带口、骂骂咧咧地蜂拥而去,去寻找下一个可能带来财富的“应许之地”。
身后,只留下这座被挖得千疮百孔、坑坑洼洼、如同被巨兽啃噬过的荒凉山岭,以及山岭下那片同样被蹂躏得不成样子的广阔荒原。
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岁月流逝。金沙岭渐渐被世人遗忘,重新回归了它往日的沉寂与荒凉。
那些被废弃的矿坑、塌陷的窝棚、以及散落在各处的生锈工具,如同一个个沉默的墓碑,诉说着那段短暂而疯狂的淘金岁月。
然而,就在最近这段时间,这座沉寂了多年的金沙岭,却又一次迎来了它的“新生”。
这一次,来到这里的,不再是那些追逐财富的淘金客,而是成千上万的百姓,以及大批穿着灰石色军装的士兵。他们并非为了虚无缥缈的金沙而来,他们的目标,是这片被遗弃的土地本身。
在统一的指挥和调度下,一场规模浩大的工程,在金沙岭及其周边的平原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百姓们,大多是附近村庄被组织起来的青壮年男女,他们拿着最原始的铁锹、锄头和扁担簸箕,在那些穿着军装的士兵的带领和指导下,开始平整那些因为过度开采而变得坑坑洼洼的土地。
而那些士兵,则显得更为专业和高效。
他们不仅仅是指挥者和监督者,更是主要的劳动力。其中,甚至还有一些明显是工程兵或技术兵种的军人,他们操作着数十台不知从何处运来的、发出震耳欲聋轰鸣声的推土机和压路机。
这些钢铁巨兽,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内陆地区,绝对是稀罕物。
它们如同勤劳的工蚁一般,将那些高低不平的土丘推平,将那些深浅不一的矿坑填满,然后用沉重的滚轮将松软的土地一遍遍压实。
尘土漫天,号子声、机器轰鸣声、工具的敲击声再次响彻金沙岭。但这一次,不再是为了个人的私欲,而是为了一个更宏伟的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沙岭周边的平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
那些曾经的坑洼和废墟,渐渐被平坦而坚实的地面所取代。
紧接着,在经过精确测量和规划的区域,一座座崭新的建筑物开始拔地而起。
这些建筑物,有的是用砖石垒砌的营房和仓库,有的是用木材和油布搭建的临时机库和维修车间,还有一些则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明显带有军事用途的坚固工事,比如指挥塔的雏形、弹药库的地基等等。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八条正在被精心修建的、笔直而宽阔的飞机跑道!
这条跑道的长度和宽度,都远远超过了一般小型机场的规格。
工人们用碎石和沙土混合,一层层地铺设,然后用压路机反复碾压,力求将其打造得坚固而平整。
跑道的两侧,还预留出了滑行道和停机坪的位置。
当这条主跑道的雏形初步显现时,即使是那些最普通的民夫,也能猜到这里正在修建的是什么了……这分明又是一座机场!而且,从其规模和投入来看,这座机场的等级,似乎比九曲河机场还要高!
随着工程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士兵开始入驻金沙岭。他们荷枪实弹,在机场的外围设立了岗哨和巡逻线,严密封锁了通往这里的各个路口,禁止任何无关人员靠近。
一股紧张而神秘的气氛,开始笼罩在这片曾经的淘金热土之上。
清晨,当第一缕熹微的晨光刚刚刺破东方的云层,给金沙机场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时,一阵阵整齐而略显稚嫩的口号声,便已经打破了工地的喧嚣,在机场旁的简易操场上回荡。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一队队穿着崭新但略显宽大的灰黄色训练服的年轻人,正一边跑步一边努力保持队列的整齐,在几名身材高大、肤色各异的“洋人”教官的带领下,进行着枯燥而艰苦的体能训练。
这些年轻人,大多在十七八岁到二十出头的年纪,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眼神中却闪烁着对蓝天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他们是苏耀阳从民团的优秀士兵、以及从各地招募来的爱国学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第一批飞行学员。
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不久之前,可能还是田间地头的农家子弟,或是学堂里埋头苦读的文弱书生。
而现在,他们却成为山西民团第一批飞行员,在不久的将来也将肩负起保卫祖国领空的重任。
只是这些人当中的大多数人现在还是太幼稚,他们首先接受数周的基础军事训练,包括纪律、队列、武器使用(主要是自卫)、军事条令、体能训练等,完成从平民到军人的转变。
年轻的飞行学员们,背负着沉重的m1伽兰德步枪,在几位洋教官如同催命符般的吼叫声中,进行着看不到尽头的负重长跑。
队伍中,一位长得白净斯文,颇有些书生气质的小伙子,此刻的状况最为糟糕。
汗水早已将他身上那件灰黄色的训练服浸透,紧紧地贴在身上,勾勒出他因过度疲劳而微微颤抖的单薄身形。
他的脸颊因为缺氧和极度疲劳而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苍白,嘴唇也失去了血色,干裂起皮。
每迈出一步,都像是灌了铅一般沉重,双腿如同被无数根钢针扎刺着,火辣辣地疼。
他的胸腔也在剧烈地起伏着,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嘶哑的风箱声,感觉喉咙里像是被塞了一团火,灼热而干涩。
那支原本应该背在背后的伽兰德步枪,此刻也像是变成了千斤重担,压得他几乎直不起腰来。
枪托的边缘硌得他肩膀生疼,冰冷的枪身却因为他手心的汗水而变得湿滑,好几次都险些脱手。
他眼前的景物开始阵阵发黑,耳边也嗡嗡作响,教官那刺耳的咆哮声,也变得有些遥远和模糊。
“我不行了……真的……不行了……”李宇峰在心中绝望地呻吟着,感觉自己的意识都开始有些涣散。
就在他感觉自己快要到达极限,就要跪倒在地的时候,一只粗壮有力的大手,猛地从旁边伸了过来,一把抓住了他背负的伽兰德步枪的背带,同时另一只手紧紧地攥住了他的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