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隆地洞……”
李云龙的眼珠子都快不够用了,他扯了扯身边赵刚的袖子,压低了声音,但语气里的震惊却怎么也掩盖不住,“政委,你快看,这些老百姓住的房子,我估摸着比太原、大同那些大城市都阔气,这哪是县城啊,这简直就是天堂!”
赵刚扶了扶眼镜,他的内心同样波澜壮阔。
他看到街道上行走的百姓,无论是商人、工人还是普通的居民,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自信和安定的神情,这是在其他战乱地区绝对看不到的。
他们的衣着虽然朴素,但干净整洁,气色红润,显然生活水平相当不错。
苏耀阳一边走,一边微笑着为他们介绍道:“五台县地处要冲,但过去也穷得很。我来了之后,也没干别的,就是开了几个小厂子,什么水泥厂、五金厂、火柴厂之类的,规模都不大,勉强能让大家有口饭吃,有点活干。”
他说的轻描淡写,但听在陈赓等人的耳朵里,却不亚于惊雷。
在这个时代,开办现代化的工厂,尤其是能批量生产水泥这种战略物资的工厂,其难度不亚于登天。
而苏耀阳口中的“小厂子”,却直接改变了一座县城的面貌,甚至形成了虹吸效应,吸引了周边地区大量的流民和闲散劳动力前来务工,这才造就了眼前的繁华。
“前些时候,我们还在襄垣、定襄一带发现了一个储量不小的铁矿。”
苏耀阳像是随口提起一件小事,“我已经让人着手准备,打算建一个炼钢厂。
以后咱们自己炼钢,造枪造炮,就不用再看洋人的脸色了。”
这话一出,连一向沉稳的陈赓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自建炼钢厂?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有钱”了,这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自给自足的军工体系。
这是所有中国人都梦寐以求,却又求之不得的终极目标!
众人跟在苏耀阳身后,穿过繁华的街道,心中的震撼已经无以复加。
他们终于明白,他们即将合作的这位山西民团的指挥官,其拥有的实力和抱负,远远超出了他们所有人的想象。
在苏耀阳那番轻描淡写却又石破天惊的“建炼钢厂”的言论之后,一直沉默观察的政委赵刚,终于忍不住了。
“苏团长,恕我直言。想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哪怕只是您口中最基础的轻工业工厂,所需要的人才储备、物资调配、技术支持和启动资金,都将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性的工程。
以如今国内的形势,您……您是从哪里弄来这么多专业人才、生产物资以及这些精密的生产设备的?”
这个问题一针见血,直指核心。这也是所有八路军将领心中最大的困惑。
苏耀阳闻言,停下脚步,转过身来,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微笑,仿佛早就料到会有人这么问。
“人才嘛……”
他摊了摊手,语气轻松得像是在谈论去菜市场买菜,“自然就是去挖啰。
太原、大同这些大城市里,总有些怀才不遇的工程师、技术员,只要价钱给到位,没有挖不来的人。
如果这些地方还不够,那还可以派人去北平、上海嘛,那些地方人才更多。”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副“心疼”的表情,叹了口气。
“至于设备嘛……那就更直接了,当然也更费钱。”
他煞有介事地诉苦道,“这些都是我托了洋行的朋友,一套套从美国、英国那些地方真金白银买回来的。
哎哟,可别提了,真是了老鼻子钱了,现在想起来,我这心都还疼呢。”
听着苏耀阳这番看似诉苦、实则凡尔赛到了极点的炫耀,赵刚感觉自己准备好的一肚子关于经济建设、根据地发展的理论,瞬间被堵得严严实实。
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只是默默地揉了揉鼻梁。
他突然不想继续说话了,跟这厮聊天,实在是太容易被气到了,这人太会装了。
赵刚偃旗息鼓,他身边的陈旅长却哈哈一笑,接过了话头。
“苏团长,不得不说,这五台县的变化,实在是让我们这些泥腿子大开眼界啊。”
陈旅长的笑容十分爽朗,话语中带着真诚的赞叹,“我原本以为,苏团长你只是精于练兵,擅长打仗,是个天生的将才。却没曾想,你在建设民生、发展实业方面,也是如此厉害!佩服,佩服!”
面对这位未来一手创建哈军工的大佬的夸奖,苏耀阳可不敢全盘照收。他脸上的那丝玩味立刻收敛得干干净净,换上了一副诚恳谦逊的表情,赶紧连连摆手道:
“陈旅长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您这是折煞我了!我这点微末道行,哪敢在您面前班门弄斧。我只是机缘巧合,运气好一点,做了点力所能及的工作而已,实在当不得您如此夸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