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共商大计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那座曾经象征着绝对权威的督军府内,此刻正回荡着一声气急败坏的咆哮。
“瓜娃子欺人太甚!”
身穿深色长褂的阎锡山,将手中那份薄薄的电报纸狠狠地拍在黄梨木的办公桌上,发出一声巨响。
他那张平日里精于算计的脸涨得通红,额角的青筋一跳一跳,胸膛剧烈地起伏着,像一头被激怒的老狮子。
“三千万大洋!他是怎么喊得出口滴?还是他认为我阎某人,离了他就不行了?”
他的咆哮声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回荡,然而,站在他面前的杨爱源等几名晋绥军高级将领,却一个个噤若寒蝉,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他们不敢说话,因为阎锡山说的,正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他们,离了那个姓苏的瓜娃子,还真就不行。
此刻的太原城,已经彻底乱成了一锅粥。
从娘子关和忻口溃败下来的数万晋绥军,像无头苍蝇一样拥挤在城内的大街小巷。
军官找不到士兵,士兵找不到建制。往日里还算威严的将军们,此刻六神无主;而那些大头兵,更是到处乱窜,将恐慌像瘟疫一样散播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日本人已经打到娘子关了!”
“听说北边的口子也被撕开了,我们被包围了!”
各种各样的谣言满天飞,无论军官们如何声嘶力竭地辟谣,都无法阻止恐慌的蔓延。
士兵们开始抢夺食物,城中的商铺纷纷关门,一些富户已经开始偷偷向城外逃窜。
整个太原,已经是一座即将失控的火药桶。
正是因为如此,阎锡山才会彻底放下了自己“山西王”的面子,近乎哀求地向八路军和山西民团求援。
毕竟,活到他这个岁数,早就明白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跟自己的老命比起来,面子算个屁!
可是……
道理是道理,明白是明白……
当他看到苏耀阳那份清单上,开篇第一条就是“军费赞助:三千万现大洋”时,那种刻在晋商骨子里的、对金钱的敏感和吝啬,还是让他瞬间血压飙升,产生了一种几乎要当场晕厥过去的生理性不适。
那不是三千,也不是三十万,而是三千万啊!
那可是能把他阎家家底都掏空的数字!
那个瓜娃子,不是在要钱,他是在割自己的肉,喝自己的血!
呼……呼……呼……”
阎锡山剧烈地喘息着,胸口像是拉着一个破旧的风箱。他死死撑着桌子,努力不让自己因为愤怒和心痛而真的倒下去。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杨爱源等人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再刺激到这位已经处在爆发边缘的长官。
过了许久,阎锡山那急促的喘息声才稍稍平复了一些。他缓缓地直起身,通红的脸色也慢慢褪去,转为一种铁青。
他没有再看那份让他心如刀割的电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是灰蒙蒙的天空,和远处隐约传来的、混乱的喧嚣声。那是他的城市,他的地盘,他经营了几十年的根基,而现在,这一切都摇摇欲坠。
星如……”他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得像是砂纸在摩擦。
“在……长官。”一直低着头的杨爱源猛地抬头应道。
“你说……你说那个苏耀阳,他昨晚真的动手了?”阎锡山没有回头,依旧看着窗外,像是在自言自语。
“是……是的,长官。”杨爱源连忙回答,“根据我们昨晚收到的零星情报,五台县方向有大批飞机起降,动静很大。
而且……而且今天一早,我们派往正太线侦察的人回报,说……说在阳泉方向,山西民团的飞机已经跟日本人的飞机交上手了。”
阎锡山沉默了。
他当然知道这些。
正因为知道,他才更加痛苦。
那个瓜娃子,一边给他发来那封“静观其变”的电报,一边却已经悄无声息地动手了。
他玩了一辈子权谋,平衡了一辈子各方势力,可在这个姓苏的年轻人面前,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拿着大刀长矛的古代将军,面对着一架开着机关枪的坦克。
所有的经验,所有的算计,都变得苍白无力。
对方根本不跟你玩虚的,直接用绝对的实力碾压过来。
他缓缓地转过身,目光扫过面前这几个心腹爱将。他们一个个低着头,脸上写满了无能为力。
他知道,指望他们来解太原之围,无异于痴人说梦。
最终,他颓然地坐回了椅子上,整个人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
三千万大洋,那可是他积攒了大半辈子的家底啊,一旦交了出去,虽然不能说会变得一贫如洗,但至少会让他元气大伤。
终于,他睁开了眼睛,低声道:“给……给五台县回电……”
他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就说……我……我答应了……”
五台县山西民团指挥部的办公室里
皮若愚快步走了进来,他的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的兴奋,径直走到苏耀阳身边,将一封刚刚译好的电报递了过去。
“总座,阎长官的回电。”
苏耀阳接过电报,甚至没有避讳对面的客人,当着左副参谋长的面就展开看了起来。
电文很短,只有寥寥几个字。
“悉听尊意,盼速亲赴太原共商退敌大计。”
“好!”
苏耀阳满意地将电报纸折好,随手放在了餐盘旁边,仿佛那不是一份决定山西未来的协议,而只是一张擦嘴的餐巾纸。
他抬起头,再次看向左副参谋长,脸上的笑容比刚才更加灿烂真诚。
“左参谋长,您看,生意上门了。
这样吧,您连续几天都在赶路,想必也累了。
先在这里歇息一天,明天一早我们就动身去太原,您要是不嫌弃就和我一起坐飞机去,如何?
等到了太原,当着阎长官的面,把所有事情一次性谈妥。
我想,这次阎长官应该不会再给我甩脸子了吧?”
左副参谋长看着苏耀阳,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惊讶。
他来之前,已经设想过无数种谈判的场景,却唯独没有想到会是这样。
苏耀阳竟然当着他的面,完成了从敲竹杠到取得成功的过程。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点了点头:“既然苏团长盛情相邀,那恭敬不如从命。”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