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天热了,该你们破产了
接下来的几日,原本已经渐渐宁静下来的苏州城,暗流又重新激涌了起来。
鲁氏布行的东家鲁博昌当街被杀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而关于凶手的猜测,也自然地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共同指向了卫王。
城外的流民营同样不平静,随着苏州城中的商户们齐齐发力,供应流民所需的米、面、油,以及其余大宗物料,都迎来了全面的价格上涨。
那些大户掺进流民群体之中的沙子,也在暗中发力,制造流言,甚至鼓噪工钱日结。
一时间,原本已经渐成秩序的流民群体之中,也有不稳的趋势。
好在还有齐政当初设计的分化计划起了作用,让许多人明显有所顾忌,不敢乱来。
那些沙子无法鼓动大量民意,反倒暴露了自身的存在,倒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殿下,昨日共有了十三场斗殴,动荡之势越来越明显了。”
城外的凉棚中,一个护卫向卫王禀报着流民营中的情况。
卫王沉声道:“加强巡逻,并且派人宣告,一旦有斗殴闹事,立即驱逐,情况严重者,其亲眷家属也被一并驱逐!”
护卫领命而去,而接着又有人进来,“殿下,咱们手上,快要没钱了,顶多还能支撑两三日。最关键的是,如果这时候,伙食下降,可能会坐实流言。”
卫王深吸一口气,“先按照以往的情况维持着,我再想想办法。”
“殿下,属下有个建议。”
“嗯?”
“要不先把留给山里面的那部分钱,拿出来应应急?或者稍微削减一下他们的用度,他们一天的用度减半,都能让河道上勉强支持一日了。”
“不行!”卫王果断摇头,“那一块的费用无论如何不许下降,此事不得再提!钱的事,本王自有计较。”
护卫无奈地点头,转身离开。
没过多久,一封意外的帖子递进了凉棚之中。
卫王一看帖子,微微皱眉,起身吩咐,“去清凉居。”
清凉居,是齐政为自己那间茶楼命的名。
有人建议的什么【沧浪冰筵阁】、【听枫轩】、【广寒楼】的都被齐政当场就给否了,都什么歪瓜裂枣不接地气的名字,大大方方,雅俗共赏,就是很好的了。
清凉居开业的时候,齐政不在,卫王也没来捧场,倒不是端架子,而是他的身份,来捧了场,或许反而会不好。
这是他第一次走入这间自己也投了一千两银子的茶楼。
一到门口,两个站在门口的门童便拉开了大门,
抬脚走进,便感觉到一阵扑面而来的清凉。
清凉居,名不虚传,也无愧如今宾客满堂的生意。
身为皇子,对冰鉴这种东西自然不陌生,但骤然在市井之中瞧见这等物件,还是让卫王挑了挑眉,震惊于齐政的手笔。
不过齐政做事,自然有他的道理,如果自己觉得错了,那多半是自己还没理解到。
短短十多日,卫王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觉悟。
当按照帖子上所言,走入那个雅间,等候其中的沈家大公子沈霆便起身一拜,“草民见过殿下。为防他人耳目,不得不僭越相请,还望殿下恕罪。”
“不必多礼。”卫王虚扶一下,“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沈霆开口道:“殿下这些日,情况想必不是很好吧?”
想到沈千钟,想到那些水泥,卫王没有隐瞒,“的确有些棘手。”
沈霆面色凝重道:“这几日,洪家和其余同行都盯着我们,沈家想要暗中相助也是麻烦。故而家父派草民来,是想请示殿下。”
他站起身,压着声音但却十分郑重地道:“沈家愿倾家之力,相助殿下。”
卫王闻言,陷入了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大腿上轻轻敲着。
见卫王不语,沈霆补充道:“家父之一举一动皆在人耳目之下,故而派在下前来,殿下无需质疑沈家之诚心。”
卫王深吸一口气,起身拍了拍沈霆的肩膀,“沈家之情义,本王记下了,但公开投效,虽能解一时之难,却对大局有害。”
“齐政当初对本王说过一句话,切莫将手段当作目的。本王深以为然,这些日子时时在思考。”
“沈家若是因为眼下缺粮缺钱便公开投效,倾力支援,必然会引来整个江南商会的针对,便是在苏州也将会迎来诸多困难,明明以沈家之能,可以发万钧之力,却因为眼下这点小困难,就让沈家这颗活子成了死棋,实非智者所为。”
他看着沈霆,认真道:“你们暂时稳住,不要轻举妄动,更不要暴露。你们是江南商会的一员,亦是苏州商会的副会长,那些人虽不会与你们说什么大事,但有个消息源头总是好的。”
“替本王转告令尊一句话,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沈霆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叠共计五万两的银票,“既如此,那草民就先退下了。这些钱财殿下先拿着应急,后面若有所需,派人知会一声,只要沈家能办的,一定办到。”
倒也不是沈家吝啬,而是在水泥、冰窖这些事情上面投入巨大暂无回款,暗中又配合收购生丝消耗甚巨,同时还给了齐政十万两之后,沈家的流动资金也不多了。
“好等等。”
卫王没有装逼拒绝,点头接过银票,旋即又叫住了沈霆。
“本王如今也不好去钟玉阁,沈公子可否替本王问一问沈先生,可有解题之策?”
沈霆点头答应。
然后从雅间的后门悄悄离去。
既然设计了这座茶楼,这些小改动小细节,齐政自然是注意到了的。
没过多久,沈霆的回复便写在一封帖子上传了过来。
卫王打开,看完之后,沉默不语。
因为沈千钟的回答很简单,你既然选择了相信齐政,那就好好相信他,我和他虽然志趣相投,但难免思虑有所不同,胡乱出手,只恐乱了他的计划。
卫王对这个回答并没有异议。
但同时,也很遗憾。
五万两,能解燃眉之急,然后呢?
他走到床边,望着眼前的阊门码头上那一片惊人的繁华,轻轻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