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天下文宗(二合一)
接下来的几日,苏州城既可以说是精彩纷呈,也可以说是风平浪静。
精彩纷呈之一的,是沧浪园和牡丹亭的持续爆火。
沧浪园达官显贵云集,一座难求;
牡丹亭的书更是一印出来就被抢光,而后曲调慢慢传开,街头巷尾都能唱几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则为你如美眷,似水流年!】
无数人都在打听着,那个名叫【付应机】的作者到底是谁。
可以说,齐政替卫王规划的江南情报中心,已经圆满达成了第一步。
后续根据情况在杭州、南昌、南京等地,再开分店,这张网络便能彻底成型。
另一个精彩则来自于一则从中京城传来的消息。
当年天下共有三大公认的文坛宗师,在朱夫子病故之后,便形成了南孟北晏的局面。
数日之前,长居中京城的晏夫子溘然长逝。
消息传到苏州,不少读书人纷纷开心地挤出眼泪。
这天下文坛宗师,终于只剩我们的孟夫子了!
终于轮到我们江南做主了!
真的是太伤心了,晏夫子一路走好,英魂不灭!
最后一个重磅的消息则来自于苏州府衙。
高远志在老老实实向卫王低头之后,在蒋琰的倾力帮助之下,也顺利推进了执掌苏州府的进程。
而他正式履新之后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彻查了鲁博昌之死的旧案。
这位亲自拉开了卫王南巡暗斗序幕的苏州布行商会会长,在卫王南巡即将结束之前,终于“等”来了杀害自己的真凶落网之时。
楚王和江南商会不再庇护,南京省巡抚也不可能再官官相护,在高远志这位苏州知府的彻查之下,层层关系倒查,终于将林满的伪装撕了下来。
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林满的彻底清算。
海量的罪状被显露,苏州府汇总了林满的全部罪行之后,写成折子送去了京城。
十余日后,快马传回了京城的回信。
林满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剥夺一切哀荣,抄没全部家产,念在死于任上,不予牵连。
当消息传开,沧浪园中,一对劫后余生的双胞胎姐妹相拥而泣,那些苦难与屈辱悉数从眼底滚落。
不过秉持贯彻着天德帝态度的高远志并没有胡来,关于此事的翻案在明面上就到林满为止,并未波及马有昌。
毕竟如果南京巡抚和苏州知府都是大恶人,也有失朝廷体面。
精彩在于发生了这些事情,而平静则在于只发生了这些事情。
前往各处巡视的队伍,波澜不惊;
苏州城中,一片祥和;
堤坝工程圆满结束,留下了坚不可摧的堤坝和一座繁华的小镇向世人提醒着卫王的功业;
小镇的房屋按照齐政的建议进行了拍卖,也非常顺利,因为临近苏州的便利,再加上这房屋的坚固,以及周边人群的聚集习惯,又是一大笔收入被卫王收下,在留下一部分用于在城外再修了一处流民定居点后,将剩下的大头转运去了京城;
流民也被顺利地分化安置,重新被招募的,先前干活卖力优秀被卫王赏赐房屋的,偷奸耍滑被秋后算账的,总之,整个城外原本的上完流民之患已经被彻底解决。
齐政这些日子也没闲着,把自己关在周家,不知道忙些什么,只要卫王没有邀请,便只偶尔出趟门,去沧浪园找沈千钟说事情。
当时间又这么过去了半个多月,齐政终于彻彻底底地泡了个澡,吃了顿饭,换了身新衣服,来到了卫王府。
再度来此,卫王府门口那条巷子的热闹程度又变了。
虽然依旧称得上门庭若市,但若要对比起来看,比起当初刚刚剿灭倭寇杀了马有昌和林满那会儿的鼎盛,明显还是要冷清几分。
毕竟卫王终究是要走的。
而且卫王马上就要走了。
齐政照例直接越过那等候的人群,走入了卫王府。
不多时,一辆马车便从卫王府的后门悄悄出来,一路驶入了沧浪园中。
在沧浪园的一间静室之外,田七亲自带着人守着四周以防探查,
而房间内,人还不少。
卫王、凌岳、齐政,齐齐在座。
而以宋徽为首的十余人肃穆而立,小泥鳅等人也在其中。
齐政笑着开口道:“这又是半个月过去了,你们学得如何了?”
宋徽一扫往日的颓丧,精气神十足,开口道:“承蒙那位钟先生不吝赐教,我等这些日子,已经明白如何行事了!”
齐政挑了挑眉,也没去做什么考核,而是直接道:“既然你敢放这等话,那我也相信你们!”
“你们此次入京的目的,就是要提前建立起一个属于我们的京城情报网络。”
“沧浪园已经亲自在你们面前打了样,相当于手把手地教了!你们都是殿下和凌将军以及我精挑细选出来的聪明人,如果这样都做不好,你们自己那一关能过得去吗?”
听见这话,凌岳欲言又止,但想想又忍住了。
齐政接着道:“进了京,拿着殿下的信,去找乔三,然后将凌将军的亲笔信交给乔三,他自然知道如何做。”
“选址、关系维护、跟官面上打交道这些事情,不用你们操心,你们的任务,就是给我把这座酒楼搞起来!”
“档次要高,内容要足,生意要比沧浪园还要火爆!方才能不辜负殿下和凌将军的殷殷期盼,不辜负你们背井离乡的辛苦!”
“至于如何搭建情报网,钟先生有教授,你们也不傻,自己多学多看多想多做多琢磨!”
“我希望,在殿下入京时,你们已经做出了成绩!能够将京城的底摸个七七八八,为殿下,为我们所有人接下来的行动,提供坚实的情报参考!”
“齐公子,在下有个疑问!”
当齐政掷地有声的话音落下,宋徽主动开口。
“说。”
“中京之风土人情大不同于江南,牡丹亭能在江南如此火爆,但在中京却不一定能大受欢迎,昆曲也不一定能让中京权贵所接受,在这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可行之路?”
当宋徽的请示或者说质疑声出口,凌岳立刻附和道:“我方才就想问了,你之前不是说要让中京的酒楼和沧浪园打擂台吗?总不能拿着沧浪园这套东西就去中京吧?”
“哈哈哈哈!”开口的却是卫王,他笑着道:“凌岳,你急什么,齐政故意不提这一茬,就是想看看他们自己能不能想到这一头。”
凌岳一愣,旋即面露幽怨。
那你们不早点跟我说,搞得我跟个傻子一样在这儿上蹿下跳的。
齐政解释道:“毕竟身处中京,不可能事事都能算到,如果有什么突发之事,还得他们自己来处置。”
说着他便严肃地看着宋徽等人,“你们放心,我会给你们更契合中京情况的东西,那帮评书先生也都给你们准备好了,还有完整的行动方案,你们到了之后,依照着办就好!”
“至于如何训练,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以何种标准来要求,相信你们不用我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