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王听着,忍不住在心头再度感慨,齐政啊齐政,你简直帮我太多了。
双管齐下,整个山西的局面便彻底打开了,什么叫奇才,这就是了啊!
他看着宋溪山,“宋大人不必担忧,本王不是那等小气之人,不论何时来投,本王都会对宋大人报以十足的信任和支持,因为宋大人你值得。”
宋溪山再度道谢,而后苦笑一声,“下官和下官那两位好友,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只不过,三个不肖后辈,若能跟着殿下,跟着齐公子走正道,我等也就满足了。”
卫王摆手,“他们的事情,交给齐政,绝无半点问题,至于宋大人、乔员外、司马大儒,正当壮年,又身负大才,将来当为社稷天下做出更多贡献,何出这等颓丧之言!”
宋溪山圆满达成了目的,当即起身朝卫王拱手,“愿附殿下骥尾,为国朝社稷,鞠躬尽瘁!”
卫王连忙起身扶住,又是一番温言勉励。
到这一步,便算是彻底收伏了宋溪山这位山西一省底蕴深厚的巨鳄!
又聊了几句,宋溪山忽然欲言又止。
卫王见状,笑着道:“宋大人有什么话直说便是,我这个人,不计较那些虚礼,你我之间,都当坦诚才好。”
宋溪山深吸一口气,缓缓道:“中京城那边,殿下真的不担心吗?”
卫王闻言,哈哈一笑,饱含深意地看着宋溪山,“现在这情况,该担心的不是他们吗?”
天德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中京城,楚王府。
最近这些日子,楚王十分风光。
虽然他的姿态言行稳重得和往常一样,但他还是很风光。
因为在齐王和卫王相继离京,中京城中再无争储对手之后,众望所归的他,必须风光。
原本就站在他那头的臣子和勋贵自不用说,那些中立的摇摆的,也有许多人纷纷加入了他的阵营。
甚至包括诸多的齐王党,也在江南势力暗中的拉拢之下,加入了进来。
若说唯一称得上遗憾的便是,卫王和齐王都走了大半个月了,这册立太子的事情,还没提上日程。
“殿下不必担忧,如今眼瞅着就要过年了,陛下或许不想在这年末的时候做这些事,多半是要等到来年正月,再立太子,也正和届时那万象更始之意。”
说话的,是政事堂的陈相。
自齐王和卫王先后离去,政事堂三位偏向江南的相公,除开首相杨阶,其余两人如今都已经不避讳地出入楚王府了。
楚王依旧端正地坐在桌旁,须发一丝不苟,衣衫理得平整,手边的茶盏也摆在了案几的正中。
闻言他淡淡一笑,左右嘴角勾起一模一样的弧度,“陈相言重了,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父皇便是不册立我为太子,我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陈相嘴角一扯,殿下,戏过了啊!
楚王仿佛知道他在想什么,轻笑道:“本王并未虚情假意,譬如卫王弟在山西剿匪立下大功,父皇属意,那本王自然也只能坦然受之。”
“哈哈哈哈!”陈相笑了笑,“殿下多虑了,若此番陛下是让卫王领一万精兵去北疆和北渊交战,那还真可能让他打出功劳来了,毕竟那是真刀真枪,而且分属敌我两国,没人敢从中作梗。”
“但是剿匪不一样,剿匪,要的是上下一心。卫王就那么点人手,他或许连自己手下的军士都收服不了,更遑论去应付这些来去如风的山贼匪患。”
“如果官军的一切动向,人家匪徒都知道,这匪还如何剿?所以,下官断言,卫王此番剿匪,要么耗时持久,最终惨胜,几无功劳,要么便是无法成功。”
楚王微微点头,自然不会说出什么过分的话,但嘴角的微笑,也证明了他认同这一番言论。
而就在这时候,房门外,幕僚卢先生快步走进,手中握着一张信纸。
“殿下,山西军报急递。”(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