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大宗正,“卫王乃是政儿一手带大的,他也一向以他的皇长兄为楷模,必能承其志,安定社稷。”
“王叔,你当支持于朕啊!”
大宗正沉吟片刻,抬头看着天德帝,神色似又恢复了过往的昏聩,笑着道:“陛下既为天子,何人为储君,自是陛下一言可决,只要是陛下真心之决断,宗室岂有不遵之理。”
又过了一阵,房门打开,大宗正从中走出,在童瑞的陪同下离开。
看着他的背影,方公公的心头,浊浪滔天!
没想到,陛下竟然真的是这样的心思!
可怜这满朝文武,有几个没被蒙在鼓里!
若是卫王真的顺利继承大统,这朝堂,有多少人要被打落尘埃?
后背早已被冷汗打湿的他,彻底明白,楚王殿下所说的,那最关键的一次情报,时候到了!
当童瑞走回御书房,瞧见身子都在微微颤抖的方公公,皱着眉头,“你这是怎么了?”
本是因为恐惧和激动而颤抖的方公公正要说没事,忽然心头灵机一动,“回老祖宗,穿得少了些,有些冷。”
童瑞无语地瞪了他一眼,“多大的人了,穿个衣服还要让人操心。回家去吧,别受寒了,今晚我盯着便是。”
方公公连忙跪在地上,“让老祖宗受累了。”
童瑞轻踹了他一脚,“服侍陛下怎么能叫受累呢!那是恩典!滚吧!”
方公公连忙点头,走出几步,他看着那关上的房门,眼中露出几分阴狠。
等楚王殿下上位,老子也要你跪在老子的脚底下摇尾乞怜!
发了个狠,他抓紧朝着宫门走去。
今夜,就是他为了将来人生路的奋力一搏!
楚王府。
在百骑司拿到山西战报的大半日之后,楚王府也收到了密报。
原本楚王是非常开心的,因为根据政事堂那边的统计,朝臣们举荐太子的奏章里,几乎全是推举他的。
仅有十几本是举荐卫王的。
至于还有些继续顽固举荐齐王的,压根就不在考虑之中。
已经明牌站在他这头的陈相,笑着来王府报喜。
楚王也终于是露出了几分笑意。
这一举荐,既彰显了他的众望所归,也能够让这些朝臣,不再有多少犹疑和退路,只能更紧密地团结在他这头。
但当他拿到手中的密报,看见卫王三日下两寨,如今不到月余,便已经拿下太行十八寨之六的战绩时,他笑不出来了。
这么短的时间,打下六个寨子,已经超出了朝野的预计。
毕竟当初老军神和定国公扫荡太行山群盗,都用了一年多才竟全功。
你别管最后的情况如何,但至少在目前,卫王表现出了更强势的一面。
最关键的是,到现在总共才伤亡了不到几百个人。
这等战损,便是不懂兵事的人也知道,太难得了。
如果卫王真的以横扫之势,清扫了太行十八寨,以父皇的心思,会不会真的将太子之位给卫王呢?
“殿下,下官以为,不必过于担忧。”
还未离开的陈相开口安慰,“卫王虽然得胜,但归根结底,也就是镇压了一伙山贼,如今朝野俱在我们控制之下,我们派人对其功劳品评一番,这声势自然就起不来了。”
楚王叹了口气,“陈相,这等伎俩能瞒过市井小民,能瞒得过朝堂诸君吗?最关键的是,父皇会如何想。”
陈相笑了笑,“陛下都已经让群臣上表举荐太子了,以他的智慧难道看不出如今谁是众望所归吗?他既然让群臣上表,说不定就是看见群情汹涌,打算顺水推舟了。”
楚王想了想,“但愿吧。”
正说着,卢先生匆匆而来,“殿下,方才童公公亲自去了大宗正府上,将其接入了宫中。”
楚王面色陡然一变,一旁的陈相也震惊地起身。
到了他们的位置,太知道大宗正深夜入宫,意味着什么了。
尤其还是在如今这个敏感的时刻。
陈相开口道:“殿下,你说会不会是陛下找大宗正商量立你为太子的事?”
楚王道:“但愿吧。”
听了这个消息,原本准备告辞离开的陈相也不走了,二人一起等着下一步的消息。
约莫小半个时辰之后,卢先生来报,大宗正的车马出了宫。
但他们却并没有打探到什么别的消息。
楚王的脸上,十分平静。
他只是在心头默默祈祷:不说是不是立自己为太子,只要方公公不来,那就意味着没有最坏的情况发生。
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就算他是楚王也不例外。
不久之后,卢先生再度走入,走到他面前,低声道:“殿下,方公公来了。”
楚王的心头,风云骤变。(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