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台上,台下(求月票 求追读)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一份名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文件。
自此,大学扩招正式从意向变成了文件。
虽然此时的大学已经开始扩招,但白银时代的大学生们,社会关注度、认同度,仍然很高。
电影圈里有一句话,‘得年轻者,得天下’,这个年轻人约等于大学生群体。
因为普遍的社会认同,大学生喜欢的电影≈年轻人喜欢≈年轻人认可、追捧≈潮流、时尚。
得到大学生的喜爱,社会上其他身份的人天然会对电影多瞧几眼,更容易造成观影潮。
是以,导演、演员、编剧等影视从业者对大学生电影节的关注也很高。
往年的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关注的基本是长片。
今年却不一样。
一部短片从20余所高校,90余件参赛作品中‘杀出重围’,《刷车》的观影人次,比其他90多部短片加起来还要高。
即便跟《蓝色爱情》、《卧虎藏龙》、《刮痧》、《一声叹息》等长片相比,也是毫不逊色。
……
北电。
“何老师,您找我?”
收到老何的电话,沈良匆匆从校外赶了回来。
最近几天,他特别忙。
一方面要筹备《法官妈妈》剧组,另外一方面又要准备前往戛纳的各种事务。
戛纳电影节不止是评奖,它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之一。
每年电影节开幕,都有大量的买家、卖家现身戛纳,他们都试图找到最合适的买家/卖家。
不少电影自费前往戛纳展映是为了什么?
卖啊!
虽然短片的买家不多,交易价格也普遍偏低,但像《刷车》这种入围短片金棕榈的优秀短片,不会缺少买家。
要想卖出一个好价钱,不费点心思怎么行?
沈良找了英、西、法、日语专业的老师,专门翻译了一份小手册,而这,只是其中一项。
“嗯。”
老何将一份文件递给沈良:“后天,也就是23号,你去一趟北师大,大学生电影节主办方对你有一个现场采访。”
“好,需要特别准备什么吗?”
沈良一口应了下来。
不看僧面看佛面,今年短片大赛的评委都是哪些人?
司徒兆惇,北电导演系78级班主任,凯子哥、田壯壯等五代导演都是他的学生。
郑洞田,前导演系系主任,北电85级导演系老师,很多六代导演都上过他课。
虽说在北电内部摄影系和导演系一直别苗头,但出了学校大门,大家还是自己人。
“不用,大学生电影节氛围很宽松,畅所欲言就行。”
交待完电影节的事,老何聊起了即将开始的戛纳之行。
“你的签证办好了吗?”
“下来了。”
这年头办签证不太容易,不过有了戛纳电影节邀请函,那是随便过签。
“随行翻译呢?”
“也找好了,北外的一个青年老师,精通英语、西语、日语三国语言。”
此次戛纳之行,一共有三个随行名额,沈良本来想让老何、秦浩一块去的,但老何不愿意。
用老何的话来说,雏鸟终究有展翅的那一天。
从《刷车》到《法官妈妈》的筹备,老何认为沈良已经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差的只有经验。
与其一直扶着,不如让沈良自己单独出去闯一闯,提前体会一下电影节的氛围。
左右是一部短片,即使出问题,也吃不了大亏,就当是交学费了。
“戛纳毕竟是异国他乡,如果遇到事,你可以直接找谢小京谢老师,或者张院。”
虽说做好‘放飞’的准备,但老何还是有点不太放心,再次叮嘱道。
“招呼都打过了。”
“还有,戛纳那边有一个叫穆然的小镇,少去那地方,知道吗?”
“明白!”
老何不止一次提到过穆然,沈良之前故意追问过,老何却语焉不详。
其实,沈良知道老何为什么重点提小镇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