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载誉归来
首都国际机场。
拉着行李箱的沈良还没走出通道就远远地看到几个熟人,程好、潘子、杜劫、陶坤、武明、周奕围、林嘉川等人都来了。
不仅人来了,他们还举着横幅。
【恭喜沈良导演斩获短片金棕榈】
瞧见那个横幅,沈良有一种‘社死’的感觉。
因为旁边还有记者。
不用凑近,他都知道是哪几家媒体。
三家正经媒体是btv、燕京青年报、燕京晚报,还有中华网、新琅网两家没那么‘正经’的媒体。
这些媒体都是学校的安排。
不然的话,他们哪知道沈良什么时候回来?
“沈导,你好。”
一个手持btv台标话筒的女记者迎面走了过来。
“我是btv的记者春妮,首先,恭喜你拿到华语电影的第一座短片金棕榈,能问一问,你当时的获奖感受吗?”
“很激动。”
沈良对着镜头露出一个标准的笑容。
“特别感谢北电的老师们,没有他们四年的悉心指导,肯定没有这座奖杯。”
既然是学校的安排,采访内容当然提前对过账。
btv的采访也很公事公办,很官方,没有什么特别劲爆的提问。
这跟当下的生态也有关系。
2001年,国内电视台几乎没有娱乐记者,报纸版面也没多少娱乐版块。
在大多数报社,娱乐新闻都被归在‘文化新闻部’。
全国上下专门从事娱乐新闻采编的记者,总数不超过百人。
当然。
这个百人指的是有‘记者证’的记者,在新闻机构内部,大多数正规记者都不太愿意从事娱记工作。
后世的狗仔之王卓威能够异军突起,一部分原因是敢想,敢干,能吃苦,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占据了娱乐新闻的空白生态。
大部分有证的正经记者,都干不出跟踪偷拍的事。
因为港台、欧美那边把娱记叫成狗仔。
记者这身份,多光鲜,多体面。
他们是无冕之王!
他们是社会监督者!
什么娱记?狗仔?
一听就掉价,爱干谁干!
btv采访完,燕京青年报、燕京晚报两家媒体先后上前拍照,然后他们跟着沈良一行人一起回了北电。
他们是纸媒,不需要录像,在哪采访都一样。
回到学校,跟着的btv记者再次打开摄像机。
籍书记亲自领队,院长王风生作陪,副院长侯科明、刘波,院长助理、导演系主任谢小京都出现了。
平时在学校,院长见得多,书记可不多见。
沈良大学四年,一共都没见到过十次。
这种时刻,他当然不会不懂事。
镜头,那都是领导的。
功劳,那也是学校培养的好。
我自己?
恰逢其会罢了。
轿子众人抬,这一套,他熟得很。
采访结束,时间已经来到傍晚,校领导们专门在学校食堂办了一场庆功宴。
院里领导、教授们,在学校的都来了。
庆功宴上,沈良都快被他们夸出了,有些话,他自己听着都脸红。
沈良很会摆正位置,就当个吉祥物,端着金棕榈奖杯,合照拍了一张又一张。
拍完合照,金棕榈奖杯就被放进了校史馆。
展示一个月!
等暑假,应老沈要求,沈良把奖杯带回家‘炫’一趟,继续送回校史馆。
什么时候毕业,什么时候领走。
这天晚上,老何醉的最早,也最快。
学生风光,他脸上也有光。
而且,他的教授评审,百分百拿下!
没有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