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新纪录&福布斯名人榜?深光榜!
燕京。
中华世纪坛。
“过!”
“保一条!”
老何看了一眼镜头,举着小喇叭道。
“小良,待会你就用毛笔写字就行,气势一定要足!”
“明白。”
沈良比划了一个ok的字样,然后拒绝了助理送上的外套,他才29岁,身体旺的跟个火炉似的。
三月的天,穿什么羽绒服?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在拍摄《燕京欢迎你》的mv片段时,老何也设计了题字的创意,不过,沈良和原时空王力虹用的道具不一样。
老何专门定了一套‘祥云火炬’同款的纸卷轴。
然后。
沈良只需要负责挥毫泼墨,负责帅就够了。
真正亮相的字是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的作品。
整副字有五个字。
燕京欢迎你!
当然。
沈良不是要张冠李戴,而是他的毛笔字不能看。
他更擅长钢笔字,毛笔字写的是一坨。
等mv上线,不对,今天晚上拍完他就会把那副字上传到微博,并且标注清楚。
“来,走一遍。”
今天的老何可算过了一回瘾。
这小子虽然对他们这些老师没话说,逢年过节,问候、礼物都不少,但随着沈良的身家越来越高,成就越来越大。
他们这些当老师的。
苦啊!
今天够爽,让他往东,绝不会往西,还可以随便说。
不过。
看着镜头里的沈良,老何摸了摸下巴。
不怪这小子的桃那么旺。
又帅又多金,还有才华,不论是喜欢外在的,喜欢钱的,还是喜欢内在的,都能在他这里寻到宝藏。
“过!”
一个小时后,随着一声‘过’字,沈良‘杀青’了。
就是这么简单。
前后没用到3个小时。
这么快不是老何、罗噔不重视《燕京欢迎你》的mv,而是这个拍起来完全没难度。
几个动作摆一下,需要什么难度?
“小良,你不等票房破七亿再走?”
收工后,老何坐上了沈良的车,他下午还有好几个场子要赶。
“不等了。”
沈良无奈道。
“派拉蒙那边催的紧,还有,《魔盗团》要赶在明年春节档上映,得快点过去赶进度。”
为了《魔盗团》能如期上映,沈良连sm娱乐的邀约都推了。
最近,sm娱乐的日子好过,又不太好过。
天上智喜那首《no body》的流量基本吃完,虽然后面sm娱乐又给她们打造了两首小爆款。
但后面的几首歌,影响力远不如《no body》。
她们的影响力目前只局限在亚洲。
进军欧美的计划,大失败!
好在有一首大爆款,四小只即便只是吃老本,也能吃的饱饱的。
她们其实不算差,去年出道的少女时代那才叫一个惨。
有天上智喜的成功,在sm娱乐的指导下,少女时代几乎是天上智喜的翻版。
走的都是那种偏复古的风潮。
没有什么大腿时代。
也不是8、9个人的大团,而是五个人的小团。
沈良记不清原本大腿时代有哪几个人,现在她们的成员是林允儿、金泰妍、权俞利、金孝渊、李顺圭五个人。
不过,这个几个人现在有点糊。
糊成什么样了?
快要查无此人的地步!
一个团能不能成功,时运真的很重要,方向更重要。
是五个人,还是更多,是古典妩媚,还是现代魅惑大腿风,都很关键。
反正她们算是被沈良带偏了。
如果不是糊穿地心的糊,李秀满也不会隔三差五给他打电话,一而再,再而三让沈良过去指导指导她们。
不过,沈良没空跑一趟小西八。
都满十八又怎样?
糊不糊跟他有什么关系?
他又不是韩娱粉,对大腿时代也没有滤镜。
他只是给李秀满带了一句话。
可爱在性感面前不堪一击。
其实,即使沈良不提,李秀满迟早也能醒悟。
女团赖以成名的法宝是什么?
暗示啊!
涩涩才是第一源动力。
性格阳光、活力,那是另外一回事!
消息带到,沈良也不知道李秀满是选择将少女时代回炉,还是重新挑选新人成团?
选前者的话,费的资金、精力明显要更高一点。
毕竟,她们已经给了人第一印象。
想要扭转他人的第一印象,天知道有多难。
“那七个亿的庆功宴不办了?”
得知沈良马上就要走,老何惊讶道。
“不办了,发个公告就好。”沈良不以为意道:“这事跟韩董已经说好了,他们也想《魔盗团》早点完成后期。”
明年的春节档如果还能继续大爆。
这个档期算是坐稳了。
在开发一个新档期面前,什么破七亿的庆功宴,不值一提。
沈良等不起!
谁知道哪天破七亿?
“不办也好。”
想了想,老何点头道。
“《赤壁》的风头已经足够大了,办不办都不一样。”
不遭人妒是庸才,这话确实很对,但如果嫉妒的人太多,那也不是好事。
从去年贺岁档到今年的春节档,《赤壁》上下两部电影联手卷走13亿票房。
全年28%的票房被《赤壁》吃下!
如果再算上深光领投、参投的电影,深光一家吃下三分之一还要多的份额,怎能让人不嫉妒?
虽然很多票房是深光带起来的,没有深光的原时空,07全国票房只有33.27亿!
而现在的全年票房是47.8亿!
拉高了十几亿!
但。
其他人哪知道另外一个时空的事?
他们只会想深光吃的太多,把他们都吸干了。
“不说这个,说说你的博士论文吧,写好了没有?”
老何和老穆、张辉军现在也不想着欧洲三金大满贯了。
难,太难了,有老马,有内应,那也办不到。
欧洲三大电影节不可能把三金大满贯轻易给出去。
这是默契!
给自己人都难,更别说沈良一个亚洲人,还是一个年龄没满三十岁的华夏人。
好在西边不亮,东边亮。
金棕榈+金熊奖+奥斯卡最佳影片+金球奖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凭借这份资历,沈良未来是要上教科书的。
不。
准确来说,现在就已经走进课堂。
很多摄影系、导演系、表演系的新生们,第一堂课就是沈良拍的那几部电影。
各种观后感的作业都塞满几个大文件柜。
那些作业,不论好坏,全被学校档案馆收藏。
这些未来都是校史的一部分!
“快了,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