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陈家志也把在云南投资菜场纳入了备选,至少得把其纳入货源地。
…
天亮后,江南市场的交易热度不减。
陈家志走在市场里,突发奇想,“如果我们只白天做生意怎么样?”
薛军迟疑道:“蔬菜批发一般都是凌晨吧,白天毕竟还是少数。”
陈家志沉吟道:“那可能是因为保鲜措施不完善,算了,暂时还是主打晚上吧。”
除了冷藏保鲜,他还想到了客户群体的买菜习惯。
目前63号档大概有两三百个客户,除了少部分酒楼酒店采购,大部分还是二级批发商。
因为冷藏保鲜原因,二级批发商习惯晚上12点前进货,采购则喜欢后半夜买货。
63号档白天卖菜也行,但违背了大多数人的习惯。
旺市时还行,烂市时就是头铁了。
摸了下市场情况后,陈家志回了办公室,查看起了档口的客户群。
每天档口都会手写单据,然后办公室在电脑上整理打印成册。
累计有297人在63号档买过菜,但大部分一个月也只买过一两次,可以忽略不计。
还有部分是月末新来的,这部分比例也不小。
真正长期客户在100个以内,平均日采购量大约500~600斤。
也就是说排除上月末行情大涨因素,63号档的正常日销量在25~30吨。
还算可以。
不过陈家志看着客户栏后面的备注,总感觉忽略了什么。
工厂和单位食堂、酒楼酒店、二批……
对了,超市!
陈家志猛然想起超市也是未来的一大客户群体,但目前卖生鲜的超市还很少。
永辉是哪一年成立的?
沃尔玛、家乐福等等都是外资的,在国内开店没有?
陈家志迫切想查询这些信息,在电脑上捣鼓了一阵,好像完全没用啊!
不是说电脑查信息很厉害吗?
怎么什么也查不了!
但他知道国内目前超市已经不少了,生鲜肯定是超市未来的重点品类。
也许超市也可以做些文章。
在电商崛起之前,超市一直是批发市场的大客户群体之一。
陈家志让行政部门收集有关的信息,自己也找来几份报纸看。
“小叔,来了多久了?”
不知何时,陈正旭回来了,给自己倒了一大杯水喝。
“坐了一会儿。”陈家志放下报纸,“送完货了?”
“还没呢。”陈正旭说道:“小熊还带着人在送,他驾照也拿了。”
“挺快的嘛,我记得还没多久。”陈家志讶异。
陈正旭坐了下来,“除了在驾校学,我还天天带他练呢,会开车了后,就钱买了证,小熊和王兰在这方面还是有魄力。”
“嗯~”
陈家志沉吟了下,问起了超市的事情。
陈正旭长期在街面上跑,对这些事很关注。
目前可以确定,城已经有了超市,但没有类似家乐福的大卖场。
卖生鲜的店铺也没有。
虽说他重生前超市的生意都快被电商抢走了,家乐福好像也快倒闭了。
但未来十几二十年,超市的生意都很红火。
再说了,他只是想把菜卖给超市。
如今城还没有超市大卖场,但也应当快了,他让陈正旭时刻注意这方面的信息,往这方面开拓客户。
随即,两人又聊了下买房和建冷库。
让陈家志意外的事,这大半年,城的房价居然在下跌。
“买房先缓一缓,先解决冷库的事,最好能买块地建冷库。”
陈正旭讶然道:“买地得要不少钱吧,公司现在账上总共才三十多万元。”
陈家志笑道:“江心菜场有,可以拆借给靠谱鲜生,总之你先试着接触,实在不行就长租地建冷库。”
“上次拆借的72万买楼钱都还没有还,这又来呀!”
陈正旭颇有点视负债如洪水猛兽的感觉。
陈家志翘着二郎腿,说:“债多不压身,负债越多,本事也就越大。”
陈正旭频频摇头:“哪有这种说法,欠钱的滋味可不好受。”
陈家志一乐,那你是不知道搞房地产的负债能有多高,两万亿了解一下。
虽然他也一向很保守,但这是两家公司内部拆借啊,格局打开,内债不是债。
用了两天空闲时间,陈家志相继给菜场和靠谱鲜生都敲定了新任务。
紧接着菜场又重新开始大量出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