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李道宗跪了,陛下真乃圣天子!
贞观十七年,已时一刻,两仪殿。
“你叫什么?”
背负双手,李承乾用审视的目光打量著面前的潜龙卫统领。
“大野閔。”
潜龙卫统领站在下首,声音中听不出一丝情绪波动。
『大野氏。』
这一名字让李承乾眼晴眯了眯:“潜龙卫是太祖景皇帝所创?”
大野氏为鲜卑族姓、代北人姓,又叫达野姓、跋野姓、达阁姓,除了原鲜卑族人有此姓氏之外,有三脉汉人同样得到了这一赐姓。
第一个是北魏时期的龙將军谢懿,第二即李唐之祖,西魏八柱国之一的陇西郡公李虎,第三是北周时期的龙骤將军、云州镇將阎庆,
从李世民对潜龙卫的掌控来看,这不单单是一支间作力量,更是一支不知来由的秘密势力,如果是李家自李虎一直流传下来的暗棋,那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寻不出根基了。
“是。”
大野閔隨之介绍道:“西魏时期,八柱国分別建立了死士,宇文家的武川会,元家的拓跋隼,赵国公李家的蒲山士,赵家的灵戎军,侯莫陈氏的猛虎义从,於家的大夏龙雀,
独孤家的凤巢。”
“前隋建立之后,这些死士力量逐渐消亡,只剩下蒲山士、潜龙卫存续下来。”
蒲山公李密!』
李承乾已然了解了这些承袭自西魏八柱国的力量,开口道:“朕要是没猜错的话,潜龙卫与其说是我们李家的死土,倒不如说是族兵,你们都是李氏族人,对吗?”
“陛下英明。”
潜龙卫统领低头回道。
確切来说,他们是李虎时期,陇西郡公府的分支族人,同陇西李氏没有多大关係。
唐太祖景皇帝李虎有八个儿子,分別是南阳公李延伯、譙王李真、唐世祖元皇帝李、毕王李璋、雍王李绘、郁王李禕、蔡王李蔚、郑王李亮,这些都是李渊在登基之后承认的李唐宗室八支。
其中,李延伯绝嗣,譙王李真无嗣,李渊下詔让侄子李韶的儿子竟陵郡王李道素为其后嗣,贞观十五年逝。
毕王李璋有子:东平王李韶、永安王李孝基,江夏郡王李道宗就是李韶的儿子,李孝基绝嗣,武德年间以东平王李韶之子李道立为其嗣子,封高平王,降封为高平县公。
雍王李绘有子河南王李势,诞下淮阳壮王李道玄、武都郡公李道明。
郁王李禕有子:长平王李叔良、新兴王李德良、长乐王李幼良;蔡王李蔚有子:西平王李安、济南王李哲;郑王李亮有子:淮安王李神通、襄邑王李神符。
这些人的子嗣大多为李唐的建立浴血搏杀,马革裹尸者,比比皆是,
李唐宗室还有一脉比较特殊,那就是河间郡王李孝恭一脉,他本是李渊堂兄弟李安之子,跟隨起兵,立下汗马功劳,这才被破格纳入宗室族谱。
“来人,召宗正卿入宫。”
挥了挥手,李承乾吩咐了声。
“是。”
一名內侍应声离去。
『???”
潜龙卫统领大野閔有些愣神,不知所以。
“既是族人,当復族姓,从今日起,你便是李閔。”
“潜龙卫中族人一律恢復李姓。”
“陛下!”
顿时,李閔绷不住了,眼中闪烁著泪光。
潜龙卫虽然是李氏族人,一百多年都隱匿於地下,从未显露人前,他们当然需要认同,却无人问津,大唐建立时,他们不曾享受这份荣光,只是默默地奉献付出,但並不代表他们心中没有期冀。
谁能想到24岁的新帝李承乾竟然主动提出要他们恢復本姓,这是打算让他们站在阳光下啊!
“朕手下有东厂,有百骑司为耳目爪牙,足矣。”
“潜龙卫人手不多,留之无用,倒不如让你们重新做回宗室子弟。”
“有些安排,稍后等江夏王叔到了再行商榨。”
李承乾对李閔的表情变化早有预料,宽慰道。
“是,陛下。
李閔擦了擦眼中的泪水,宛如一尊雕塑般站在了殿中一角。
没一会儿。
“踏踏...“
一阵沉闷的脚步声从殿外传令,江夏郡王李道宗火急火燎的进了两仪殿,甚至来不及注意李閔,赶紧向李承乾行了一礼:“陛下。”
“王叔不必拘礼。”
“这是潜龙卫统领李閔。”
指著殿中的李閔,李承乾直接道。
『潜龙卫!』
李道宗瞳孔瞬间放大,做为李氏族人,他又怎么会不知道这支暗部。
“王叔。”
“藩王就封於外之事,三弟他们应该都跟你说了。”
“朕对宗室的考量並非只是简简单单的就封於外,还需要形成一个良性的培养机制。”
“任何臣子、將领远不如自家人来的可靠,你说是吗。”
深深地看了一眼李道宗,李承乾语气温和道。
“陛下说的是。”
李道宗大概知道陛下对宗室的安排应该跟面前这个潜龙卫统领李閔有关係。
“李唐初立时,高祖太武皇帝下圣旨为皇室追溯源祖,有世祖元皇帝(李)、太祖景皇帝(李虎)、懿祖光皇帝(李天锡)、献祖宣皇帝(李熙)、兴圣皇帝(李嵩)、圣祖玄元皇帝(李耳)、德明皇帝(皋陶),故而,天下人皆言之,我李唐宗室出自陇西李氏。”
“根源就在於陇西李氏是在先祖兴圣皇帝,即十六国之西凉武昭王李嵩开始兴盛,
身关陇八大家。”
“朕以为此事不妥。”
“啊?”
李道宗有些憎了。
“士族外迁,这是大唐接下来最重要的施政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