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巨炮的没落和钻地弹的崛起
而得嘓很显然也是明白了这种巨炮的巨大缺陷了,所以也开始慢慢停止使用这种巨炮了。
虽然在最后的战爭中,曾经有记载多拉巨炮前往格勒前线,但是並未参与战斗即撤离,最后被得嘓工兵拆毁。
另有信息说古斯塔夫参与了炮轰华沙,但是没有確凿证据证明这点。
有证可查的八百毫米古斯塔夫巨炮参战记录,仅有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得嘓人在一九四四年就放弃了巨炮。
毕竟这真不是一个实用的武器,从客观来说,古斯塔夫巨炮带有明显得嘓人喜好巨物的特徵。
应该说对於一战巨炮攻击堡垒的成功案例让得嘓人对未来军事科技的判断走入了一个错误的分支。
对於重型爆炸物的投送,实际上在飞机逐渐成熟以后,其投送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火炮。
火炮基於其原理,投送能力远不如飞机。而火炮大型化所带来的副作用增加也远远高於飞机。
要知道,炮弹的炸药装药量远低於航空炸弹,诸如古斯塔夫巨炮的穿甲弹全重七吨,但是內装炸药只有两百五十千克,和四百零六毫米舰炮的高爆弹没有什么区別。
甚至即使高爆弹四点八吨重,可內部也只有五百千克炸药,其装药比例仅仅只有百分之三点五和百分之十点五而已。
而二战期间即使强调钻地能力而降低装药量的高脚柜炸弹,在全重五点四吨的情况下,装药量也是达到了二点四吨,装药比例百分之四十四了。
而且航弹实际上可以更高高度投放,末端速度远高於炮弹,对地下目標穿透能力远高於炮弹。
並且,飞机对这种巨型兵器具有天生的克制,可以说是飞机的天然靶子。
所以盟军在面对坚固堡垒,最终採用的钻地弹这种科技,可以说是非常正確的选择了。
而这也是为何后来各嘓都不在发展大口径炮弹,反而开始研发大当量的钻地炸弹了。
不过得嘓这也是没办法,毕竟一战的时候轰炸机都还只能携带几十千克的炸弹呢!
谁知道居然能够发展的这么快到了二战时期就已经能够轻轻鬆鬆带动几吨甚至是十几吨的炸弹了。
但是奈何得军意识到这点的时候也是已经晚了,败局以定,得军根本已经没有机会製造大型轰炸机和大威力的钻地弹了。
当然,轰炸机投放钻地弹也是有弊端的,那就是不能距离地面太近,不然剂会被敌方防空火力给瞄准。
所以一旦拉高距离,那么大型轰炸机的炸弹投放精度就没办法保证。
毕竟没有雷射制导之类的东西飞机投弹能不能炸中大部分还是得靠运气的。
不过在王根生脑子里回忆思考穿越前所看到的有关於古斯塔夫巨炮的有关知识的时候,李秀却是被王根生之前的话勾起了兴趣,於是连忙追问道:
“那司苓,威力最大的炮是什么啊!也是米嘓生產的吗?口径和炮弹的重量又是多少啊?”
对此王根生则是回过神来道:
“当然不是米嘓生產的了,是得嘓生產的名字叫做古斯塔夫巨炮,虽然口径只有八百毫米,比小戴维炮口径还小一百多毫米,但是其炮弹的重量却是能够达到七吨,哪怕是高爆弹其重量也有四点八吨,当然最为关键的是其射程能够达到四十七公里…………”
王根生稍微和李秀说了一下古斯塔夫炮的一些数据之后,又看了看天色发现天色已经由黑开始变蓝了。
而这自然说明马上就要天亮了,所以立即就对著李秀等眾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