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现代特种战
随着季秋下令,全军都行动起来。
巨木县城的东侧城门打开,骑兵营、魏武营、亲卫营鱼贯出城,向着博县方向疾驰而去。
此时已是月上中天的深夜时分。
但三营士兵毫无倦色,他们被季秋以充足资源供养,既没有夜盲症,也不体力匮乏,即便是深夜奔袭,对他们而言,也不是什么难事。
季秋携几位谋士,位于中军位置,随军而动。
大概一个时辰后,他们就带来了博县境内。
而此时展现在季秋眼前的博县情况,却让他有些吃惊。
却见麦田在夜风中低伏如黑色浪潮,田垄被露水浸得发亮,如墨线勾勒的棋盘格。
每隔十丈的稻草人在月光下投出瘦长影子,袖口的红布成了暗夜里唯一的血色标点。
他下马细看,新翻的泥土里嵌着半截麦穗,茎秆断口处还凝着未干的汁液,在月光下泛着珍珠母的光泽。
田埂边的排水沟砌得方整,碎瓷片嵌在沟沿拼成简易纹,竟让冰冷的土沟多了分人间烟火气。
远处传来蝼蛄的低鸣,混着夜露坠地的轻响,织成一张静谧的网。
“这博县,竟是如此安定祥和吗?”季秋愕然道。
他最近开着时空门到处跑,对这大汉帝国的各地情况,算是有着较为深刻的认知。
所以深知如今很多地方的土地,其实都已经荒废了。
而这博县,作为曾被黄巾袭扰的重灾区,竟然种植着如此多的小麦,如同乱世中的世外桃源,简直是不可思议!
“非是博县安定祥和,而是那袁涣,有让博县安定祥和之才!”郭嘉神色复杂的说道。
其实在袁涣抵达博县之前,这里也是土地荒芜,民不聊生。
但袁涣来了之后,开始组织百姓屯田,这才让博县有了这番景象。
季秋惊讶道:“可那袁涣才来了博县不到三个月!”
“确实不到三个月,但仅这三个月,他就让土地荒芜,民不聊生的博县焕发生机,成为乱世中的世外桃源了。此人虽出身袁家,但于民政之道,实有大才!”贾诩感叹道。
季秋默然,不由想到了袁涣的历史记载。
其早年曾任郡功曹,后被公府征辟,相继被举为高第、秀才。
汉末战乱时,袁涣流寓江淮一带,初为袁术所用,后投吕布。
建安三年,曹操率兵剿灭了吕布,袁涣转投曹操,拜沛南部都尉,后又任谏议大夫、郎中令等职,在任上尽心尽责,以敢谏直言称名。
袁涣提出“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的策略。
推行自愿屯田政策,积极寻求与屯民妥协,防止矛盾激化威胁政治大局。
后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创造性地制定典农官僚体系和落实屯田自愿原则,成功地完善屯田管理体系。
总而言之,此人与袁家那绝大多数虫豸不一样,是一位真正有才能的后勤大才。
其最大的历史贡献,是完善了枣祗提出的屯田制度。
为曹魏的壮大,提供了坚定的后勤保障。
“如此人才,合该为我所用啊!”季秋感叹道。
他麾下已经有了枣祗,若是能将袁涣也收入囊中,那在诸葛亮成长起来之前,就基本不用担心后勤事务了!
不过,袁涣出身袁家,想让他投靠季秋,恐怕不容易。
但也无所谓,历史上他能投靠曹操,自然也能投靠季秋。
无非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至于眼下,可以先跟贾诩一样,赏他一颗龙种!
季秋心中暗自琢磨着,随后翻身上马,继续行军。
大概半个小时后,全军抵达博县县城。
季秋操控着无人机,在博县县城上方巡视,将全城的情况都收入眼底。
通过手机屏幕,他清晰无比的看到,整个博县县城的城墙上,大概有两百守军。
不是原本驻守博县县城的泰山郡兵,而是大戟士。
袁涣显然是不信任泰山郡兵,所以用大戟士替换了他们。
然后又将这五百大戟士分成两班,每班两百人轮换守城。
剩余一百人作为机动部队。
不过昼夜不断的轮换守城,显然是很累的。
尤其袁涣抵达博县县城也不是一两天了,而是近三个月了。
三个月无战事,就算是精锐的大戟士也难免变得松懈了。
所以此时这些负责守城的大戟士们,根本就没有守在规定位置上警戒。
而是各自找了个隐蔽地方,躲起来睡觉了。
整座博县县城,除了城门处的守兵勉强保持在清醒状态外,其他地方几乎属于是无人看守状态!
“非常好!”
季秋满意的收起手机,这就是他先前下令封锁巨木县城的原因。
封锁了巨木县城,就没人知道他来了泰山郡。
不知道他来了泰山郡,这些与他为敌的这些人,就都不会有所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