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风社,苏雨晴、赵雅、沈星河三人看的还真是有点意动。
不过相比于他们,更加活泼的林晓晓、周悦则不是很喜欢这种环境。
陈默倒是还好,只是他目前更倾向于一些有活力的事物,毕竟曾经的十年过的太过于沉闷了。
眼下的国风社多少还是太静了一些。
由于旁边还有不少其他社团,众人自然也没有着急下决定,在国风社停留了一会后,他们便朝着下一个社团走了过去。
国风社的旁边,是一个奇怪的社团,这里也聚集了不少人驻足观看。
陈默几人扫了一眼横幅,上面写着【思辩者辩论社】。
“辩论社?这也能成立一个社团?”林晓晓有点意外。
“你可别小看辩论能力,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因素,大脑思维能力,口才,逻辑整理能力等等,提升这些,将来出了社会,在哪里都必然能用到。”周悦这位大小姐似乎还挺欣赏这个的。
六人来到了辩论社的前面,只见这里没有任何哨的装饰,只有几张简单的桌椅和一块写满字的白板。
白板上罗列着论点、论据,正中写着本次招新表演赛的辩题——“大学期间,积累人脉是否比钻研学术更重要?”。
此刻,四五位社员正在摹拟辩论,虽然没有穿上正装,但气氛已然剑拔弩张。
正方一辩语速极快,引述着某商业大佬的成功案例强调人脉资源的重要性。
反方二辩则冷静沉着,用数据和心理学理论反驳,指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在于自身学术深度。
他们言辞犀利,逻辑链条严密,不断抓住对方逻辑的漏洞进行攻击防守。
“对方辩友是否混淆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概念?”
“请您方正面回答,如果没有扎实的学术根基,所谓的人脉网络是否只是无源之水?”
思维的火在空气中激烈碰撞,经过的学生大多被这种高强度的智力交锋所吸引,驻足聆听,露出思索的表情。
能进这所学校的,能考的分数也是拔尖的,自然哪个学习成绩都不差,同样的,脑子也不会太差。
所以他们越发能够欣赏到辩论赛中参赛成员散发出来的魅力。
这里没有任何喧哗的声音,每个人均是沉默的聆听,以及同频的飞速运转着大脑来梳理双方的观点。
陈默抱着手臂听了一会儿,对这种基于逻辑和事实的博弈颇感兴趣。
周悦则小声对林晓晓说:“这辩论社的水平挺高啊,一般人可真架不住。”
林晓晓猛点头笑道:“我现在有点明白你刚才的意思了,这辩论社确实有点意思。感觉他们脑子里都自带搜索引擎和逻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