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陇上传说
今年看似很平静,偏偏是本该最无事发生的窝冬时节,却说起了泰山封禅。
扶苏知道,当齐鲁博士说起了当年在泰山封禅的周天子,李斯肯定也会向始皇帝请命泰山封禅。
但换言之,想要让天下知道天命更替,告诉天下人,周天子的时代结束了,始皇帝去封禅泰山李斯一定是支持的。
再者,其中肯定也有李斯与齐鲁博士之间的争斗。
在扶苏看来,齐鲁博士入秦这么多年,始皇帝与李斯对那些人的耐心说不定也快耗尽了。
今年冬季事多,这个多事之冬又发现了徐福,他原名徐市,徐市的星象与潮汐规律的卷宗并没有引起丞相李斯的注意。
在扶苏看来,如果他直接说海外有仙山,仙山上有仙人,仙人能赐长生,说不定就会直接引起丞相的注意了。
扶苏正思量着,就有人来禀报,说是始皇帝想去雍城走走,在来年农礼之前就回来,请公子守备咸阳,由丞相李斯与公子扶苏共理国事。
来人禀报完始皇帝的诏命,就离开了。
两天后,父皇真的离开了咸阳,在王贲与冯去疾的陪同下,要去雍城看看。
扶苏与李斯在咸阳城外,送别了护送的队伍。
李斯道:“公子让都水长去了陇西郡,昨夜在章台宫,还说起想去西北边防看看。”
“如此说来,父皇还会晚几天回来?”
李斯道:“前后也就多个三五天,不影响来年的农礼。”
大秦公子与当今丞相走回咸阳城。
眼前的街道已被肃清,眼下街道上两侧站着甲士,显得街道也宽敞了许多。
扶苏也能感受到,两侧的民居中,有不少人在往外看着,似乎有人在观察自己这位公子。
按照李斯所言,父皇去一趟雍城多半是为了今年的祭祖,顺便再去西北边防看看,这种新行为更像是西巡,况且还有数万兵马护送。
“老师。”
“臣在。”
扶苏道:“你说父皇此番西巡,是为了看看西北边防是否稳固,亲自出行查问边防,是因西戎与匈奴的战事愈演愈烈,还是说父皇已决定将来的北伐匈奴。”
“臣不敢揣测。”
李斯当然不敢揣测了,不过扶苏知道,始皇帝西巡之后,就是前往泰山封禅了。
扶苏笑道:“无妨,老师不用紧张,我也是猜的。”
听公子扶苏也承认也在猜测始皇帝的心意。
李斯被公子的坦言与坦诚又被感动得笑了,心头一松,长出一口气,回道:“待来年农礼结束之后,再论吧。”
扶苏颔首。
走入丞相府之后,李由就吩咐让街道两侧的甲士纷纷散去,咸阳城又恢复了热闹,街道上也恢复了拥挤。
扶苏走入丞相府内,开始处置今天的事。
李斯与张苍正在看着各地送来的文书。
老太尉依旧在太尉府处置着军中事宜。
而自己呢,王贲不在之后,身为少府丞就要主持少府事宜,就比如说父皇去西北巡视边防。
我这个大秦公子身为少府丞,要解决一路上粮草供给的大事。
程邈如今少府任职御府令,可以帮忙打个下手。
父皇出行就是数万兵马护送,扶苏查阅着各县仓储,可以确定的是父皇会在雍城祭祖,要在雍城停留几天。
那么这几天扶苏就有时间安排粮草事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始皇帝出行的路线上,布置好粮草。
并且按照路线将每天的粮草提前布置好,存放的地点不用太过精确,差个三五里地也无妨,粮草运送也不用太过提前,预备三五天后的粮草就可以了。
也就等着父皇行进了一天,抵达一个地点时,粮草就在那里准备好了。
至于行进的路线与地点,好就好在护送的大将军是自己的岳丈,给个书信就能提前知道了。
扶苏觉得勉强可以应付,况且有了咸阳桥之后,粮草运送能够更方便。
眼下,父皇刚离开咸阳,都还来得及。
扶苏又想到粮草让谁去护送?
少府令是可以选择粮草运送的将领的,但少府令不在,这件事名正言顺的就落在自己这个少府丞身上,并且扶苏觉得没人会反对。
章邯虽忠心,但他是郡守,如今只掌握了渭南的兵马,而且那支兵马只有百余人。
李由在蜀中守了三年之久,虽说在外成家了,不过这人还是能刻苦,并且足够有毅力且忠诚。
扶苏还是有私心的,想要培养几个心腹将军。
那么接下来,扶苏觉得自己要做的事就很简单了,让程邈写文书送去各县划拨粮草,让李由拿着调令前往各县调动兵马与县吏,将粮食运送到位,就可以了。
扶苏查阅各县如今的粮食储备,好就好在这些年关中依旧丰收,对付这一次西巡还是足够的。
直到黄昏时分,扶苏已写好了十余份粮食划拨的文书,交给了程邈。
翌日早晨,程邈带着十余卷文书来到了军中。
李由就值守在咸阳城的东门前。
两人谈了几句话,当看到程邈带来的文书,李由道:“咸阳的粮仓充盈,可以先调动。”
程邈回道:“我与李校令同行。”
李由与程邈先是按照文书将从咸阳城调度了三万石粮食,吩咐完这些,他们就去各县调取粮草。
老刍是频阳县的一个老秦军,年轻时就跟着王翦去打仗,后来他的儿子与孙子也跟着王翦打仗。
老刍本名是刍,年纪大了就被这里的年轻人笑称老刍。
刍本是寓意可靠的马匹。
不论是当年行军打仗跟着大军奔波各地或者是现在,他都是一个很可靠的人。
当初在军中,时常在王翦左右,出生入死多年。
现在年迈了,回到了县里成了一个老人。
六十余岁的老人,还是县里较好的劳动力,老刍从军中退下来之后,就在频阳县的陶坊做一个陶厉,是这里的陶坊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