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公子到了眼前,冯去疾倒是不着急了。
想要学着治理国家,就要了解这个国家,并且知道每个县的吏治。
郡县制的根本是县,皇帝不止一次强调过,政令要直达各县,皇帝最看重的便是每个县的治理情况,才会让丞相府与关中各县走动如此紧密。
就差让各县的县令也来参加廷议的。
冯劫小声询问道:“右相,今年还让陈平去各县巡查?”
“是啊。”
“可是各县对陈平的议论颇多。”
冯去疾道:“这不是坏事。”
冯劫颔首。
公子衡真的跟着陈平去巡查各县了,而且出了咸阳城就去了西面的陈仓县。
皇帝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礼去了潼关城继续读书。
这个国家其实变化并不大,人们生活依旧。
早晨时的关中大地覆盖着一层秋霜,当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天气也更冷了。
公子衡自小就有很好的自理能力,尤其是在军中生活过之后,他的生活起居其实也不用他人照顾。
而在陈仓县前,衡遇到了自己的叔叔,公子高。
公子高笑着道:“衡,许久不见了。”
“叔叔。”
见状,陈平识趣地去忙他自己的事,不敢打扰公子。
高看着这个侄儿道:“怎么来这里了?”
衡道:“我拜右相为师,右相让我与陈御史来巡视各县。”
公子高望着雍城的方向,对衡道:“我来这里取卷宗。”
见衡还有些好奇,高就将手中的卷宗递给他,道:“当年周天子给了秦封地,其实以前的陈仓县是秦东进的第一个县。”
衡听着叔叔讲述着以前的秦人事迹。
以前的秦几乎是在西北的边陲,陈仓位于渭水的北岸,却也是当时的秦的最东面。
这里还有一些兵器铸造的旧作坊,那都是最早的秦人留下的。
后来周王室逐渐丧失了对天下的控制力,天下战火四起,群雄争霸。
言罢,高又道:“若得闲,你来雍城,叔叔说给你听。”
“好。”
陈仓县前,衡送别了叔叔,回到县内,跟这陈平巡视着此地的县府。
听着陈平与眼前的县令交谈着,衡这才明白以前的来县令不在了,新任的县令是由丞相府直接任命的。
现在的大秦不是以前,各县的县令与乡长都是丞相府直接任命的。
丞相府将这些权力全部收了回去。
不仅如此,各县还需要听从丞相府的安排,县内要如何治理也是丞相府说了算。
在县治的过程中,丞相府有着巨大的权力,并且还有县内的人事任免之权。
若是你不愿意听从丞相府,有的是人来替代你。
今年春,皇帝下达政令扫盲,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在关中先开始,为了考校县内的情况,陈平还会走入寻常人家的家门询问,询问县令是否让他们读书识字。
这个过程中,衡一直跟着陈平查看县里的情况。
忙碌一天之后,陈平对公子衡道:“臣是咸阳的官吏,但不能坐在咸阳听从下面官吏的禀报,我们需要亲自去看,亲自去问,只有如此才能知晓民情。”
言至此处,陈平又补充了一句话,道:“这是皇帝教导臣的。”
衡点着头,心中记住这些话。
这两年衡在军中,学到的也都是军中的治理情况,现在衡从边军回来,他需要恶补吏治与县治的相关知识。
并且将这些知识化为己用。
衡与礼都觉得,父皇的治国方式有一种独特的理念,他们偶尔也能从父皇的书中看到其中的只言片语。
关中的秋季很短暂,短暂到骊山的树叶刚开始黄,冬季就要来了。
嬴政站在山上,看着下方的驰道还有车马往来。
李斯心情不错地走来,禀报道:“公子衡近来与陈平在巡视各县。”
嬴政问道:“陈平?就是那个新御史?”
李斯回道:“就是将赵佗与屠雎的孩子带来咸阳为质的陈平。”
嬴政冷哼道:“呵呵,是个阴险的人。”
皇帝用人可不管手下的人阴险不阴险,只要这个人有用就足够了。
李斯接着道:“听闻今天廷议时,皇帝又提起了南方,与群臣讨论封赵佗与屠雎为镇南大将军为好,还是封侯为好。”
嬴政似乎也没有想到,这两位将军南下十多年,当初派出去容易,可要这两位大将军回来可就难了。
李斯道:“皇帝深知,岭南的人心不能乱,这两位大将军好不容易稳住了南方的局势,一旦乱了,前功尽弃。”
嬴政在寒风中呼出一口热气,道:“扶苏也很为难吧。”
“今年皇帝又派出三十余官吏去了蜀中与桂林郡,希望能有所成效。”
嬴政道:“越是长久之计,越是难办。”
李斯已有些年头不理政了,其实自当初西巡开始,有很长一段时日没去看文书。
直到现在,李斯也只能从一些旁人的话语中,知道现在的皇帝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在骊山的山道两侧,种着不少槲树。
嬴政看着这些槲树低声道:“以前扶苏与朕说过一些事。”
李斯在冷风中,不语。
嬴政道:“这是扶苏听雍城的黑伯说起的,当年的秦人很难,当年的秦人一度要靠吃这种槲叶充饥,直到现在扶苏让关中这平原种满了麦子,让人们都吃上了粮食。”
李斯低着头不语。
嬴政又道:“可历代秦王或王侯,有好的人,也有不好的人,当扶苏要在敬业县开挖河渠,田安说他像秦公,秦人的老秦公又回来了,扶苏像是天生就是爱民的。”
又是一阵寒风吹过,夏无且上前说了两句话。
闻言,嬴政的神色稍有不悦,便回了骊山的行宫。
今天的骊山来了一个客人,此人是王贲。
王贲告老之后,便闲居在家,又因近来得了一场病,休养至今才来骊山。
嬴政见到王贲时,看到了他的白发,这个王贲变得比以前更老了。
李斯将行礼的王贲扶起来,又道:“你怎这么老了。”
王贲道:“人都会老的。”
李斯抓着王贲的手有些于心不忍,道:“这两年过得不容易吧。”
王贲笑呵呵道:“我很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