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差异也逐渐体现出来。”
“有些人天份高,学习能力强善于琢磨,种出来的庄稼就好,产出来的粮食就多。”
“这些人自然也就乐于去研究技术。”
“而且井田制推行后,劳动工具也从公有变成了私有。”
“就开始有人琢磨着改良农具。”
“有人专门去研究技术,生产力的进步就会变快。”
“直到有一天,有人研究出了铁,彻底改变了时代。”
以前只能使用昂贵的铜制农具,数量少不说,还容易损坏。
铁器的出现,让农具进一步普及,生产效率有了质的提升。
“夏商用了一千多年,才走出集中劳动阶段。”
“而西周只用了四百年,就将生产力提高到了,可以打破井田制的高度。”
“这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优势。”
朱标再次发出了提问:“生产力提高,可以生产更多粮食,为何会打破井田制呢?”
马钰一副孺子可教也的表情,说道:
“生产力提高,粮食随之增产。”
“粮食多了,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人口多了,就能开垦更多的荒地。”
“地多了就能产出更多的粮食,更多粮食养活更多人口……”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但是,随着人口和土地的增多,朝廷就必须要派遣更多的人去管理。”
“而且井田制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公田和私田哪个优先?”
“作为百姓,肯定会优先耕种自家的私田,然后才去管理公田。”
“管理私田会很用心,管理公田就潦潦草草。”
“正常情况下还好说,如果发生灾情,百姓肯定会优先抢救自家的私田,公田就干脆没人管了”
“国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派更多官吏去管理。”
“官吏会造成贪腐,为了遏制贪腐就必须派人监管官吏……”
“如此一环套一环,管理成本节节升高,最终超过公田的产出。”
“管理成本超过产出,井田制自然也就维系不下去崩溃了。”
“这……”朱标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集中劳动是因为管理成本过高崩溃的,井田制也是因此而崩溃。
怎么绕来绕去,又绕回原点了。
马钰岂能看不出他的想法,说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我华夏历史源远流长,任何事情都能在历史上找到相似的例子。”
“很多问题表面看是两个问题,但仔细剖析就会发现,本质其实从来都是一样的。”
朱标点点头,说道:“受教了。”
这时,马钰又说道:“当然,井田制崩溃是多方面综合的结果,生产力和管理成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实它的崩溃,和二次封建也有着直接关系。”
朱标微微思索道:“二次封建?可是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进行的第二次分封诸侯国?”
马钰摇头道:“非也,周公分封诸侯国,我家长辈称之为二次分封。”
“二次封建是发生在诸侯国内部的事情,两者是不一样的。”
朱标眼睛一亮,追问道:“哦?不知何为二次封建?”
朱元璋和马皇后也都竖起了耳朵。
一万一千字,明天白天会再更新一万字。
上架两万+更新,对我来说已经属于是爆肝了。
终于能鼓起勇气,问大家要月票了。
给大家跪下了。
月票啥的使劲儿向我砸来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