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天有不测风云(二合一)
捷报传来,朱元璋立即传旨,命华云龙接管北平军务,常遇春、李文忠回京叙职。
半个月后两人率领三千骑兵回到应天。
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标率百官前去码头迎接,应天府数万百姓自发前去迎接英雄归来。
小组织的成员们也几乎都去了。
反倒是马钰,并没有去凑这个热闹。
只是大家都不知道,当他得知常遇春平安归来,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历史改变了。
应天码头,当全副武装的骑兵队伍,在常遇春和李文忠的带领下,参拜太子的时候。
现场的百姓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万胜’之声。
与之相对的,百官们的表情就有点复杂了。
历朝历代皇帝和太子的关系都很敏感。
你们这些大头兵竟公然参拜太子,是真不知道轻重啊。
知道你常遇春是太子的准岳父,可越是如此你不应该越避讳才对吗?
就不怕皇帝误会你们勾结,威胁皇权?
啥,你说皇帝和太子的关系一直很好?
懂不懂什么叫天家无亲情啊,在权力面前哪有什么父子。
对太子有好感的臣子,都露出了担忧的表情。
不少人已经决定,私下去提醒一下太子,要注意影响。
朱标自己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表彰了将士们之后,就带着大家返回应天城内。
走到哪里,沿途都有无数百姓欢呼。
声音之响亮,在城内的马钰都听的清清楚楚。
朱元璋和马皇后自然也能听得到,都笑的合不拢嘴。
马皇后对身后的常妃说道:“现在你放心了吧。”
常妃先是连连点头,然后害羞的道:
“让娘娘见笑了。”
等了一会儿,朱元璋在内侍的提醒下,前往午门接受凯旋将士朝拜。
然后就是礼部官员宣读皇帝的赏赐。
这些都略过不提,一通礼仪之后朱元璋来到常遇春和李文忠面前,说道:
“哈哈……你们两个,可是给了咱一个大大的惊喜啊。”
常遇春咧着嘴正想炫耀,李文忠抢先说道:
“未请示陛下贸然出兵,末将之过也。”
“陛下不惩罚末将已感恩不尽,岂敢言功。”
朱元璋颔首道:“你们知错就好,以后不可再犯。”
“不过功是功过是过,这次你们确实立下大功,咱若是不赏将士们如何愿意为大明效命。”
之后还是宣布了对两人的赏赐,左右不过是升官和钱财。
对目前的两人来说,象征性大于实际意义。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激励。
之后朱元璋又宣布在奉天殿宴请诸将,百官皆到场祝贺。
走到大殿,朱元璋看着满头大汗的两人,心疼的道:
“你看咱都高兴糊涂了,快给二位将军卸甲。”
立即有几名侍卫上前,协助两人脱去了身上的盔甲。
这可是八月盛夏酷暑难耐,两人的盔甲被太阳晒的烫手,他们本人有多难受可想而知。
等盔甲脱下来,里衣已经被汗水浸透。
朱元璋拉着他们来到群臣面前,说道:
“看看,都看看,这就是我大明的将士。”
“若无他们在前方奋勇杀敌,哪有尔等的荣华富贵。”
“若谁还不知足,休怪咱不留情面。”
群臣连道不敢,至于心里是怎么想的,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这时一阵风吹来,常遇春忍不住打了个激灵,眼睛也瞬间模糊起来。
朱元璋并没有发现异常,道:
“湿衣服穿着难受,去后面换一身干爽的再来吧。”
常遇春猛摇了一下头,让自己清醒过来,拍拍胸脯道:
“都习惯了,这么热的天一会儿就晒干了,何必那么麻烦。”
朱元璋也没有强迫,就拉着他们来到最前方坐好。
群臣也按照礼部官员的指引,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宴会正式开始。
朱元璋先举起酒杯说道:“伯仁、思本此战辛苦了,来咱敬你们一杯。”
两人连忙起身,端起酒杯……嗯,常遇春的是酒碗。
谢过恩之后,一饮而尽。
众人纷纷叫好,常帅海量啊。
但就在这时,众人却惊讶的发现,常遇春身形摇晃起来。
手中的酒碗也掉落在地,‘啪’的一声摔的四分五裂。
接着他整个人就这么一头向地面栽了下去。
还好李文忠反应快,迅速伸手将他抱住,然后顺势放在地上,才没有被摔伤。
朱元璋也是大惊,一个箭步冲过来,急切的道:
“伯仁,伯仁,你怎么了?”
都不用他吩咐,一旁大太监孙福已经派人去找御医了。
朱标也是脸色大变,连忙过来查看。
群臣也都错愕不已,好好的这是怎么了?
李善长、刘伯温等人身份特殊,也围了上来仔细观察。
却发现常遇春身躯微微抽搐、口角流涎,人也已经失去了意识。
刘伯温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连忙对朱元璋说道:
“陛下勿动,常将军这怕是中风了。”
什么?中风?
大殿‘嗡’的一下就变得嘈杂起来,礼部官吏提醒好几次才将声音给压下去。
正常的晕厥还没什么,中风这可是要命的病。
就算运气好没死,也会有严重后遗症。
这几乎就意味着,常遇春的军事生涯结束了。
前一刻才刚刚创造了人生最辉煌的战绩,正意气风发。
下一刻就要面临这种结局。
如何能不让人错愕。
真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
朱元璋也是脸色骤变,中风?这怎么可能?
这时朱标猛地想起了什么,大声呼喊道:
“回阳丹呢,把回阳丹拿过来。”
一旁正焦急的蓝玉脸色大变,因为他早就不知道把回阳丹丢哪去了。
反映过来的朱元璋岂能看不出来,愤怒的道:
“废物,咱是怎么吩咐你的……”
这时一只手伸了过来,却是李文忠,拿着一个小盒子道:
“陛下,这是我的回阳丹,快喂常帅服下。”
朱标正想伸手,朱元璋先一步伸手夺了过来。
取出裹着金箔的丹药,掰碎用水冲着喂常遇春吞服。
还好他还有吞咽意识,很快就把药服下。
等把药喂下,朱元璋等人才稍稍定神。
发生了这种事情,宴席自然也就举行不下去了。
之后在礼官的引导下,群臣相继离开,只有几个重臣被留下。
过了有一刻多钟,郑良琦等三名御医,就在内侍的带领下一路狂奔而至。
只可怜他五六十岁的年纪,跑到这里已经是满身大汗,上气不接下气。
却也不敢歇息,立即就开始给常遇春检查。
只一眼他的心就沉了下去,这种症状他太熟悉了。
就在前不久才刚刚研究过,中风。
中风的原因有多种,但发生在武将身上,很可能就是卸甲风。
不过他还是做了详细的检查,确定了常遇春目前的状态,紧绷的脸色才好转了一些。
然后就取出笔写下药方,让人连忙去抓药。
朱元璋直到这时才敢出声问道:
“如何?”
郑良琦深吸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呼吸平稳下来,说道:
“回陛下,常将军是中风之症。”
朱元璋脸色煞白,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当被确认他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但紧接着郑良琦又说道:“不过目前常将军的状况尚算稳定,可是服用过回阳丹?”
朱元璋连忙道:“对,刚刚用了一颗。”
然后他希冀的问道:“可能治愈?”
郑良琦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道:
“经过臣等用药验证,回阳丹若服用及时,是可以减轻中风后遗症的。”
“如果中风症状不严重,甚至可以免除后遗症。”
“以常将军目前的情况看,臣也不敢断定能否彻底治愈。”
“但就算有后遗症,当也不会太严重。”
朱元璋心中升起了希望,道:
“好好治,一定要将常将军治好。”
“若他能彻底痊愈,咱重重有赏。”
就在这时,马皇后也急匆匆的过来,后面还跟着一脸惶恐的常妃。
“伯仁怎么样了?”
朱元璋连忙上前拉住她,给她介绍情况。
朱标看到泪眼婆娑的未婚妻,那叫一个心疼。
这会儿也顾不上什么礼节了,上前不停的安抚。
刘伯温等人都转过头,假装没有看到。
得知常遇春目前情况还算稳定,两人的情绪才稍稍稳定下来。
马皇后后怕的道:“稳定就好,稳定就好。多亏了钰儿的回阳丹,否则……”
众人这才想起马钰的事情,表情各异。
之前因为卸甲风的事情,马钰可是成了大家眼里的笑柄。
但现在……
他成了常遇春的救命恩人,是常妃的救父恩人。
就算是帝、后,也要因此承情。
常遇春所代表的军方势力,估计也会将他视为大恩人。
当初的嘲讽,此时全都变成了千百倍的收获。
朱元璋这会儿也终于想起了马钰,说道:
“马钰呢?快将他找来。”
马皇后也连忙说道:“对对对,快去将他找来。”
说不定他就有什么好办法了呢。
此时的马钰,正在家里处理家务事。
原因是他发现今日马八爷心事重重,午饭的时候,就连最喜欢吃的鸡蛋都没动。
于是就将他叫过来问道:“八爷,可是有什么难处?”
马八爷连忙道:“没有没有没有,就是胃口不好。”
马钰温声道:“咱们是一家人,遇到什么困难了就告诉我,咱们一起解决。”
“就算我解决不了,也可以去找娘娘求助。”
马八爷这才告诉他发生了什么。
听完后马钰心中也是非常无奈,其实一切还是因他而起。
他一个外人突然成了马皇后的侄子,享受了本该属于马氏一族的荣耀——至少马氏一族是这么认为的。
他们自然不高兴。
如果马钰接下来提携一些马家的人,给他们一些好处,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可问题就在于,他不想和马氏宗族有太多瓜葛。
就将马八爷推出来当挡箭牌。
马八爷倒也听话,马氏族亲那边来要好处的人,都被他给挡了回去。
这一下马氏宗族的人就不愿意了,可又不敢得罪马钰,于是就拿马八爷留在家里的亲人撒气。
虽然不敢伤害他们,但各种指桑骂槐,破坏地里的庄稼之事常有发生。
眼看着就生活不下去,他们只能给马八爷写信求助。
马八爷是又难过,又怕马钰误会不敢说,所以才一个人担忧。
得知事情经过,马钰歉意的道:
“此事责任在我,考虑事情不周全,让您的家人受到了伤害。”
“这样,您给家里写信,让他们全部搬到应天来。”
马八爷又惊喜又迟疑的道:“啊这……可以吗?他们除了种地,什么都不懂。”
马钰说道:“娘娘不是给了我们五百亩地吗,如果他们觉得在城里不自在,可以去庄园生活。”
马八爷高兴的道:“谢谢大郎,谢谢大郎,我这就给他们写信。”
当然不是他自己写,而是找管家帮忙。
等走到一半,他又回过头说道:“大郎你放心,我保证不会让那帮人打扰到你。”
马钰微微点头,道:“谢谢八爷。”
等他离开,马钰长叹口气,果然好处没那么好拿啊。
不过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和马氏一族彻底切割的想法。
有些事情当断则断,否则必会为其所乱。
他们要是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去找马皇后。
真要是有才华,以马皇后的性格,岂会真的不提携几个人过来?
还是那句话,就算没才能,当初朱元璋马皇后他们造反的时候,派人出来帮个人场也不行吗?
什么都不做,现在想要好处,纯属想多了。
将此事处理好,他就起身准备出去转转。
也不知道庆功宴举办的如何了,自己要不要等会儿去常家拜访一趟?
只希望常遇春不要因为卸甲风的事情,对我产生偏见啊。
就在他有一搭没一搭胡思乱想的时候,忽然见到门房带着一名内侍,一路小跑过来:
“马公子、马公子,快……快……入宫,陛下宣。”
马钰有些疑惑,道:“这位公公慢点说,陛下宣我何事?”
那内侍上气不接下气的回道:“常大将军在宴会上中风不醒,陛下让您进宫可能与此有关。”
马钰震惊的道:“什么?怎么可能?”
当下也不敢耽搁,赶紧跟着内侍往皇宫里赶。
一路上心里却乱糟糟的。
原本历史上不是写的,凯旋途中中风的吗?怎么变成宴会上了?
难道自己努力这么久,也没能改变他的结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