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四叔,您真是帮了我大忙!”颜辉感激道。
“嗯,怎么也得帮你一把,你好好干!”四叔接着把电话和地址告诉了颜辉,颜辉也顺便记了下来。
挂了电话,四叔松了一口气。其实这个年节,颜辉发生的事,让他也非常震惊。真没想到颜辉短短两三年能发展这么好,而这个亏又能吃这么大。
做生意的人,听到亲戚朋友吃了亏,一般都会去问清楚、搞清楚,因为这样会避免自己吃同样的亏。四叔是了解这个“亏”的时候,才知道颜辉的生意做得很大,甚至现金流已经超过了他!
总之,帮了颜辉这个忙,以后在家族里,他说话也更硬气一些,和大哥聊起来的时候,可以用来垫话。
这就足够了。
颜辉也不指望四叔能帮自己多大的忙,但是这次的帮忙,他还是会记下人情,等自己这个事做起来,逢年过节还是要多去拜会一下四叔家。
总之,四叔找到这两个加工厂,是肯定值得信赖的。
颜辉没有贸然打电话联系,而是先骑摩托车去了其中一家。
这家加工厂距离颜辉足足30公里,颜辉问了半天路,到中午才找到了这家。
他仔细在周围转了转,看了看这家工厂的规模、进出车的数量、堆放原木的质量、走动工人的素养
看了一下午,颜辉也没有进去找,等到晚上工人下了班,他看着工人出来吃饭,他也跟着去了同一家饭馆。
工人们聊天、扯淡、喝酒,他就在旁边不紧不慢地吃饭,拿了一瓶汽水慢慢陪着喝。
晚上八点,颜辉不声不响地结账离开。
第二天,颜辉打扫完卫生,骑着摩托车去了第二家。
这一家的位置更好一些,距离市区略近,整个工厂的先进程度也更高,颜辉仔细地看了看,等到了中午吃饭,他盯着工人们,又等到了一波出来吃饭的人。
跟着这些人一起去了一家小饭馆,颜辉还是像昨天一样,在旁边桌上慢慢吃饭,慢慢喝饮料。
他倒不是想听什么情报,主要是想看看这俩地方的成本控制分别是什么水平。
大概判断了一下,颜辉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郊区的那一家,成本控制水平更好,也就是说,可以谈到更低的价格。
想到这里,颜辉骑上摩托车就直奔郊区那家。
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颜辉通报了门口的保安,很快就见到了厂长。
看到厂长亲力亲为,一直待在厂里,颜辉觉得稳了不少。
这个厂长是标准的鲁省本地人,听说颜辉的需求之后很高兴,把颜辉喊到了办公室,细致地聊了起来。
“你要的价格,我这边也给不了,”厂长很实在地说道,“咱也不说那些好听的,我这个质量你可以随时来检查。总之,74块钱是我的极限了。”
“那我要是要十万张呢?”颜辉再次问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