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超导薄膜领域卷成这个样子了?
还真就像罗森教授说的那样。
许青舟课题组发布的消息以mit为原点,急速向外界扩张。
如果说一个月前许青舟在超导薄膜领域投下了一颗炸弹,那这次直接是一颗核弹,将这个领域的同行们炸得灰飞烟灭。
各大课题组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不可能。
首当其中的当然是詹姆士团队,望着有限的数据,所有人都迷茫了,自从上个月以来,整个团队都在加班加点,原本以为可以拉开距离。
结果呢,反倒是被秒了。
即便按照现在的进展速度,他们想要达到许青舟手头超导薄膜的性能,至少都还需要半年时间。
震惊之余,他们的想法和麦克维斯一样,立刻整理成果,先把专利申请下来再说,再拖下去,鬼知道会发生啥变数。
一部分课题组已经有些麻了,当初顶着压力继续实验,刚有点成果呢,还没来得及找金主呢,人家就已经结束了。
“这还玩啥,正常人能这样?”
他们已经有破罐子破摔的打算了。
一年前,他们进入超导薄膜领域的时候不是这样啊,现在怎么卷成这个样子了?
另外一部分早就放弃了课题组则是有些幸灾乐祸,暗道自己有先见之明,早早就改换了赛道。
最可怕的不是实验做不出结果,而是隐隐有希望,连续奋斗一个月,等抬头的时候才发现,人家早就跑出一样的数据,自己手里只是废纸。
一众课题组再次感叹,甚至都开始产生怨气。
“你说你一个菲尔兹奖得主,跑到我们超导薄膜领域来做啥,来就来嘛,大家相安无事,有序竞争也挺好,这恰恰说明超导薄膜领域前途光明,连菲尔兹奖得主都过来卷。”
“可你偏偏又不按套路出牌,隔三差五的就给咱来个暴击。”
给人希望,再让人绝望。
5月1日,当各大课题组都在争先总结阶段性成果时,许青舟和宋瑶这边倒是很悠闲,拿出两天时间休息。
逛街,看电影,第2天就在家里摆烂。
接下来,许青舟耗费了两天时间,总算把设备都梳理清楚,前两套方案总体的水平相差不大,最后一套备用。
目前涉及的设备和聚变工程实验相关性不大,总体面临的技术出口管控并没有那么严格,谈一谈还是没问题。
最坏的结果,也还有备用方案。
5月4日,晚上9点,浴室里传来哗哗的水声。
许青舟四仰八叉地倒在沙发,看了眼时间,估摸着夏国那边应该开始上班了,打电话给张晓辉。
“许教授。”电话很快被接通。
“早上好,张主任。”
许青舟没弯弯绕,直接表明来意:“是这样的,我这边打算购买些设备,目前已经派人联络设备供应商,都是些大型设备,海关方面.”
张晓辉笑着说道:“这点您放心,我们已经做好了相关的预案,到时候会给设备开通专门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