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听著听著汗就下来了,果然人以类聚,一帮技术狂热者,而且还都是男人,几杯酒下肚,估计再让这些技术宅聊下去,马斯克还想上火星,估计火星都能给炸了
他在心中暗自记下一笔:等过两年,看看这些构想哪些能够开结果。
如果真有那天,届时他不介意与相关部门沟通,提供下技术支持与合作,毕竟网络安全和政商系统层面的合作已经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说不定在未来的某次阅兵式上,真的会出现我们自己的无人机与机器人方阵呢?
想到这里,陈默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画面:一排排装备精良、造型硬核类似高达那样的机器战甲,迈著整齐划一、鏗鏘有力的正步,通过广场。
那震撼的场景经媒体传遍世界,其带来的威慑力,恐怕真能“嚇也嚇死那帮人”。
虽说陈默自己也是技术出身,但脱离具体研发一线已久,如今他更擅长的是宏观方向的把控、重大决策的拍板以及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在大方向上他能跟上思路,但到具体的技术细节上,已经力不从心了。
但这並不妨碍他欣赏並从他们身上看到那种属於顶尖技术人的纯粹特质——对未知的好奇,对极限的挑战,以及对创造未来的无限热情。
他看著眼前这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儘管他们年龄相差无几,但就心態而言,陈默更像是一位过来人和见证者,欣慰地看著一群极具潜力的后辈,热烈地討论著、规划著名那个终將属於他们的未来。
可不一会儿,眾人的话题便转向了春节档正热映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因为刚才聊的外骨骼装甲影片里就有。
这部影片中出现的各类载具、装备与技术设定,並非凭空捏造,而是具备相当扎实的现实依据,顿时引起了在场这些技术背景浓厚之人的强烈兴趣。
“说起来,《流浪地球》可是彼岸参与投资的,你们別问我啊,”汪滔笑著朝陈默的方向努了努嘴,“吶,正主就在那儿呢。”
眾人的目光瞬间齐刷刷地再次聚焦到陈默身上,眼中充满了好奇与探询。
陈默见状,想了想:“你们刚才聊的外骨骼装甲,你们別看穿著轻鬆,每套起码有80斤,而且造价不便宜,每套装甲的定製费用大概40万美元。
我没记错的话当时一口气定了十套,后面剧组追没追加我就不知道了.”
40万美元一套,十套就是400万美元,折合人民幣两千五百多万——而这还仅仅是眾多道具中的一部分。
这个数字让在座不少人暗暗咋舌。
就连汪滔也忍不住追问了一个大家都好奇的问题:“那这部电影总投资大概多少?”
“这个嘛……”陈默轻轻挠了挠头,“5个亿是有的,具体数额都是陈彤在负责,我没太细问。要不是你们今天提起,我都快忘记它已经上映了。”
“5个亿?那票房得20亿才能回本啊!国內票房过20亿的片子才几部?”
“默总,您当初就不担心赔本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