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布局来讲,早期的投资能在技术爆发前卡住关键位置,一旦被投企业成为行业巨头,您將享有巨大的技术红利和生態影响力,甚至能参与制定行业標准。
从生態协同来论,彼岸投资机器人公司,其技术(如ai视觉、传感器融合)可以反哺彼岸的自动驾驶、智能製造等核心业务。
这相当於用外部投资为內部研发安装了“多个引擎”和“外部大脑”。
而且可以建立一个覆盖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才雷达网”。
同时还能获得最前沿的技术趋势、市场动向的一手信息,这是任何商业情报机构和合作都无法替代的价值。
最后再算利润,这些高科技企业一旦技术突破或商业模式得到验证,其估值会呈指数级增长,投资可能获得成百上千倍的回报,这是传统行业无法比擬的。
这些好处,他陈默能看到,同在深圳的老任和小马这种级別的人来说也都能看到,但为什么他们不投呢?
一是这些企业规模太小,对方隨隨便便復刻感觉就能搞定,就像当初坊间传闻还未发跡的小马哥想要把qq数百万卖给张朝阳,后者嫌贵,这点软体,隨便找技术团队分分钟就能研发出一款,根本没必要.
二是投资失败的风险太高,高科技研发“九死一生”,成功概率,不比买彩票中大奖高多少。
技术路径有太多因素导致走错,实验室成果无法工程化、量產,或很快被更优的技术顛覆,投资可能血本无归。
而且从研发到商业化盈利,周期极长,一般以5年为一个叠代周期,期间需要持续投入巨资,对投资方的现金流和耐心是巨大考验。
就算最终科技成果经歷九九八十一难终於落地,没有足够大或愿意付费的市场买单,或者全球巨头和资本都在布局,竞爭激烈,导致商业闭环无法形成。
这些都是令所有投资人对科技新兴领域投鼠忌器的原因。
但陈默清楚,隨著外掛將要到期,为了贏得下一个时代,这就要求他必须拥有超越寻常的眼光、耐心与战略定力。
如今的彼岸创投財大气粗,行事风格犹如一位“海王”,在国內外物色看得上眼的“对象”。
有合適的,便“春风一度”,留下一笔资金;
有潜力的,便保持联繫;没有潜力的,就当是一场你情我愿的萍水相逢。
为此,彼岸创投数千人规模的投资团队在世界各地活跃著、忙碌著、物色著、跟进观察著
陈默抓大放小,只看重两块:一是筛选机制,二是財务审计。
所幸这些年前有周受资栽树,后有吴旦操盘,彼岸创投发展得稳中有进,颇有几分“重剑无锋”的態势,令他颇为满意。
若不看报表,陈默甚至不清楚这些年他们为彼岸撒下了多少种子。投资范围锁定在与彼岸主业相关的衍生行业,每年投资案例数百家,年投资额超千亿。
即便这些投资最终失败,陈默把这些看作『垫刀』,失败多次,总有一次会成功,而且即便失败积攒下的技术积累与经验,终有重开之日。
而彼岸所付出的,无非是时间与资金。
时间陈默有的是耐心,而资金,他就更有了,换句人话就是“哥们不差钱儿!”
如今彼岸每年都会留出雷打不动的两千亿现金,这还是扣除集团运营支出、科研投入与投资等项目之后的净结余。
不少高管曾疑惑,为何集团要留这么多现金,即便是之前他提出的预留一年员工工资,也用不了这么多。
只有陈默清楚,这是他为未来几年预留的“战略储备金”。
陈默感觉自己现在就像在玩一局大航海游戏。
上半场,他操控名为“彼岸”的小舢板,开全图、搜刮资源、积攒家底,一步步打怪升级,终打造出一支战斗力惊人的航母舰队。
进入下半场,面对一片充满战爭迷雾的全新地图,彼岸將凭藉上半场积攒的殷实家底,以资本为燃料,以战略为罗盘,向未知领域驶去。
他有信心这註定是一次足以载入史册的伟大航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