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第一地球(6k)
命运汇聚之地,光锥之内。
罗清驱散了所有的阴霾,外放的灵力倒卷至他的体内,望远镜归于原位,他结束了这场漫长的观察。
虽然只观察了三天,但他感觉这个时间持续了三百年。
“罗清先生,您看起来脸色很不好,需要我们的龙做些什么吗?”
光锥系统负责龙担忧的说。
它不知道这个强大的准神为什么会露出这一脸疲惫的表情,其实光锥望远镜在旋转观察时,它和几位人类也一直在关注显示屏的状况。
显示屏大多数都是正常的,除了深空里的星星什么也看不见,唯独照到了那个距离地球不足0.5光年外的,足足一万艘形似胶囊的飞船,才算看的了点东西。
“谢谢,暂时不用。”罗清谢绝了恐龙们的好意。
恐龙们和人类们面面相觑。
看着那些满是担忧之色的人类观察员,罗清对他们劝慰道:“别担心,有我在,天塌不下来。”
那名太空军军官忍不住问道:“罗清先生,您是不是除了那一万艘胶囊飞船之外,还发现了其他很危险的东西?”
罗清点了点头,又说:“但我已经告诉你们的上级了,他们也会想办法的,没多大事,别担心。”
有天文学家苦笑的说:“不管怎么说,除了三体第二舰队之外,太阳系屁股后面的突然发现的一万艘胶囊飞船,而且还距离我们那么近,这太吓人了。”
“只是一些逃难的可怜人而已。”罗清说。
“那可是百分之一光速的难民飞船啊……”这位天文学家失神的喃喃道。
罗清沉默片刻。
目前的情况已经很明朗了,太阳系成为了众矢之的。
在一个以黑森背景为底色的宇宙中,同时被众多文明锁定,这本身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
但却真实的发生在了太阳系身上。
人类能活到现在简直是一个奇迹。
上述那一万艘‘胶囊’飞船就是卡尔所说的“难民飞船”了,根据罗清的观察,这支从第一地球出发的难民船队已经在宇宙中漂泊了两万年。
百分之一光速飞行了两万年。
这个速度不算慢,和人类的行星级战舰相仿,但要注意一个问题:这支舰队是两万年前启航的。
两万年前,人类还处于新石器时代。
这说明第一地球的技术发展远远早于地球,至少在两万年前就抵达了人类如今的层次。
但这支飞船船队的威胁性并不是太大,罗清在观察室注意到这支船队的后方还稀稀拉拉跟着一条残骸之路,这些都是故障的坏飞船,总数量同样是一万艘。
也就是说,难民船队在出发之始有20000艘移民飞船,经过了两万年的长途跋涉,半数都毁在了这漫长的旅途中,只剩下了一半数量幸存。
赶个路,死了一半的舰队。
无愧于“难民”之名。
而且这些飞船只有固定推进器,不存在转向的能力,这也说明那些难民实际上别无选择,只能朝着地球飞行。
这一万艘难民飞船,每一艘都有一座小型城市大小,呈现胶囊状,以人类为了迎接吞食帝国而在太阳系构筑的火力密度,倒是能全部应付得了,至于如何处理这些难民,就要看地球国际和舰队国际的意思了。
罗清沿着难民飞船的飞行轨迹,也成功把第一地球的盒给开了,第一地球距离太阳系199.9光年,所在的恒星系,是一个拥有6颗行星的单恒星系。
第一地球所在的恒星系,以下简称第一恒星系。
因199.9光年实在是太过遥远,罗清对第一恒星系的观察也持续了很久,总算观察到了一些关键的信息,第一地球是第一恒星系的第三轨道行星,与该恒星的距离适中,是典型的类地宜居行星。
罗清还观察到了六颗行星范围内的文明活动痕迹,比如一些人造光源,看来第一地球已经完全登陆了其余行星。
第一地球对其他行星的开发程度,要远大于人类对于火星、金星等行星的开发程度。
最重要的是,罗清在那颗恒星上,观察到了一个半透明的壳子,这个壳子严重压低了该恒星型的光度,使其光度仅为太阳的千分之一。
换言之,整颗恒星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能量,都被第一地球的文明给截胡了。
罗清知道这种装置叫什么,早在1937年的科幻小说《造星者》中,作者斯台普尔顿就畅想了这么一个巨型人造结构,用于包围恒星并获取其绝大多数或全部的能量输出。
这种科幻概念的装置,被称为戴森球。
这是一个,拥有了戴森球的,对所在恒星系的所有恒星完成开发的,按照卡尔达肖夫指数的标准2型文明。
论技术水平高于人类,论技术规模大于恐龙。
这就是“第一地球”,六颗地球里面的“大哥”,也是如今唯二幸存的文明,其所展现的实力,无论是建造戴森球,亦或者是两万年前发送百分之一光速的难民船队,都彰显了第一地球的强大实力。
毕竟,按照卡尔达肖夫指数,太阳系人类的文明等级虽然已经达到1型,但距离2型文明还有较遥远的距离。
罗清曾经问过排险者传感器关于文明等级划分的问题,得到的的答案是,按照卡尔达肖夫指数的2型标准文明,在宇宙尺度上对应的等级应该是10b级。
作为对比,二战时期的地球是3b级文明,冷战时期的地球是4b级,危机纪元早期的地球是5b级。
6500万年的龙蚁联邦、以及离开地球时的恐龙飞船‘初号环’,文明等级是6b级。
其中3b和4b的差距并不明显,5b和6b就已经有了明显差距,等级差距越往后越明显,这一点倒是和修仙境界有着某种共同性。
炼气1~10级几乎没有明显区别,筑基多了能围杀金丹,元婴结阵能对抗化神,但是合体再多也很难打过渡劫,渡劫期修士对于地仙境仙人则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越高级的差异越大。
罗清估算现在危机纪元205年的太阳系人类,文明等级是6b~7b级左右。
在一百多年前的某天,在等待“脑细胞”跃出天际的那一夜,罗清与排险者聊了许多,他曾问过排险者a、b、c,d,e这些套用希腊字母为表述的文明等级区别是什么?
排险者的回答是:因为文明早期发展现象不同,不能以简单的的技术,比如使用火来作为文明分类的依据。毕竟,宇宙中存在海洋文明,用使用火来评判对他们并不公平。
目前宇宙公认的文明发展等级界定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c级之前以基础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传承体系的存在性为核心标准,c级之后以技术发展成果为核心标准。
罗清想要具体一点的答案。
排险者传感器只好以人类的技术发展为例子,给了罗清一个清晰的概念。
进入e级条件:观星(思考世界之外)
1e:生物本能阶段。靠基因本能趋利避害(如趋光、觅食)。
5e:经验积累阶段。能通过个体试错总结简单规律,但知识仅存于个体记忆,随个体死亡消失,早期猿人属于这一阶段
10e:口头传承萌芽,知识开始跨个体传递,但无抽象归纳。旧石器时代晚期氏族处于该阶段。
1d:学会经验归纳
3d:符号与计数诞生,新石器时代处于该阶段。
7d:自然现象归纳,总结周期性规律。三体137号文明(墨子、周文王),人类中国的商周时期(祭祀),古埃及前王朝、两河苏美尔早期均处于该阶段。
10d:抽象思维萌芽,但知识仍停留在经验猜想,传承体系脆弱。
1c:杠杆原理,系统归纳。
2c:对运动的归纳,亚里士多德式认知。
3c:基础科学突破,掌握力学三定律或等价基础物理规律,,能用数学公式描述运动与力的关系。牛顿的出现,一己之力推动人类文明进入宇宙通用概念上的“中等文明”。
6c:经典物理体系完善,掌握电磁学、热力学定律。19世纪工业革命后的地球属于6c级文明。
10c:微观世界初探,理解原子结构、量子现象(如光电效应),开始用数学模型描述微观规律,知识传承进入“学术共同体”阶段。20世纪中期的地球属于10c级文明)
进入b级文明,b级文明无具体知识等级划分,以具体技术成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