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俩的小脑瓜,确实理解不了对讲机的乐趣。
不过两人还是很乖巧地跟着李悠南,陪他把证办了。
以后这个证件也有电子档,就算实体证件遗失了,也没关系。
而这时,通过工作人员的态度,徐莉雅和卢小兰才开始有点理解李悠南这个证件的含金量有多高,感觉人家对李悠南很尊敬呢!
就在李悠南准备离开时,工作人员突然说道:“李先生,我们有一个比赛,有一位评委因为临时有事来不了,您能不能临时顶替一下技术评委的席位?我们看您资料是c类……理论和操作经验肯定足够,帮我们撑个场?”
李悠南略微迟疑了一下,毕竟还要继续出发去重庆。
他想了想,问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工作人员微微一愣,但也听出李悠南似乎时间紧迫,便连忙说道:“比赛还有一个多小时开始,整个过程大约不到两个小时,很快的,不会耽误您太久,您看可以吗?”
李悠南思索着,送两个小丫头去重庆,倒也不急于这一时。
因为她们俩报名的时间本来就还得等到大后天,今天要是赶不到重庆,就慢慢走,沿途走到哪儿算哪儿,休息一下也行。
这么一想,李悠南便答应下来了。
再次回到刚才那个广场,李悠南他们三个人又碰到了小鸭舌和他的小伙伴。
不过这一次,他们俩正在跟一个戴着眼镜的大学生交谈。
李悠南走过去打了个招呼,小鸭舌和他的朋友刚好与戴眼镜的大学生道别。
小鸭舌很礼貌地说:“wa哥,bye bye,祝你比赛顺利!”
wa是呼号的尾缀。
此时,小鸭舌才将目光放回李悠南身上,热情地说:“我已经报名了,你的事情还办得顺利吗?”
想了想,小鸭舌又好奇地问,“今天这里还有a证的考试吗?”
李悠南没有回应小鸭舌的问题,而是将目光望向那个离开的大学生背影,问道:“你刚认识的朋友吗?”
小鸭舌点了点头说:“那个wa哥也是我在论坛上认识的,他是一个资深的火腿了,这次过来还要参加一个短波比赛。”
李悠南眨了眨眼睛:“短波比赛?”
小鸭舌“嗯”了一声,言语里透着几分羡慕:“短波必须得b证才能玩。”又说,“希望这次我能考上b证吧!对了,李哥,你接下来要做什么?”
李悠南左右看了看,朝着那边的设备展区指了指:“我去买一台设备。”
小鸭舌“哦”了一声,有些兴奋地说:“待会儿你弄完了也过来看看这个比赛吧,短波通讯距离超级远,我就是冲着这个短波通讯才想考b证的。”
李悠南笑了笑说:“待会儿肯定要过来的。”
没办法,毕竟自己是评委啊,虽然只是临时客串的评委,但也是评委。
徐莉雅和卢小兰觉得太无聊了,这会儿变去附近玩了,约好待会儿李悠南这边完了给他们打电话。
……
考试帐篷里摆着几排折迭桌椅,人差不多坐满了。
监考老师发了卷子,是机考,用的笔记本电脑,外面偶尔有鸟叫。
大家都很专心。
小鸭舌做得挺顺,提交后屏幕跳出“通过”,心里踏实了。
老师核对完信息,给了小鸭舌一张预先印好、盖了协会红章的b类操作能力证明,是张硬实的卡片。
揣好证,小鸭舌赶紧钻出帐篷。
爽了!
成功拿下b证,人生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又开启了!
此时小鸭舌自自然激动极了,遗憾的是他的小伙伴没有过。
他哈哈大笑着安慰了一下小伙伴,随后赶紧朝着另一边走去。
小伙伴表情有一些复杂的望着小鸭舌。
……
真正的重头戏在草坪另一边,短波比赛场地。
此时,几副不同样式的天线已经支起来了,最显眼的是个带电动转向器的三单元八木天线,高高地指向天空。
发电机在几十米开外的树林边“突突”地响着,用粗壮的电缆连着操作区,尽可能减少干扰。
几个穿着协会马甲的操作员正在做最后调试,旁边围着不少人看。
带队的张老师招呼他们这些观摩的:“今天搞的是全球性的,拼的是通联到不同前缀呼号的数量。在户外,信号传播更稳定,干扰也小。”
“接下来让我们有请一下今天的几位评委老师,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c类操作员,其中,李悠南先生是临时受邀来帮忙的,非常感谢!”
c类的持有者,很多是些老家伙,毕竟这些人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持续的玩电台。
所以当李悠南以评委的身份,坐在了评委席时,大家都呆了呆。
尤其是小鸭舌,他忍不住揉了揉眼睛,啊?什么情况!
李悠南他是评委?
李悠南注意到了人群里的小鸭舌和他的伙伴,朝着他俩笑了笑。
俩人更呆了。
……
此时,小鸭舌看着跟他打招呼的那个眼镜儿大哥戴着大耳机,坐在折迭椅上,头顶撑着大遮阳伞。
和室内不同,这里背景音是隐约的发电机声、风声、远处公园的模糊人声,但电台耳机里的信号反而显得更清晰些。
小鸭舌凑近看。
电脑屏幕上加了个瓦楞纸做的简易遮光罩,但强光下操作员还是得侧着头避开反光。
一个操作员大叔盯着传播预测图,快速按动转向器控制盒上的按钮:“现在欧洲方向开通了,试试20米波段。”
风把桌上的备用纸吹得哗哗响,有人赶紧用石头压住。
另一个操作员灌了一大口水,抹了把汗:“太阳上来了,机器散热得盯紧。”
他们几乎没怎么离开座位,在传播开通的黄金时段,那种专注度让人不敢轻易打扰。
李悠南饶有兴趣的看着他们几人的操作,相关的数据参数都在现场的一台显示屏上实时同步出来。
几个评委都显得有些悠闲,旁边的老大叔好奇地问李悠南:“小兄弟,你什么时候拿的c证啊?”
李悠南笑了笑,只说自己拿了没多久,因为补办证件,被抓来当评委了。
老大叔愣了愣,觉得有些好笑:“也是,毕竟能拿c类的人太少了。”他上下打量李悠南一番,啧啧称奇,“真的好年轻啊,你还不满30岁吧?”
李悠南点了点头。
比赛还在继续。
操作员手指不是在旋钮上快速扫频,就是在键盘上敲击录入,或者抓着麦克风电键呼叫应答。
嘀嗒声和快速英语几乎没断过。
眼看快到下午四点的预定结束时间,操作员们开始收尾最后的通联。
等最后一个通联记录完毕,操作员摘下耳机。
带队的张老师,邀请在场的几位评委做点评。
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评委身上。
前面几个评委依次做了点评,随后轮到李悠南和他刚刚认识的那个大叔了。
大叔笑了笑:“要不然小兄弟你先来吧!”
李悠南很清楚自己年龄小。大叔虽然表面态度谦和热情,但未必信任自己的能力。
虽然李悠南并不在意,不过眼下这个场合,他自然还是要说几句的。索性也不推辞,点了点头:“那行。”
李悠南一开口,声音不高但很清晰,周围一下子安静了不少。
毕竟他在现场的几个评委里看上去太年轻了,十分扎眼。
“整体不错,”李悠南先肯定了一句,然后话锋一转,直指关键,“效率还能抠一抠。主要在两点。”
他指着那个主操作位:“第一,天线转向的时机。下午两点半左右,15米波段对北美有个小窗口,信号报告普遍+20以上,持续时间大概十五分钟。虽然也通到了几个,但强度明显弱,耗时也长。北美窗口开通时,天线在十分钟后才转过去,错过了黄金期前半段,少抓了至少5到8个前缀。传播预测软件和实时s表强度跳变,都是提示,要更敏感,转得要更快、更果断。”
他说得很具体,连时间和信号强度都记得清清楚楚。
操作员点点头,有点不好意思:“当时看欧洲台也挺多,贪了一下…”
“理解,都想多通联,”李悠南语气平和,随后又说:“第二,波段切换的节奏。20米波段下午三点后本地噪声开始明显上升,你们坚持到三点二十才切到相对安静的40米。噪声起来,就该果断换波段。40米虽然传播距离近些,但胜在清晰,保证通联质量更重要……”
都是些硬核的知识,现场很多人是刚刚入这个圈子的小白,不怎么听得明白。
但没关系,大家都在认真点头,至少要让旁边的人觉得自己听懂了。
小鸭舌目瞪口呆地望着李悠南。
刚才如果他还有一些疑惑的话,此时他已经很清楚李悠南的水平了。
这番话,没有一句虚的,全是硬邦邦的操作细节、时间点、效率对比、具体问题。
李悠南点出的那两点,恰恰是小鸭舌这种新手根本看不出来的门道——小鸭舌只看到天线在转、人在忙,却不懂背后的策略和取舍。
尤其是李悠南精准地回溯几个小时内的传播窗口和操作细节,这种功力,没无数次实战,绝对练不出来。
小鸭舌低头看了看裤兜里那张崭新的b证卡片,感觉它轻飘飘的。
……
今天的经历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并不怎么重要。
李悠南找到徐莉雅和卢小兰的时候,两人也玩得有些累了,正好出发,三人一起朝着车子的方向走去。
卢小兰漫不经心地问:“表哥啊,你们今天玩的那个东西真有那么好玩吗?”
李悠南随意地说:“还行吧,不能说好不好玩,但的确挺有趣的。”
“太硬核了,完全不懂。”
“不懂也没关系,反正只要知道我表哥是最厉害的就行了,嘻嘻……哎哟!表哥,怎么又打我脑袋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