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了老乡一个小杂货店门口的一点地方,放了张桌子,挂了块手写的小牌子。
“中英俄翻译、商务咨询。”
中英俄三国语言都有。
她又让梁毅帮忙,用厂里的油印机印了一些简单的传单。
上面用中英俄文写着服务内容,让李红梅分发给她认识的一些厂家老板,也托人带到苏联商人常住的宾馆去。
生意起步比想象的难。
开头几天,桌子后面门可罗雀,只有好奇张望的人。
安敏心里有些打鼓,但面上依旧镇定,就坐在那里看着俄语书,或者整理厂家产品的资料。
转机发生在一个下午。
两个身材高大的苏联男人在杂货店前徘徊,指着各种商品用俄语激烈地讨论着,看起来又着急又无奈。
杂货店老板听不懂,只能比划手势。
安敏深吸一口气,起身走过去,用流利的俄语微笑着说:“你们好,先生们,需要帮忙吗?”
那两个苏联人一愣,随即脸上露出巨大的惊喜,仿佛听到了乡音。
原来他们想采购一批电子计算器和晶体管收音机。
但之前找的翻译不靠谱,带他们去的工厂价格虚高,他们觉得被骗了,正不知如何是好。
安敏仔细听了他们的需求,心里迅速过了一遍李红梅和梁毅提供的厂家信息。
她没有大包大揽,而是说:“我可以为你们提供翻译服务,并按小时收取费用。”
“同时,我可以根据你们的要求,推荐几家我认为质量可靠、价格公道的工厂,并由我陪同你们去洽谈。”
“最终选择哪家,由你们自己决定。你们看可以吗?”
这种坦诚和专业的态度立刻赢得了苏联客商的信任。
安敏按照约定,先收取了一天的翻译服务费,然后带着他们跑了三家电子厂。
其中一家就是张建国的厂子,梁毅提前打好了招呼,给出了合理报价。
在安敏清晰准确的翻译和协调下,双方沟通非常顺畅。
最终,客商对比之后,选择了其中一家他们认为性价比最高的。
巧了,正是张建国的厂子,两人当场签下了一笔不小的订单。
送走千恩万谢的苏联客商,安敏长出了一口气,感觉腿都跑细了,但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晚上,她不仅拿到了事先谈好的翻译费,张建国还乐呵呵地塞给她一个红包。
“安姐,你这可是给我们厂拉来了大客户!这是你的中介提成!”
梁毅下班回来,看到妻子闪闪发光的眼睛,和桌上那笔不算少的收入,也由衷地为她高兴。
“看来你这翻译服务社开张大吉啊!”
安敏笑着点头:“虽然刚开始,但路子好像摸到了一点。”
“不只是翻译,关键是提供信任,帮他们找到对的资源。”
就这样,安敏的小生意慢慢做了起来。
她收费合理,办事可靠,介绍的生产厂家质量有保障,口碑逐渐在小小的苏联客商圈子里传开。
找她的人从偶尔一两个,慢慢变得多了起来。
她不再仅限于电子产品,也开始接触服装、日用百货等苏联市场的紧俏商品。
夫妻俩一个管生产,一个拓市场,虽然忙碌,却方向明确,干劲十足。
有了这个翻译店,她可以很合理的变卖空间的东西,为将来在南方安营扎寨,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