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什么?”
朱棣仔细的回想之前天幕之言。
毕竟过去太久,有些忘记也属正常,不过宫内专门有太监负责记录,也不算大事,他就想让去拿。
但朱高烁却给出了答案。
“二十五年风平浪静的大同、宣府还有辽东同时传来军报蒙古人犯边!”
“而土木堡之变应该就是七月份的事情!”
朱高烁的这两句话,如同利刃般刺入了朱棣的内心。
此刻若是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就真白活了。
北边的乱动明显就是为了掩盖东南沿海叛乱的事情。
朱棣急忙看向朱高烁:“老四,你意思是说,他们就是故意想让朱祁镇亲征?然后将他出卖给也先?”
这次朱高烁没有说话了。
不是他不想说。
而是他也不清楚,到底实际情况。
只能说明史里对土木堡事情的记载,确实很片面,掩盖了很多东西。
朱高烁唯一能确定,就是文官集团不是什么好东西。
【朱祁镇带兵出征土木堡大家都知道,号称五十万大军,可是在明实录跟明史,这两本官修史书里面,却毫无记载,死了士兵,也一个字没写!
土木堡死了多少人,谁也不知道,号称是三大营主力全部拉去了,可若是京师三大营一扫而空,于谦后来整编八团营编的是什么人?
【唯一有记载的阵亡将领名单!】
【土木堡是后来最终出事的地方,但在这之前根据记载,也先的骑兵就已经跟朱祁镇打了几仗,并且全部获胜。
这样的明史说出来都可笑,这几次战斗全部发生在长城以内,大明的国境之中。
为什么没有阵亡名单,因为根本就无法统计,明军真实损失非常的少,可能少到你无法想象。
朱祁镇被生擒,军队的高层将领全部阵亡,结果士兵没怎么死,事情不是很明显了吗?】
【土木堡的整个过程跟目的,其实就是奔着朱祁镇这帮军官来的。】
“政变!”
朱棣脱口而出。
他们这是故意要将朱祁镇骗出来,然后杀光这些武将。
文武制衡一直是皇帝最应该考虑的事情。
皇帝压制文官其实就是靠武将。
结果这一战,武将死光了。
朱棣没记错的话,后来掌管军队的变成了文官。
“于谦!”
朱棣只感觉脑袋嗡嗡的。
难道此事跟于谦还有关系吗?
于谦在之前的天幕里,他是民族英雄啊,土木堡之变里他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不对,土木堡之战是也先派人来进攻的,跟文官集团好像也没什么关系。”
朱棣思索片刻,忽然抓到了天幕的漏洞。
若真是文官集团为了杀掉政敌发动的土木堡之变。
那瓦剌跟也先的事情就说不通了。
唯有的可能就是文官集团勾结蒙古人。
【土木堡之变确实非常有意思,还原这段历史之前,我们要明确一件事,首先偷袭明军大营的根本就不是也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