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眼神都不太一样了,看萧然时候带着敬佩之意,“利国利民,泽被苍生,莫过于此。小郎君有此巧思,惠及天下农夫,这份功德,比老头子治百十个病患,要深远得多了——实在令人敬佩。”
“老先生,言重了,我这只不过是运气好,运气好”给萧然说的有点不好意思。
这不是自己发明了,自己是照搬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小郎君的口音和其他人不一样,服饰这些也不同.”孙思邈还是忍不住问起来。
萧然的穿着打扮实在太另类了。
“我早些年在西域那边溜达,归来不久,现在户籍都没有,还是依附二娘她们的附籍呢!”
“原来如此!”
张锦禾帮忙做饭,跟着张二丫也算是学了些,但是不多。
现在萧然家里都是铁锅炒菜,油盐这些都比较足,味道也好很多。
到傍晚,张大郎这才带着曲辕犁回来。
中午没有回来吃饭,带着些糕点胡饼去的,觉得回来吃饭耽误时间。
看到牛棚里面的小毛驴,张大郎愣了一下。
张二丫听到动静出去看看,“阿兄!”
“二娘,小郎君买的吗?”
“不是,是孙思邈老先生的,老先生是游医,留下住几天”张二丫解释了一下。
“这样啊!”张大郎点点头。
按照萧然的意思,耕地这些找人就行,但张大郎闲不住。
现在想的是能尽可能为家里做点什么。
这个时代达官显贵很多时候是分餐制,但是萧然一直没有。
李丽质几人来,也是一起吃。
分餐感觉没有人情味,疏远了。
萧然是不喜欢的。
“二娘这个厨艺,真不错。”品尝了一点,孙思邈赞许的连连点头。
其他地方没吃过这样的。
孙思邈也发现了,伙食比想象中好很多。
不是粟米粥,粟米是蒸的,还有胡饼。
“这是小郎君教的,比起小郎君来差很多!”张二丫笑了笑。
张明德放下筷子,抹了抹嘴角,脸上带着几分与有荣焉的笑意,语气恳切又实在:
“这可不是虚言,小郎君的厨艺,真当得起‘一绝’二字,连长安来的那些贵人见了都称奇,说在京里都未必吃得到这般滋味。”
“便是寻常的粟米饭,经他手一做,配上些青菜豆腐,都比别家的精米佳肴还顺口。”
“村里但凡尝过的,没一个不念叨——说自个儿以前那饭,怕是白吃了。这话可不是老汉瞎吹,是人人心里都认的。”
给萧然都说的有点不好意思。
“阿翁说笑了,没这么夸张”
张大郎话少,打个招呼之后很少说话,闷头吃饭。
现在家里条件不错,可以敞开了吃,不用担心粮食不够这个问题。
难得遇到一个同龄人,能聊到一起。
孙思邈和张明德聊了很晚,张明德也没有回去。
这段时间熟悉了,也不拿萧然当外人。
家里的房间不少,多来几个也能住下。
萧然的房间自己处理了一下,有道门去后面的仓库。
仓库有两个,有一个是平时放曲辕犁农具这些的,靠近山洞这个萧然说自己放点东西。
张大郎和张二丫明白什么意思。
萧然的渔具这些,需要个地方单独放。
回到山洞里面,还是和以往一样,把东西搬下房车。
萧然还是习惯了在房车上睡,但这一次带着小黑在新房间里面躺下,得适应一下。
第二天,天刚刚亮,几人都起来了。
就张明德起不来。
鸡鸭鹅这些也搬过来了,三娘还是要自己去喂一下。
张大郎要照看牛,添加草料。
张锦禾和张二丫准备早餐,收拾家里。
孙思邈溜达到了水潭旁边,对着东方渐亮的天际凝神站定。
只见他双手缓缓抬起,掌心相对,离胸口寸许,指尖似有若无地随着呼吸轻动——这是道家的导引术,动作舒缓如流云,肩颈、腰身、膝弯慢慢舒展,每一寸筋骨都像是被晨露润过,柔韧又有力。
他闭着眼,鼻息绵长,吸气时小腹微鼓,呼气时轻若游丝,晨光落在他白的发须上,竟透着股仙风道骨的静气。
练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他才收了势,额角微微见汗,却面色红润,眼神愈发清亮。
这才转身打量起周遭的草木,目光扫过院边的艾草、墙角的蒲公英,甚至田埂上几株不起眼的车前草,都轻轻颔首。
晨练与识药早融成了日常——动则养气,静则辨草,既合了养生之道,又没忘了医者本分。
萧然也习惯了早起,没有打扰孙思邈,好奇的在不远处看看。
这个有大用,这个得学。
等孙思邈差不多结束,萧然这才带着三娘和小黑过去。
“老爷子早!”萧然改变称呼,亲近些。
“呵呵,小郎君,三娘早!”孙思邈脸上带着慈祥的笑意。
“老爷子,我想和你学学养生。”
孙思邈颇为意外,萧然这个年纪的人有这种想法的,还是第一次遇到啊!
“小郎君这个年纪能如此想倒是难得,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久坚持才行。”
“这个没问题,我能坚持!”
“行,明日小郎君早些!”孙思邈是很乐意教的。
晨练结束了,自然要去看看药材这些。
昨天卖了很多药,今天要制作些出来。
看到孙思邈晾晒药材,萧然和三娘也跟着帮忙。
三娘是比较乖巧的类型,不是调皮的小孩子。
突然想到车上有一本太极拳的书,萧然想让孙思邈看看,想知道孙思邈怎么评价。
转身跑去卧室里面,拿着书跑出来。
“老爷子,你看看这个书怎么样。”萧然把书递给孙思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