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放浪形骸国际章?(大章!求月票!)
“吕董,路上注意安全。”
“好的,贾董,下次我们有机会再聚。”
天上人间的包厢门口,贾跃停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目送吕睿一行人走进了电梯。
可就在电梯门关上的刹那,他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凝重与不甘。
乐视的面子,吕睿终究还是没给……
不!
更准确地说,是贾跃停最终选择了不用这份面子。
因为他实在是下不了决心,为了一个演员的私人恩怨,就和当前势头正盛的睿视界彻底撕破脸皮。
他不清楚吕睿的背景到底有多深,但能在年纪轻轻就做到如今的成就,且每一步都走的顺风顺水,背后必然会有不为人知的底气。
说不定和他一样,也有顶级大佬撑腰!
为这点小事赌上乐视未来的发展,实在是太不值当了。
重新回到包厢里,吴晓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满脸不甘,怨气冲冲地问道:“贾哥?这事难道就这么算了?”
一想到吕睿那句“你的面子还不够”,以及那上位者般漠视的眼神,他就恨得牙痒痒,只觉得受了天大的屈辱!
“算?肯定不能就这么算了,这个场子,我迟早会给你找回来。”
贾跃停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小弟受了气,当老大的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不然以后谁还跟他做事?
可这“迟早”到底是什么时候,那就是未知数了。
可能是……下周?
毕竟眼下的乐视,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自制内容的收益,都和睿视界相差着十万八千里。
他连给吕睿制造麻烦的能力都没有,只能从长计议,静待合适的时机到来。
“艹!这小屁孩,毛都还没长齐呢,就这么嚣张!我非得给他点颜色看看!”
吴晓还在骂骂咧咧,心里的怒火怎么也压不住。
“你先别冲动。”贾跃停皱着眉头,语气突然严肃起来,“不然到时候出了什么事,连我都保不住你。”
“他算个屁啊,不过是个小毛孩……”
“小孩?你可别小瞧他。”贾跃停出声打断他,“人家能年纪轻轻就拼出这么大的家业,你以为全靠运气?你好好想想,你25岁的时候,能有他今天的成就吗?”
这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吴晓的怒火。
他不由得愣住了,脑海里不自觉浮现出了自己25岁时的境遇。
那时候他才刚读了个专科毕业,和一群同学傻乎乎地到处面试、找工作,过得捉襟见肘。
若不是后来机缘巧合遇到贾跃停,跟着他混了几年,还当上了电视剧制片人,恐怕这会还在某个血汗工厂打工呢。
再看吕睿。
25岁的年纪,已经是身家亿万的企业家,手下有电影公司、院线,涉足了投资领域,甚至还在好莱坞都站稳了脚跟,混得风生水起。
这一对比,他顿时发现,自己确实连个屁都不是。
也难怪人家会不给他面子,甚至全程都懒得搭理他,因为两人根本就不在一个层级上。
见吴晓沉默不语,脸上的戾气渐渐消散,贾跃停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走吧,结账回去,你先忍一忍,放宽心,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别忘了我们的梦想是什么。”
吴晓缓缓点头,嘴里挤出一个“嗯”字。
事到如今,他除了沉默忍耐,也别无选择。
而此时,车里,赵朋忍不住开口:“睿哥,贾跃停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他真就这么心甘情愿的算了?”
吕睿看着窗外的夜色,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暂时是算了,但如果我猜的没错,这家伙绝不会善罢甘休,不过没关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只要保持警惕,不怕他搞小动作。”
其实李宝田这件事,只是个苗头而已。
按照睿视界与乐视的发展规划,未来免不了得斗一场,现在只不过是双方的一次初步试探罢了。
吕睿已经释放出了自己的态度,就看他贾跃停敢不敢上了。
…
一转眼,时间到了7月10号。
继《恶人传》《叶问》《南京照相馆》之后,由睿视界出品的《逆转人生》顺利开机。
这已经是睿视界今年开机的第四部电影了。
同时,已经杀青的电影也有四部,分别是:《疯狂的赛车》《李米的猜想》《我不是药神》《环太平洋》。
如果再算上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以及电视剧项目《走西口》《我的兄弟叫顺溜》《潜伏》《来自星星的你》的话,睿视界当前累计运作的项目赫然已经高达13部了!
还有吕睿近期正在和姜闻讨论的《让子弹飞》,严格来讲,这也算是睿视界的项目。
作为一家民营影视公司,睿视界的项目储备与产能,在当下的华语影视圈堪称独一档!
即便与华宜、中影等老牌巨头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隐隐有独占鳌头之势。
甚至可以说,当下的睿视界就是民营影视公司中的no.1!
而如此庞大的优质项目矩阵,也让圈内所有演员经纪公司都不由得红了眼。
毫不夸张的讲,如今睿视界这三个字,在经纪圈简直堪比“摇钱树”。
各家公司就跟看见了亲爹似的,恨不得直接扑上来!
毕竟只要能搭上睿视界的线,哪怕分到一个小角色、一个项目资源,都足以让旗下艺人平步青云,公司也能顺势跟着起飞。
这怎能让人不眼馋?
别人的心情如何,王常田这会并不清楚,反正他现在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因为自从他与吕睿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后,光线传媒便锁定了睿视界所有影视剧的发行份额。
无论光线是否参与前期投资,都能从每一部作品中分得一杯羹。
这也意味着,睿视界的项目越多、越成功,光线的收益就越丰厚。
甚至不夸张的讲,人家指甲缝里流出来的那一点,都够光线吃的满嘴流油了。
“所以,现在还有人觉得,我当初给吕董让渡10%股份的行为,是脑袋烧糊涂了吗?”
会议室里,王常田环视着在座一众股东与高管,语气带着几分自得。
而此刻,现场可谓是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根本无人敢接话。
当初,王常田力排众议,以10%的光线股份换取与睿视界的长期合作,不少人私下骂他傻了!
可如今,实打实的利益摆在眼前,顿时让所有质疑都显得苍白无力。
“有时候不要鼠目寸光,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公平,你不拿出足够的诚意,人家凭什么要跟你合作……”
絮絮叨叨的训了十多分钟,直到说得口都干了,王常田这才终于停了下来。
看着底下一群人被他喷的哑口无言,他心里简直别提有多爽了。
这一刻,他愈发笃定,与吕睿合作绝对是他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决定,没有之一!
喝了口水,清了清嗓子,他继续说道:“好了,言归正传,接下来,我来部署一下光线后续的发行战略。
我们首先要进行全面整合,打破单一城市的运营模式,推行大区域规划,将全国划分为华北、东北、华南、西北、西南、华东六个大区。
后续推进时,集团下发任务,然后由各大区负责人进行整合调配,这样也能够相对更好的协调资源,并且方便公司管理……”
他一边说着,底下的高管们一边飞快记录。
然而,越是说,他心里越是感慨于吕睿的前瞻性目光!
这段时间,他经常会跑去睿视界向吕睿取经,每次回来后都感觉受益匪浅。
包括今天这套发行体系的新部署,其实也来源于吕睿的点拨。
尤其是那句“一动而千城动”,更是让他心潮澎湃,深刻感悟到了规模化、体系化运营的力量。
其实他心里也清楚,吕睿之所以不遗余力的助推光线发展,除了身为股东能享受分红外,更核心的目的则是为了牵制博纳影业。
毕竟在当前民营发行领域,博纳一直是光线最强劲的对手。
而有了光线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睿视界便能在发行端形成制衡,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可即便知道自己是被利用的一方,王常田也甘之若饴。
毕竟,可不是谁都有资格被吕睿利用。
能成为睿视界的独家战略发行伙伴,是光线的荣幸,更是他王常田的骄傲!
会议结束后,他独自留在会议室里,脑海里突然又冒出来一个的想法。
要不要再主动让渡一部分股份给吕睿,把睿视界彻底捆绑在光线的战车上呢?
这样一来,无疑能更长久的享受合作红利,也不用担心对方会被其他公司挖走。
念头一旦升起,便如野草般开始疯长……
尤其是看着桌上睿视界的项目清单,他眼神愈发变得坚定!
然而,他这边是爽了,可于东那边却后悔的要死。
虽然自从攀上保利这座大山头后,博纳的发行与院线业务便一路高歌猛进,俨然成为了民营发行领域的领头羊。
可再风光的头衔,也终究要落到“赚钱”二字上!
毕竟谁又会嫌弃口袋里的钱多呢?
因此,每当看到光线借着睿视界的项目赚得盆满钵满时,于东就忍不住在想,要是当初没和吕睿闹翻,现在博纳的发行业务会不会早已更上一层楼了呢?
答案是肯定的。
看看如今的光线就知道,其发行业务规模的飞速扩张,几乎完全得益于与睿视界的深度绑定。
但现在,他就算是后悔也没机会了。
因为一旦下了车,再想重新上车,简直难如登天!
此前为了挽回局面,他私下里找过韩三坪好几次。
按理说,他是韩三坪一手提拔的嫡系,如今求到门前,对方多少该帮着说句情。
可现实却是,随着吕睿在华语影坛的地位日益凸显,其手上的项目质量与市场号召力无人能及,韩三坪早已悄然偏向了睿视界。
毕竟,中影也需要借助睿视界的优质项目巩固行业地位。
韩三坪眼下更是需要大量政绩来进行助推上位,没必要为了他于东,得罪吕睿这个潜力无限的新锐导演。
这就让于东更难受了。
“业务拿不到,靠山也被抢走了,唉!我这是造的什么孽啊!”
他瘫坐在沙发上,望着窗外的天空,满心悔恨。
当初若不是因为一点蝇头小利与吕睿撕破脸,想来如今的博纳也该和光线一样,享受着睿视界项目带来的红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同一时间,《逆转人生》的拍摄片场已是一片热火朝天。
因为开机发布会是在首都办的,所以韩三坪一大早便特意赶了过来。
之前《南京照相馆》开机时,他因为太忙,所以没时间去。
可这次就在家门口,自然不能错过。
“韩总。”
原本正在和刘德哗闲聊的吕睿,一看到韩三坪走进片场,立刻乐呵呵的迎了上去。
“我是真佩服你。”韩三坪看着片场忙碌的景象,难掩感慨,“你这哪来这么多的精力?手上同时铺了这么多项目,还能个个推进得有条不紊,你能忙活过来吗?”
他一直觉得,中影作为行业巨头,业务范围已经铺得足够大了。
可一对比吕睿的睿视界才发现,中影不过是发行的电影数量多一些,论制片端的项目储备与质量,竟然都已经比不上睿视界了。
“还行啊。”吕睿笑着看了眼不远处正在协调拍摄设备的赵朋,“我这几个兄弟,可都是我亲手培养出来的全能型人才,专业能力没话说,有他们在前线盯着,我很放心。”
在“放权”这一块,他向来底气十足。
如果他自诩为第二,业内绝对没人敢自信的说自己是第一!
但凡是睿视界的项目,除了资金调配与核心角色选角这两大关键环节他会亲自把控外,其余所有事务,他都会交由导演和制作组自由发挥。
而他自己则只需要把握大方向、确保项目不偏离轨道即可。
除非剧组遇到难以解决的重大麻烦,否则他很少会主动跑到片场干预。
当然,这只是项目推进顺利的原因之一。
更核心的一点,是吕睿舍得花钱!
他始终坚信,一个剧组能否稳定高效运转,最关键的就是——上级必须让下级挣钱!
只有钱,才是把控一切的核心。
只要舍得投入,让剧组里从主演到群演、从导演到场务,每个人都能拿到与劳动强度相匹配的薪酬,甚至超出预期,根本不用特意嘱咐,所有人都会自发地维护剧组的秩序、保障拍摄的顺利推进。
毕竟没人会跟钱过不去,更没人愿意破坏一个能让自己赚到钱的好平台。
韩三坪听完吕睿的话,连连点:“你这套思路确实高明。
现在圈内很多公司都想着压榨工作人员成本,你却反其道而行之,反而能让项目推进得更顺畅,还是年轻人看得通透啊!”
吕睿笑着摆手:“其实都是实践出来的经验,大家出来干活,图的就是一份稳定的收入和认可。
而我把钱给到位了,他们自然会把事做好,这是双赢的局面。”
…
随后,两人又绕着《逆转人生》剧组转了一圈。
返回后台时,韩三坪望着正忙碌的工作人员与现场井然有序的拍摄场景,难掩感慨:
“按照你这操作继续下去,倒是颇有种‘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趋势了。”
“不敢不敢,我这只是小本买卖而已,哪敢跟漕工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