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雨夜
聚会散了之后,李哲把赵兵叫到一旁,低声叮瞩了几句,隨后便转身回二十五號大棚旁的砖房睡觉了。
至於郭家兄弟,李哲並没太放在心上。
原因很简单一一今年寿光本身就会研发出第一代蔬菜大棚,所以不管这兄弟俩是否跟著自己学技术,对寿光那边的大棚发展,影响都不大。
而且,李哲现在建的,是仿第五代越冬蔬菜大棚。说是“仿”,是因为受限於当下的技术,很多建材和细节,都没法跟真正的第五代大棚比。
虽说第五代大棚在各方面都比第一代完善,但这並不意味著第五代就一定比第一代好。在李哲看来,眼下最適合寿光用的,还是第一代越冬蔬菜大棚至於他自己为何不用第一代,反而直接用第五代,原因也很简单: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廊坊的冬季气温,比寿光低了不少,这也是当地种越冬蔬菜最大的难点。
第一代越冬大棚和第五代最大的区別,就在於是否下挖地基一一第一代没有下挖地基,而第五代通过下挖地基,大大增强了大棚的保暖和蓄热能力,优点十分明显。
但第五代大棚的缺点也同样突出:建造成本高,还容易被水淹。
好在廊坊的雨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到时候大棚的棚膜早就揭掉了,对大棚本身的影响不算太大
蒙娜丽莎西餐厅二楼,木质地板被擦拭得亮,空气中飘著淡淡的黄油与咖啡混合的香气。
沈亚楠坐在靠窗的卡座里,面前摊著一本蓝色封皮的帐本,手里的钢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算到关键处,指尖还会轻轻叩击桌面。
偶尔她会停下笔,目光越过玻璃窗,落在楼下熙攘的街道上,看著行人骑著自行车穿梭,发愣片刻又重新低头算帐。
忽然,一辆白色伏尔加轿车缓缓驶来,停在餐厅门口的路边。
沈亚楠眼晴一亮,抬手招来不远处穿著白色制服的女服务员:“去后厨问问,今天做黑森林蛋糕了没?有的话,一会送过来一份。”
“好的,老板。”服务员应声转身,踩著轻快的步子下楼没过多久,楼梯传来“瞪”的踩踏声,李哲提著黑色公文包,另一只手拎著印有“友谊商店”字样的米色袋子,快步走上二楼。
看见沈亚楠,他笑著扬了扬手:“二姐,好些日子没见了。”
沈亚楠起身欢迎:“老弟,最近都忙啥呢?可有日子没到我这来了。”
李哲没急著回答,坐下后將袋子放在桌上,从里面掏出一罐圆柱形的罐头,推到沈亚楠面前:“二姐,这就是我这阵子忙的成果。”
沈亚楠连忙接过,罐头盒上“好滋味”三个黑体字格外醒目,旁边印著的酸黄瓜绿油油的,还点缀著几颗红色的小辣椒,顏色鲜亮得让人看著就有食慾。
她摩著罐头盒,眼晴弯成了月牙:“嘿,这包装看著就地道,比市面上那些罐头精致多了。”
趁著沈亚楠端详罐头的功夫,李哲冲路过的服务员抬了抬手:“给我来杯黑咖啡。”
“好的,李老板。”服务员点头应下。
沈亚楠试著拧了拧罐头盖,手指都使上劲了,盖子却纹丝不动。
李哲见状,伸手接过罐头,拇指扣住盖沿,手腕一拧,“啪”的一声,盖子就开了,酸香瞬间飘了出来。“二姐,尝尝咱自己產的罐头。”
沈亚楠用指尖捏起一块酸黄瓜,放进嘴里嚼了嚼,眉头先是一皱,隨即舒展开:“够酸!这口感老毛子肯定喜欢。回头你往我这送点,以后餐厅就用咱自家產的酸黄瓜。”
“成。”李哲笑著点头,多一个销路,不仅能增加营收,还能打响“好滋味”的名气,一举两得。
“老弟,你今儿个带了几罐?多的话给我两瓶,我回去给家里长辈尝尝。”沈亚楠语气里满是得意,她是“好滋味”的第二大股东,这罐头里也有她的一份功劳,想著把罐头递到长辈面前,心里就觉得一阵爽快。
李哲把桌上的袋子推过去:“我带了四罐,都给你。家里长辈要是觉得好吃,我再给您送。”
这时,服务员端著一个白色瓷盘过来,盘里放著一杯冒著热气的黑咖啡,还有一块裹著巧克力碎的黑森林蛋糕。“老板,您点的黑森林蛋糕。李老板,您的黑咖啡。”
沈亚楠將蛋糕推到李哲面前,“给你点的。”
“谢了二姐,有日子没吃,还真有点想这口了。”李哲拿起叉子,叉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巧克力的醇厚与奶油的香甜在嘴里化开。
他不是一个很喜欢吃甜食的人,但不得不承认,偶尔吃口甜的,確实能让人心情愉悦,尤其是心情低落的时候。
吃了两口蛋糕,李哲目光扫过二楼餐厅,便问道:“二姐,大庄呢?今天没过来兼职?”
“在学校忙呢。”沈亚楠端起柠檬水抿了口,语气慢悠悠的,“这阵子课程紧,不光是他,好些兼职的学生都来得少了。”
李哲喝了口黑咖啡,苦味刚压下甜味,又想起件事:“对了,苏明远之前不是说想跟咱们一起做生意吗?这次“好滋味”成立,他怎么没投资?”上次当著苏明远的面,他没好意思多问,这会儿才顺口提起来。
先前倒腾罐头那回,苏明远还掏了五千块,占了一成股份,这次没掺和,属实有点意外。
“他哪顾得上啊。”沈亚楠笑了笑,“他们学院有去苏联的留学名额,这阵子正卯著劲爭呢。
他怕自己真出国了,管不了公司的事,又好面子,觉得占著股份不干活不地道,就没好意思开口。”
“这小子还挺讲究。”李哲嘴角勾了勾,“他要真能出国,咱要不要给他准备一份送行礼。”
“好滋味”公司现在四个股东,洪三和金百万各出五千,各占一成;沈亚楠掏了一万五,占三成;李哲出了两万五,占五成。
沈亚楠却撇撇嘴:“出国名额就那么几个,狼多肉少,哪那么容易拿到。真等他確定能去了,再准备也不迟。”
李哲点点头,心里也没太当回事。以苏明远的性子,真要是拿到名额,指定得四处显摆,到时候再准备也来得及。
话题转回罐头生意,李哲身体微微前倾:“二姐,咱公司那两条生產线现在能稳定生產了,我估算这个月中旬就能產出三十吨酸黄瓜罐头。之前谈的出口苏联的订单剩下的三十吨,我想用咱们自己產的罐头交付。”
沈亚楠立刻问道:“咱自己產的罐头,出厂价比去其他厂收购的便宜不?”
“那肯定的,成本低了不少。”李哲篤定地说,“等第一批罐头交付了,咱们再详细的算帐。”
“那行,你就全力生產。”沈亚楠放下心来,眼里闪过一丝期待,“等这批订单顺利交付,我再找家里长辈说说,爭取再拿一批出口订单。”
李哲点点头,送给沈亚楠长辈的那一份『谢礼”肯定是不能少的。
正说著,沈亚楠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往前凑了凑,声音压低了些:“老弟,我还有个事想请你帮忙。”
“啥事儿?”李哲放下叉子,看向她。
“自打我开了这西餐厅,朋友们都知道我手里有外匯券,天天有人找我兑换。”沈亚楠嘆了口气,“刚开始一两个还能应付,现在找我的人越来越多,我手里这点外匯券根本不够用。
我想著,你要是有多余的就兑给我一些,一万外匯券换一万两千人民幣,咋样?”
李哲有些好奇:“你那些朋友要外匯券干啥?”
“还能为啥,友谊商店的外国货唄!”沈亚楠无奈地笑了笑,“我一个朋友准备结婚,想买全套进口电器和家具,怎么也得小几万外匯券。
家里长辈能帮衬点,但兄弟姐妹多,也不能都顾著他一个,他就求到我这来了。我手里是有点,但哪够啊。”
一万外匯券换一万两千人民幣,这笔交易不亏,但李哲担心安全问题。
他左右看了看,二楼没其他客人,才小声问:“二姐,私下兑换外匯券会不会有风险啊?要是被查了咋办?”
沈亚楠满不在乎地摆摆手:“你放心,都是我那些大院里的朋友用,换了直接去友谊商店买东西,根本不会流入市场。再说了,我拿著外匯券就直接回家了,谁还能查到大院去?”
她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我有个朋友,他爹是公安系统的,前些天还从这儿拿了一万外匯券呢。真要是有人敢查——.嘿嘿,那才有意思呢。”
听她这么说,李哲也放心了,“行,那明天我先给你拿五万外匯券。”
“成!过两天我把六万人民幣给你送过去。”沈亚楠立刻应下,脸上露出轻鬆的笑容。
两人又聊了些罐头生產的细节,李哲吃完最后一口蛋糕,看了看手錶,起身说道:“二姐,我还有点事,今儿个就先聊到这。”
“好,路上注意安全。”沈亚楠送他到楼梯口,看著他提著公文包下楼,才转身回到卡座,拿起那罐酸黄瓜罐头,清了清喉咙:“爸,这是我们公司產的酸黄瓜,您瞅瞅——”
下午三点,天阴得发沉,京城外交公寓底商的“365蔬菜店”前,绿色牌匾在灰濛濛的天光下格外显眼。
玻璃门“叮铃”一声弹开,一个穿著蓝白条纹店员制服的男子提著朱红色木箱子出来,箱子边角用白漆写著“365菜店”几个小字。
他把箱子牢牢绑在二八大槓自行车后座,右腿一跨证著车就走。
李哲刚把伏尔加轿车停在路边,看了一眼男子远去的方向,锁好车才走进店里。
“欢迎光临!”穿浅绿围裙的女服务员微微躬身,看清来人后眼睛一亮,声音都提高了些:『
老板好!”
“好。”李哲笑著点头,目光打量著四周的货架,各种生鲜、杂货都有序的摆列著。
孙涛正蹲在水果区摆橘子,见李哲来了,忙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搬著一把椅子走过来:“李哥,您来啦。”
李哲顺势坐在孙涛搬来的木椅上:“刚才出去那小伙,是新招的?”
“对,他叫马少伟,今年十八岁,还会点英语呢。”孙涛递过一杯凉白开,“现在打电话叫送菜的客户越来越多,就我跟我弟俩根本送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