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后,诸位若遇到的难处,请去寻蒲草商会寻白瑜解难,还望诸位多行善事,多积福报,改日我还会再次来访。”
“谨遵先生教诲。”
翌日,道人乘上轻舟远去。
来往的行人,忽觉在那渡口边,芦苇旁,不知何时多了许些猫狗驻足,望著那一叶扁舟,似是在送別。
可隨著轻舟离开,只是眨眼之间,那些猫狗却不见了踪影,像是从没出现过。
数日后,玄清观中。
清虚子躺在那竹椅上,听著自己的徒儿將那妖怪所行之事娓娓道来。
“竟也真给你办成了此事。”
“这便是狐族赠我的法门。
庄行將那一卷兽皮铺开,上面並没有文字,只有一些图腾一样的图画。
並不难懂,一看能就能明白这些图案的意思,这就像是小孩子都能明白的小人书,只是用简单的线条画出了一个个动作和姿势,记录了吐纳与呼吸之法。
“那猫儿丹呢?”
“已去问了那狸猫的主人,让那狸猫服下了。”庄行说。
二丫並非野生的狸猫,是观中一位裁缝婆婆养的猫。
婆婆对精怪之事倒是见怪不怪,一点不拒绝自己养的猫成精,倒不如说她很乐意。
婆婆只介意一点:“如果吃下了这颗猫儿丹,那这孩子会变成另一只猫么?”
“自然不会,这猫儿丹,只是让它开智而已,它还是它,不会变,吃了这丹,也不是马上就能说话的,只是会让它能像人一样,学会说话。“
婆婆听了这番话,便欣然接受,今早把那颗丹餵给了她脚边的狸猫。
清虚子扇了扇手中的蒲扇,感慨道:“倒是我先入为主,觉得妖当是兽,不可与之为处了。”
“师父,除了狐族法门以外,我还打听了一些事宜。”庄行说,“妖族常年居於山野,对天地变化更为通透,何处有平静,何处有波澜,它们比我们更清楚。”
“以前师长们不曾踏足过的地方,我也请教它们,以陈州地图为本,暂且编成了一本粗浅的《林路水泽经》。”
庄行又取出一本印好的线装书,老道人一愣,而后从竹椅上坐起,离开了靠背,將那本《水泽经》翻开,仔细地翻看。
只翻了数页,老道人就露出了讶异之情。
这书中所写下的东西,是他从未见过的,或者说以前从未有人把这些东西写在一本书中,也不曾有人將其写的如此详尽。
只是看了书目,就有陈州各地的妖怪分布,各类妖怪习性等等。
这书上的內容,都是庄行从妖怪口中亲口打听而来,乃是各妖口述,从它们自己的经歷之中编写而来,也有各妖在面对危险时的应对之法,许多是人闻所未闻过的。
其中涵盖內容之广,至少庄行从未在玄清观里见过有同样的书。
“此书我也请我在宜都的那位蔡北兄弟將其多印些出来,在他的茶楼摆上,
好以此往陈州各地传播。”
庄行在宜都这三月里,费了诸多心血去修改,去订正这本书,他儘量將其写的明白易懂,有趣生动一些,好让不识大字的农夫也能將其口口相传。
“这书中的诸多地域,只是道听途说,弟子欲再些时日,去亲自考察一番,定保证其中无遗漏之处。”
老道人看向了庄行,忽而问道:“你想藉以此书,来补你之空缺?
“一本书,却不知能补上多少篓子,但更为了百姓安康,无灾无难。”
听了这话,老道人沉默了片刻,先是无奈地嘆了一口气,又露出了释怀的笑容。
嘆气是嘆庄行大抵真是心意已决,但他有这样一个弟子,他又怎能不开心呢?
“师父祝你心愿能了。”
“我也愿师父能无忧无虑。”
(本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