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殉国太监王承恩
『十大著名太监第四名,殉国太监王承恩。'
赵清然跟上一句“又是大明的,不过这位倒是还不错。”
大明诸多时空的皇帝们,对这话也是认可。
之前看天幕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个叫王承恩的太监,是为大明殉了国的。
身为太监能殉国,那真的是有什么污点都可以揭过去了。
『王承恩,北直隶顺德府邢台县人。
他本是大明皇宫之中一普通內监,天启年间调入信王府中服侍年轻的信王“信王朱由检,曾经不慎落水。』
当时在信王府当差的王承恩,不顾生死的下水去救朱由检。
『之后朱由检得知王承恩不会水,大为感动,从此之后就將王承恩带在身边,视为心腹。』
赵清然暂停了天幕,出声说道。
“王承恩可不是什么普通太监,他其实是东厂的人。”
“天启皇帝一直无子,就將朱由检留在了京城之中。”
“用意很清楚,就是当做备胎,一旦皇帝出事而没有儿子的话,那就是皇太弟兄终弟及。”
“魏忠贤对此非常清楚,很快就安排了包括王承恩在內的一批东厂的人,进入信王府服侍信王。”
“表面上是服侍,暗地里自然就是监控。”
赵清然笑言道“落水的故事应该是真的,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使得王承恩逐渐从信王府的小太监,简在帝心开始出头。”
天幕继续播放。
『崇禎皇帝登基之后,王承恩隨侍左右,逐渐高升。』
最终做到了明朝太监的顶点,司礼监秉笔太监。
『王承恩对崇禎皇帝忠心耿耿,也是为了大明认真努力的工作。』
“他取代了魏忠贤的位置,掌握东厂却並未裁撤东厂,而是大力整顿之后,
为皇帝效力。』
歷史上李自成的大军攻入京师,与起义军爆发巷战的,就是这些东厂番子,还有御马监的太监们。『
『王承恩的城府很深,努力维持內外联繫,避免了崇禎朝出现之前的阉党祸害。”
同时支持外朝大臣们的正確抉择,像是卢象升,孙传庭等人都得到过其暗地里的帮助,也就是在皇帝面前为他们说好话。』
虽然王承恩已经做到了最好,可歷史的洪流,却不会因为一个太监的努力,而出现转折。』
“早已经烂到根子上的大明,最终还是走到了毁灭的道路上。』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打京师。『
对朝中文官武將彻底绝望的崇禎皇帝,任命王承恩掌管京师兵马大权,用以抵抗进攻。'
“此时大明已经走了灭亡的尽头。
文臣们爭先恐后的投降,与国同戚的武勛们,也是打开城门迎接新的主人唯有王承恩带领的太监与锦衣卫们,与攻入城中的起义军,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这些太监们,大多都是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也算是对得起朱明给他们发的粮餉。』
王承恩带著太监们,在皇宫外激烈抵抗,也给崇禎皇帝处理后事留下了时间。』
崇禎皇帝先是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
“这让他明白了,大明灭亡的时候,已经没有文武勛贵来跟他一起上路70
『或许有人有这个心思与动作,可实在是来不了。'
『之后崇禎皇帝逼迫皇后皇嫂,妃嬪们自尽殉国,亲手杀死了女儿昭仁公主,又砍下了长平公主的胳膊。』
因为他知道,亡国之时的女眷,会遭遇到何等悲惨的命运。』
將自己的儿子们送去了国丈府中,崇禎皇帝没有像个胆小鬼那般逃跑,更加没有选择投降做个苟延残喘的山阳公。,
彻底绝望的崇禎皇帝,来到了煤山。
“此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了王承恩一人,不离不弃。』
崇禎皇帝留下了遗詔。』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德薄匪躬,然皆诸臣误朕,致死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户,勿伤百姓一人。”
“隨后在王承恩的协助下,寻了颗歪脖子老槐树自尽殉国。
崇禎皇帝死后,王承恩在一旁的海棠树上自尽吊死,以身殉国。』
十大著名太监第四名,殉国太监王承恩,盘点完毕。『
此时天幕正播放著影视剧混剪。
王承恩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向著掛在树上的崇禎皇帝跪拜高呼。
“恭送大明皇帝上路+
2
洪武时空。
背手而立的朱元璋,泪流满面。
每当看到这个场景,他都有著心痛欲死的刺骨之痛。
此时天幕適时放出了《此去半生》更是显得愈发淒凉。
看著二百多年后,大明亡国的场景,在场的朱明皇室成员,心情与歌声同步不知道过了多久,朱元璋抬手抹了把眼角。
“王承恩这个太监,还是很不错的。”
能够殉国的太监,当然是很不错了。
称讚了王承恩一句,朱元璋的目光逐渐凌厉起来。